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16,分102頁顯示  上一頁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頁
典故

東漢·班固《白虎通》卷二《致仕》
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zhí)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所以長廉恥也,懸車示不用也;致事者,致其事于君。

例句

翻嫌舊坐宅,卻駕所懸車。 包佶 尚書宗兄使過詩以奉獻

更待懸車時,與君歡暮齒。 權(quán)德輿 元和元年蒙恩封成紀(jì)縣伯時室中封安喜縣君感慶兼懷聊申賀贈

相期懸車歲,此地即中林。 權(quán)德輿 酬南園新亭宴會璩新第慰慶之作時任賓客

掛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 白居易 不致仕

應(yīng)須且為蒼生住,猶去懸車十四年。 白居易 宿香山寺酬廣陵牛相公見寄

自中風(fēng)來三歷閏,從懸軍后幾逢春。 白居易 詠身

七旬才滿冠已掛,半祿未及車先懸。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

圣情容解印,帝里許懸車。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

君子獨知止,懸車守國程。 韋應(yīng)物 送郗詹事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支遁


《高僧傳》卷四《竺道潛傳》
支遁遣使求買峁山之測沃洲小嶺,欲為幽棲之處。潛答云:「欲來輒給豈聞巢、由買山而隱?」
《高僧傳》卷四《支遁傳》
投跡剡山,于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僧眾百馀常隨稟學(xué)。

例句

沃洲能共隱,不用道林錢。 劉長卿 初到碧澗招明契上人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劉長卿 寄靈一上人初還云門

早晚來香積,何人住沃洲。 劉長卿 秋夜肅公房喜普門上人自陽羨山至

支公身欲老,長在沃州多。 劉長卿 贈普門上人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

禪客無心杖錫還,沃洲深處草堂閑。 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還越中

自從飛錫去,人到沃洲稀。 劉長卿 過隱空和尚故居

見擬沃州尋舊約,且教丹頂許為鄰。 吳融 寄貫休上人

身歸沃洲老,名與支公接。 皇甫曾 贈沛禪師

典故
掌中看
   
飛燕輕
  
掌上輕
  
掌中飛燕
 
趙后身輕
  
掌上人
 
飛燕身輕
 
掌上憐
 
纖腰掌上
 
掌中無力
 
掌中行
 
君王掌上
 
舞掌輕
 
掌上承恩
 
轉(zhuǎn)纖腰
 
飛燕掌中嬌
 
皇后舞
 
靜婉舞
 
掌中托
 
漢宮舞腰
 
漢后身輕
 
輕身舞
 
上掌

相關(guān)人物
張凈琬
 
趙飛燕


《梁書》卷三十九〈羊侃列傳〉~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蓮、棹歌兩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窮極奢靡。有彈箏人陸太喜,著鹿角爪長七寸。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孫荊玉,能反腰帖地,銜得席上玉簪。敕賚歌人王娥兒,東宮亦賚歌者屈偶之,并妙盡奇曲,一時無對。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

例句

客淚休沾漢水濱,舞腰羞殺漢宮人。 司空圖 楊柳枝壽杯詞十八首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徐凝 漢宮曲

莫恃芙蓉開滿面,更有身輕似飛燕。 李咸用 婕妤怨

整羽莊姜恨,回身漢后輕。 李山甫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杜牧 遣懷

正悅掌中舞,寧哀團扇詩。 武平一 妾薄命

漢皇若遇紅兒貌,掌上無因著別人。 羅虬 比紅兒詩之三十一

裝束趙飛燕,教來掌上舞。 聶夷中 大垂手

愁來自覺歌喉咽,瘦去誰憐舞掌輕。 韓偓 偶見

典故
羽人邱
 
羽人丘
  
丹邱
 

《楚辭補注》卷五〈遠(yuǎn)游〉~67~
聞至貴而遂徂兮,忽乎吾將行。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朝濯發(fā)于湯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陽。漢·王逸注《山海經(jīng)》:「有羽人之國,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span>

例句

何煩五色藥,尊下即丹丘。 李群玉 半醉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今我始北旋,新詔釋縲囚。 柳宗元 界圍巖水簾

病依居士室,夢繞羽人丘。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見寄

莫抱白云意,徑往丹丘庭。 獨孤及 代書寄上裴六冀劉二潁

盟經(jīng)早晚聞仙語,學(xué)種三芝伴羽人。 王初 延平天慶觀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蒼蒼。 陳子昂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

白玉仙臺古,丹丘別望遙。 陳子昂 春日登金華觀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韓翃 同題仙游觀

