詞句:
詞牌列表
竹枝 欽譜
竹枝 唐教坊曲名。元郭茂倩《樂府詩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詞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于貞元、元和之間?!?  按《劉禹錫集》,與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敘云:“《竹枝》,巴歈也。巴兒聯(lián)歌,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yáng)袂睢舞。其音協(xié)黃鐘羽。”但劉、白詞俱無和聲,今以皇甫松、孫光憲詞作譜,以有和聲也。

竹枝 單調(diào)十四字,兩句兩平韻 皇甫松

  芙蓉并蒂  一心連    花侵槅子  眼應(yīng)穿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尊前集》載皇甫松《竹枝》詞六首,皆兩句體,平韻者五,仄韻者一。每句第二字俱用平聲,馀字平仄不拘。所注“竹枝”、“女兒”,“枝”、“兒”葉韻,乃歌時(shí)群相隨和之聲,猶《采蓮》之有“舉棹”、“年少”也。 按古樂府,《江南弄》等曲皆有和聲。如《江南曲》和云:“陽春路,時(shí)使佳人度?!薄洱埖亚泛驮疲骸敖吓?,真龍下翔鳳?!薄恫缮徢泛驮疲骸安缮彋w,淥水好沾衣?!币喔魅~韻。此其遺意耳。

格二 單調(diào)十四字,兩句兩仄韻 皇甫松

  山頭桃花  谷底杏    兩花窈窕  遙相映    
  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此首用仄韻。

格三 單調(diào)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孫光憲

  門前春水  白蘋花    岸上無人  小艇斜    商女經(jīng)過  江欲暮    散拋殘食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飼神鴉    
仄平平 


此詞較皇甫松詞多兩句。 按劉、白《竹枝》詞俱拗體七言絕句,此獨(dú)諧婉,且每句有和聲。
歷代作品
共3240,分73頁顯示  上一頁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頁
(續(xù)上)
陳璨 四十三首
考《竹枝詞》,劉禹錫謂為巴歈,音協(xié)黃鐘羽,末如吳聲,故吳人多效之。自楊廉夫創(chuàng)為《西湖竹枝》,和者百二十人。其后瞿宗吉、沈啟南輩皆為之。徐野君編《續(xù)集》,又得四百馀首,所以紀(jì)風(fēng)土、狀人情者蓋詳。顧其間樽俎粉黛之習(xí),多未能洗。眾音繁會(huì),往往流為綺語纖詞,幾與《子夜》《讀曲》相類,而古意寢失矣。先大父奉政公,宦游斯地,寄興湖山,解組后,輒津津舉其勝以示璨,竊聞而慕之。迨今庚寅春,始偕任子鋤云、徐子石亭,泛舟湖上,流覽之馀,于風(fēng)土人情,得其大概。而唐宋以來古跡遺聞,尤不能無動(dòng)于中,不覺伸紙直書,以紀(jì)一時(shí)游興。就中或似詩,或不似詩;或可以詩,或可以無詩,聊與樵唱漁歌同鳴天籟。若昔人所傳靡曼之音,則未敢效顰也。黃九煙先生詩云:“競(jìng)向西湖詠《竹枝》,廉夫可是殢情癡。我來恥和儂郎句,要唱江東鐵板詞。”殆先得我心也夫。