何川是多處,應(yīng)繞羽人家。 顧非熊 斜谷郵亭玩海棠花

典故
識鳳毛
 
鳳毛長
   
鳳皇毛
 
鳳一毛
 
見鳳毛
 
五色毛
 
相關(guān)人物
王劭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王敬倫風(fēng)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從大門入?;腹唬骸捍笈套杂续P毛。』」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大奴,王劭也。已見。《中興書》曰:『劭美姿容,持儀操也。』」
《南齊書》卷三十六〈謝超宗列傳〉~635~
新安王子鸞,孝武帝寵子,超宗以選補王國常侍。王母殷淑儀卒,超宗作誄奏之,帝大嗟賞。曰:「超宗殊有鳳毛,恐靈運復(fù)出?!?/span>

例句

中郎鳳一毛,世上獨賢豪。 岑參 送張郎中赴隴右覲省卿公

令弟字延陵,鳳毛出天姿。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貂簪荊玉潤,丹穴鳳毛光。 杜牧 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于今有鳳毛。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一毛生鳳穴,三尺獻龍泉。 杜甫 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丈之任

蕭史幽棲地,林間蹋鳳毛。 杜甫 崔駙馬山亭宴集

鳳雛無凡毛,五色非爾曹。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

燦燦鳳池裔,一毛今再新。 李群玉 送蕭綰之桂林

聞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鳳池頭。 熊孺登 和竇中丞歲酒喜見小男兩歲

典故 
飛一箭
 
下聊城
   
聊城矢
 
射聊城
  
破聊城
 
聊城功
 
一箭書
 
聊城笴
 
魯連射書
  
一矢解世紛
 
一矢聊城飛去
  
箭鏃無書
 
魯連乘舟
 
魯連箭書
 
田單慚取聊
 
下燕城
 
一發(fā)下城

相關(guān)人物
田單
 
魯仲連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其后二十馀年,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敗名滅,后世無稱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說士不載,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愿公詳計而無與俗同。且楚攻齊之南陽,魏攻平陸,而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北之利大,故定計審處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衡秦之勢成,楚國之形危;齊棄南陽,斷右壤,定濟北,計猶且為之也。且夫齊之必決于聊城,公勿再計。今楚魏交退于齊,而燕救不至。以全齊之兵,無天下之規(guī),與聊城共據(jù)期年之敝,則臣見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國大亂,君臣失計,上下迷惑,栗腹以十萬之眾五折于外,以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僇笑。國敝而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外之心,是孫臏之兵也。能見于天下。雖然,為公計者,不如全車甲以報于燕。車甲全而歸燕,燕王必喜;身全而歸于國,士民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衛(wèi),世世稱孤,與齊久存,又一計也。此兩計者,顯名厚實也,愿公詳計而審處一焉。且吾聞之,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鉤,篡也;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鄉(xiāng)里不通。鄉(xiāng)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齊,則亦名不免為辱人賤行矣。臧獲且羞與之同名矣,況世俗乎!故管子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治,不恥不死公子糾而恥威之不信于諸侯,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曹子為魯將,三戰(zhàn)三北,而亡地五百里。鄉(xiāng)使曹子計不反顧,議不還踵,刎頸而死,則亦名不免為敗軍禽將矣。曹子棄三北之恥,而退與魯君計?;腹煜拢瑫T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壇坫之上,顏色不變,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亡一朝而復(fù)之,天下震動,諸侯驚駭,威加吳、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節(jié)也,以為殺身亡軀,絕世滅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終身之名;棄忿悁之節(jié),定累世之功。是以業(yè)與三王爭流,而名與天壤相斃也。愿公擇一而行之。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鼓俗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
《戰(zhàn)國策》卷十三〈齊六·逍遙論〉
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鄬⒃唬骸妇绰劽?!」因罷兵到讀[一]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簡釋

魯連箭:喻指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p>


例句

秋深為爾持圓扇,莫忘魯連飛一箭。 劉商 賦得賦雉歌送楊協(xié)律表弟赴婚期

莫學(xué)仲連逃海上,田單空愧取聊城。 劉長卿 送盧侍御赴河北

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 張繼 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暫屈汾陽駕,聊飛燕將書。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書請問燕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杜甫 漁陽

不然學(xué)仲連,一發(fā)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鏃

星飛龐統(tǒng)驥,箭發(fā)魯連書。 錢起 送屈突司馬充安西書記

典故
聚德星
 
賢人聚
 
德星會
 
聚賢人
 
聚星人
   
天上德星聚
 
五百里內(nèi)賢人聚
 
荀星
  
荀家聚星
 
占星聚德

相關(guān)人物
陳寔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德行〉~7~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載箸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yīng)門,慈明行酒,馀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箸?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弧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南朝宋·檀道鸞《續(xù)晉陽秋》曰:「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賢人聚?!弧?/span>
《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星〉~2~
《異苑》曰: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內(nèi)有賢人聚。
《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四〈人事部二十五·幼智上〉~903~2~
《漢雜事》曰:「陳寔字仲弓,漢末太史家瞻星有德星見,當(dāng)有英才賢德同游者書下諸郡縣問。潁川郡上事:其日有陳太丘父子四人俱共會社,小兒季方御,大兒元方從,抱孫子長文,此是也。」