圣因寺對(duì)大湖開,古佛無言坐講臺(tái)。
金碧重重春水映,萬年帝德仰崔嵬。
⑴ 圣因寺,本圣祖仁皇帝行宮,雍正年間改為寺,賜今名。有萬歲樓、澄觀堂、光碧亭、云岫閣、淳泉諸勝。
吳山越水翠華巡,瀲滟湖光總是春。
籠罩慶云常五色,天章爛熳勒貞珉。
⑴ 湖山名勝,今上御制題詠甚多,恭勒穹碑,使草茅愚賤咸得瞻仰云。
麥要晴干蠶怕寒,暖風(fēng)吹送鳥關(guān)關(guān)。
湖中三日催花雨,天竺觀音又下山。
⑴ 天竺觀音,杭郡雨旸司命,凡有祈禱大吏迎法像入城,暫駐海會(huì)寺。事畢,鼓吹送還,此風(fēng)宋時(shí)已然。
梵宇莊嚴(yán)占翠微,千家粒食養(yǎng)緇衣。
晚來湖上孤帆影,認(rèn)得僧船打飯歸。
⑴ 西湖梵宇最多,名山食指,咸仰給于城中盞飯。靈隱打飯僧?dāng)?shù)十人,當(dāng)夕陽西墜,獨(dú)張帆順流而歸,其馀湖船,則惟資篙櫓云。
不栽洛下牡丹芽,不種揚(yáng)州芍藥花。
千頃膏腴一犁雨,春來遍地是桑麻。
⑴ 湖上園亭樹,桂、梅、桃、柳居多,松、竹則本山所產(chǎn),不待種也。舟入越境,河干兩岸麥壟、桑林,亙延數(shù)百里,令人作桃源之想。
行過九溪十八澗,恍似山陰道上回。
理安寺前逢老衲,笑問客從何處來。
⑴ 理安寺在萬山中,溪壑秀美,有九溪十八澗之勝。
蠶娘辛苦在三春,膏沐何曾一日親。
戶戶門黏紅帖子,東西竟斷往來人
⑴ 越中婦女,飼蠶為業(yè),人家門首黏紅紙?zhí)?,書“蠶月免進(jìn)”,雖親友亦不得過問。故青丘有“東家西家罷來往”及“頭發(fā)不梳一月忙”之句。
三春三竺說燒香,香市真成熱鬧場(chǎng)。
水月無心觀自在,應(yīng)開慧眼笑人忙。
⑴ 三天竺在北高峰下,三寺相去里許,皆極宏麗。大士寶相,各有化身,不相襲也。由下竺而進(jìn),夾道溪流有聲,所在多山橋、野店。方春時(shí),鄉(xiāng)民扶老攜幼,焚香頂禮,香車寶馬,絡(luò)繹于道。更有自遠(yuǎn)方負(fù)擔(dān)而至者,總名曰“香客”。
馬塍紅紫競(jìng)春纖,摘滿筠籃露尚沾。
十里畫樓臨水次,賣花聲里卷珠簾。
⑴ 東、西馬塍在錢塘門外,土細(xì)宜花。當(dāng)春時(shí),園丁采名葩叫鬻。曉鏡開奩,朱樓搴箔,千紅萬紫,都向玉人頭上嬌矣。
春來煙柳碧參差,又為夷光染黛眉。
想到吳官歌舞倦,微顰多在捧心時(shí)。
⑴ 西湖在元明時(shí)屢遭兵燹,柳枝伐盡,時(shí)人云:西湖無柳,如美人無眉。今則萬縷千條拂玉塘矣。
國色天香聚此鄉(xiāng),牡丹不是百花王。
昨朝我拜花神廟,八月多添一瓣香。
⑴ 湖鄉(xiāng)蓉、桂極盛,桂有大數(shù)圍者。放生池芙蓉尤多,惜余游當(dāng)春日,未得于花時(shí)把酒也。李宮保祀十二月花神于湖山神廟,衣飾各以其月之花別之。
五夜花燈滿市門,展期人頌越王恩。
苦教冠巷諸年少,不愛收魂愛放魂。
⑴ 宋時(shí)張燈,元夕前后三夜。錢王納土獻(xiàn)錢,展期至十八。壽安坊舊名冠巷,至眾安橋?yàn)闊羰?,少年游冶,翩翩征逐,謂之“放魂”;至落燈后,各務(wù)其業(yè),謂之“收魂”。
瑪瑙寺依瑪瑙山,經(jīng)房闃寂晝常關(guān)。
若果山中多瑪瑙,寺門焉得有苔斑
⑴ 山舊出瑪瑙石,故名。山下有瑪瑙寺,旁列經(jīng)市,曰“經(jīng)房”,地辟人稀,游屐不常至也。
抉目還留死后忠,吳山千古屬英雄。
至今真氣難銷歇,白馬銀濤到越東。
⑴ 吳山即古胥山,英衛(wèi)公廟在焉,俗稱伍公廟,祀?yún)切腥宋樽玉?,兩廡附祀掌潮神祇。
焚馀詩是步虛聲,情字分開記小名。
我輩鐘情空即色,桃花影里喚卿卿
⑴ 小青實(shí)無其人,《焚馀詩》亦不知出何人手,蓋與《會(huì)真記》略同。然《離騷》二十五,多屬寓言,其一種哀感頑艷,不妨認(rèn)假成真也?!跋﹃栆黄一ㄓ?,知是亭亭倩女魂”,即所傳小青句。
翠袖紅裙服色新,風(fēng)前裊裊更娉娉。
滿頭珠翠渾閑事,不及眉心一點(diǎn)青。
⑴ 杭城游女多翠衫紅裙,更裁紈綺作燕尾狀以覆額,即古眉心舊制也。
南山云接北山陰,環(huán)佩相攜出柳林。
撲蝶探青兼斗草,一春忙煞女兒心。
⑴ 中和節(jié)后,已有出郭探青者。二月半為花朝,有撲蝶會(huì)。閨人春日喜為斗草之戲。柳林在錢塘門外。
靈石塢中少人行,但聞樵斧聲丁丁。
晚來踏月下山去,一路野花相送迎。
⑴ 靈石塢路最深窈,游人罕至,惟樵子往來。元時(shí)西湖十景,有“靈石樵歌”之目。
春樹枝枝染綠云,瓣香我幸揖清芬。
宋家尺土歸烏有,留得孤山處士墳
⑴ 處士墳在孤山放鶴亭畔,題“宋處士林逋之墓”。山中松柏甚多,古梅少有存者。點(diǎn)綴冰花,補(bǔ)苴玉樹,愿再有余謙、張鼐也。
清明土步魚初美,重九團(tuán)臍蟹正肥。
莫怪白公拋不得,便論食品亦忘歸
⑴ 土步,形似河豚,以清明前出網(wǎng)為佳。湖蟹,秋日最肥美。香山有“未能拋得杭州去”之句。
堤草青青走鈿車,波光柳色碧交加。
未容西子能相比,認(rèn)作仙人萼綠華。
⑴ 湖上春來,萬綠蔥茜,與碧波相映,固不止裙腰一道也。
有客同參玉版禪,云棲蔬筍妙烹鮮。
新茶采得真龍井,明日虎跑來汲泉
⑴ 云棲寺乃蓮池大師道場(chǎng),地多竹,不減渭川千畝。當(dāng)春時(shí),筍味絕勝。老龍井茶作豆花香,為絕品,真者最難得。虎跑泉為杭郡五圣水之一。
石佛禪林近里湖,長(zhǎng)堤煙柳舊名蘇。
門前千頃玻璃軟,沙鳥風(fēng)帆活畫圖。
⑴ 大佛頭,土人呼為大佛寺,又曰石佛禪院,在寶石山麓,相傳為秦皇纜船石。宣和中,僧思凈就石鑿像,僅及肩而止。湖面寬約十里,新舊六橋相間,故以里外別之。門外長(zhǎng)堤,東坡所筑,湖水淪漣,前人有“軟玻璃”之稱。
濠上觀魚樂可知,玉泉今不減當(dāng)時(shí)。
游人照影輕漣白,都唱娵隅竹垞詞。
⑴ 玉泉在清漣寺內(nèi),甃石為池,方廣三丈許,水清可鑒。中畜五色魚,浮沉上下,投以香餌,則揚(yáng)鬣而來,有相忘江湖之適。朱竹垞玉泉觀魚詞,調(diào)寄《玉人歌》。