例句

從今別君后,長憶德星看。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yǎng)赴東都

以吾一日長,念爾聚星稀。 孟浩然 送洗然弟進士舉

德星常有會,相望在文昌。 孫逖 和韋兄春日南亭宴兄弟

舊徑已知無孟竹,前溪應(yīng)不浸荀星。 方干 題故人廢宅二首

全蜀多名士,嚴(yán)家聚德星。 杜甫 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yán)遂州蓬州兩使君咨議諸昆季

游人莫覓杯盤分,此地才應(yīng)聚德星。 薛能 戲舸

五百里內(nèi)賢人聚,愿陪閶闔侍天文。 閻朝隱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踏雪偶因?qū)ご骺?,論文還比聚星人。 韋莊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占星非聚德,夢月詎懸名。 駱賓王 在江南賦宋五之問

典故
蘇屬國
 
典屬國
 
屬國歸
 
蘇武封薄

相關(guān)人物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附《蘇武傳》
「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禁十九年,回到漢朝后,『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弧埂赋蹊?、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quán)自恣?!?/span>

例句

名亞典屬國,良選諫大夫。 戴叔倫 奉天酬別鄭諫議云逵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杜甫 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七

屬國擁節(jié)歸,單于款關(guān)入。 袁朗 賦飲馬長城窟

生歸蘇屬國,死別李將軍。 鮑溶 隴頭水

感深蘇屬國,千載五言詩。 儲嗣宗 過王右丞書堂二首之二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jié)旄落盡海西頭。 王維 隴頭吟

灞亭不重李將軍,漢爵猶輕蘇屬國。 皎然 武源行贈丘卿岑

悠哉典屬國,驅(qū)羊老一生。 聶夷中 胡無人行

蘇武封猶薄,崔骃宦不工。 駱賓王 邊夜有懷

典故
鶴書徵


《昭明文選》卷四十三南朝齊·孔德璋(稚圭)《北山移文》
「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固?#183;李善注引蕭子良《古今篆隸文體》曰:「鶴頭書與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漢則謂之『尺一簡』,仿佛鵠頭,故有其稱?!?/span>

例句

鶴書猶未至,那出白云來。 劉長卿 酬秦系

雞檄固應(yīng)無下策,鶴書還要問中林。 吳融 秋日感事

聞道鶴書徵,臨流還洗耳。 孟浩然 白云先生王迥見訪

圣朝巖穴選,應(yīng)待鶴書徵。 張九齡 錢陳學(xué)士還江南同用征字

江邊云臥如龍穩(wěn),天外泥書遣鶴來。 殷文圭 題胡州太學(xué)丘光庭博士幽居

漢家偏訪道,猶畏鶴書來。 皇甫曾 哭陸處士

鶴書承處重,鵲語喜時頻。 竇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節(jié)度參謀同書寄上

蟾桂自歸三徑后,鶴書曾降九天來。 羅隱 九華山費征君所居

四海盡聞龜策妙,九霄堪嘆鶴書遲。 韓偓 贈易卜崔江處士

典故    
首戴盆


《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列傳〉~2725~
遷既被刑之后,為中書令,尊寵任職。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遷書,責(zé)以古賢臣之義。遷報之曰:……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衛(wèi)之中。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yè),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wù)壹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唐·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頭戴盆則不得望天、望天則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言己方有所造,不暇修人事也?!?/span>
《后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鐘離宋寒列傳·第五倫〉~398~
視事七歲,肅宗初立,擢自遠(yuǎn)郡,代牟融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馬廖,兄弟并居職任。廖等傾身交結(jié),冠蓋之士爭赴趣之。倫以后族過盛,欲令朝廷抑損其權(quán),上疏曰:「……又譬諸外戚曰:『苦身待士,不如為國,戴盆望天,事不兩施。』……」
《抱樸子》內(nèi)篇·卷十二《辨問》
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豈可以圣人所不為,便云天下無仙!是責(zé)三光不照覆盆之內(nèi)也。

例句

自我棲幽谷,逢君翳覆盆。 張九齡 酬王履震游園林見貽

丹誠豈分埋幽壤,白日終希照覆盆。 李玖 四大夫同賦

愿借羲皇景,為人照覆盆。 李白 贈宣城趙太守悅

如今歸不得,自戴望天盆。 杜牧 憶游朱坡四韻

照膽常懸鏡,窺天自戴盆。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

身猶納履誤,情為覆盆傷。 沈佺期 答魑魅代書寄家人

試將生計問蓬根,心委寒灰首戴盆。 羅隱 臨川投穆中丞

我亦二十年,直似戴盆行。 聶夷中 客有追嘆后時者作詩勉之

白日不得照,戴天如戴盆。 邵謁 送從弟長安下第南歸覲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