楚館秦樓近白沙,勾欄自昔競(jìng)豪華。
美人一去春風(fēng)冷,半屬僧寮半酒家。
⑴ 白沙堤之東,瀕湖有秦樓,本豪家別館,以貯嬖妓?;蛟萍茨隙蓵r(shí)花魁娘之勾欄院也,今為漱石居僧舍,其旁舊有水明、鏡湖二酒樓,余南游時(shí)寓此。
流觴愛向水之涯,為雇湖船典玉釵。
笑問薺花開也未,兒家新上踏青鞋
⑴ 杭俗三月三日,上踏青鞋,男女皆戴薺花。諺云:“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
和議盟成愿已償,湖山幾暇盡徜徉。
官家愛吃鮮魚汁,玉敕傳宣宋五娘。
⑴ 南渡時(shí),汴京細(xì)民妻宋五娘,僑居湖上,能調(diào)魚羹,名徹禁中。高宗嘗詔至御舟供奉。
葛洪丹井久銷沉,龍杖高飛石竇深。
何處別尋修綆汲,嬰兒姹女在吾心(抱樸子煉丹井,在龍井山上。)。
風(fēng)風(fēng)雨雨惜春還,姹紫嫣紅已盡刪。
遙指南屏峰下路,阿誰染就米家山?
⑴ 湖樓雨中望南屏一帶,如見襄陽畫圖。
火燒未了雷峰塔,古色斑斕夕照前。
辛苦妖姬常地下,金牛水涸是何年?
⑴ 南屏山下有雷氏別業(yè),峰以此得名,塔即以峰名名之。一曰黃妃塔,錢王后宮所建也;或曰本名回峰,以山勢(shì)回抱得名。按《六書正訛》,雷,古作回,小篆加雨以別之,回、雷固可通用也。旁有白蓮寺,嘉靖時(shí)毀于火,塔巋然獨(dú)存,諺有“火燒雷峰塔”語。塔凡五級(jí),煅作紺碧色,藤蘿牽蔽,古意可掬,昔人比之醉翁老衲。林逋詩云“夕照前村見”,故十景有“雷峰夕照”之目。相傳有白蛇、青魚兩怪,幻為女子惑人,遇高僧,鎮(zhèn)之塔下,約湖水干,方許出。西湖一名金牛湖,漢時(shí)有金牛現(xiàn),故云。
辛苦朝云葬粵東,羅衣不復(fù)舞春風(fēng)。
樽前莫度傷心曲,芳草天涯恨未窮。
⑴ 朝云,錢塘人。侍坡公于惠州,聞落葉聲,公有悲秋意,命云歌以自遣,忽淚下不能成聲,公問故,答云:“妾所傷心者,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公笑曰:“我方悲秋,爾又傷春矣!”遂罷。云不久卒,公終身不復(fù)聽此詞。
瀟灑高風(fēng)說寓林,肯從宦海久浮沉。
溶溶春水浮梅檻,林嶼煙霞供朗吟。
⑴ 黃汝亨,字貞父,萬歷間歷官部郎。謝病歸,結(jié)廬南屏小蓬萊,題曰“寓林”。有《寓林文集》行世。嘗以巨竹為桴,編篷屋浮湖上,名曰“浮梅檻”。自書柱聯(lián)云:“指煙霞以問鄉(xiāng),窺林嶼而放泊?!?/div>
西湖湖水百泉?dú)w,三邑田疇灌溉肥。
莫把西湖比西子,沼吳霸越事全非
⑴ 西湖,百泉所潴,雖旱歲不竭。仁和、錢塘、海寧三邑,農(nóng)田、商舶,皆賴此水。東坡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之句,特反其意,以見西湖之利。
百八煙鐘夜自撞,五更清聽客心降。
十年不作邯鄲夢(mèng),一任清音入旅窗。
⑴ 湖山鐘鼓,早晚皆聞,庸愚喚醒有幾人哉?為之三嘆。
冰雪襟懷冷最真,誰能不愛暖風(fēng)薰。
我來指點(diǎn)粼粼水,卻想林和靖一人。
⑴ 冷泉在云林寺前、飛來峰下?!芭L(fēng)薰得游人醉”,昔人湖上句也。
朦朧殘?jiān)掠皡⒉?,春柳梢頭落最遲。
愛煞曉鶯啼夢(mèng)破,紗窗剛及畫眉時(shí)
⑴ 柳浪橋,宋時(shí)在清波門外聚景園中,今已無考。蘇公堤桃柳夾道,春時(shí),晨光初啟,翠浪翻空,黃鳥睍睆其間,與畫舫笙歌相答。御題西湖十景,一曰“蘇堤春曉”,三曰“柳浪聞鶯”,今合而言之。覺天下三分春,二分應(yīng)在西湖矣。
丁家山對(duì)花神廟,外六橋通鄂國墳。
相約明朝探春去,畫船齊出涌金門。
⑴ 丁家山,彭城李宮保撫浙時(shí)所開。花神廟,亦李建。蘇堤六橋,南自南屏,北接岳廟。正德間,知府楊孟瑛浚湖于西岸,亦筑六橋,故有里外之別。杭城傍湖三門,曰清波、涌金、錢塘,涌金介南北之中,湖船咸泊焉。
云林書記老袈裟,投贈(zèng)封題谷雨茶。
怪底山僧風(fēng)味別,焦巖黃海舊為家
⑴ 天都佛基上人,幼從焦山出家,今在云林掌書記。性樸直,能詩,善隸書。贈(zèng)予新茶四器,汲冷泉烹之,不減清風(fēng)兩腋也。
五百西方古應(yīng)真,小乘四果豈紛綸。
聽來獅吼輪常轉(zhuǎn),金碧輝煌只一人。
⑴ 震旦所稱十六阿羅漢,著于諸經(jīng),而坡公作贊頌,皆云“十八”,貫休畫本亦然。大論則又云“五千羅漢,其力最大”,殆所謂示權(quán)變法,不以數(shù)稽者耶?坡公作《薦誠院五百羅漢記》,謂僧應(yīng)言始造于錢塘,然則杭之有此,其來久矣。今云林、凈慈兩寺皆有之,揆諸大論所傳,才十之一耳。梵力圓成,豈復(fù)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則五百不為多,十六不為少也?!斗ㄗ∮洝分^自小乘進(jìn)于四果,方為之羅漢。又《楞嚴(yán)經(jīng)》富樓那言助佛轉(zhuǎn)輪,因獅子吼而成阿羅漢云。
斜陽鼓棹入西泠,放鶴亭空倚翠屏。
愛煞逋仙詩句好,晚山濃似佛頭青。
⑴ 游孤山者,必取道于西泠橋。放鶴亭在山麓,林君復(fù)有“湖水凈于僧眼碧,晚山濃似佛頭青”之句。
禁煙時(shí)節(jié)響?zhàn)h簫,處處檐牙插柳條。
買得瓜皮攜酒榼,紛紛搖過段家橋。
⑴ 杭俗:清明上冢,南北兩山間舟車闐集,人家插柳滿檐,男女咸戴之。諺云:“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惫掀?,小艇也。見廉夫《竹枝詞》。
汴水宮墻綠草肥,西湖歌舞竟忘歸。
可憐一點(diǎn)新亭淚,卻在崖山宰相衣。
⑴ 宋南渡時(shí),君臣游宴,無復(fù)作新亭之泣者,“錯(cuò)把杭州作汴州”之詩所以作也。帝是在崖山,陸秀夫正笏如立治朝,但淚沾襟袖耳。
碧水光澄浸碧天,玲瓏塔底月輪懸。
冰壺抱影驪龍睡,九顆明珠夜夜圓。
⑴ 石塔高五六尺,形如葫蘆,空其中,各有三孔通于外,鼎足立水中。秋月映潭,塔下各有三月影,故有“三潭印月”之目。在湖中放生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