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竹枝 欽譜
竹枝 唐教坊曲名。元郭茂倩《樂府詩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詞九章,教里中兒歌之。由是盛于貞元、元和之間?!?  按《劉禹錫集》,與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敘云:“《竹枝》,巴歈也。巴兒聯(lián)歌,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袂睢舞。其音協(xié)黃鐘羽?!钡珓ⅰ自~俱無和聲,今以皇甫松、孫光憲詞作譜,以有和聲也。

竹枝 單調(diào)十四字,兩句兩平韻 皇甫松

  芙蓉并蒂  一心連    花侵槅子  眼應穿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尊前集》載皇甫松《竹枝》詞六首,皆兩句體,平韻者五,仄韻者一。每句第二字俱用平聲,馀字平仄不拘。所注“竹枝”、“女兒”,“枝”、“兒”葉韻,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猶《采蓮》之有“舉棹”、“年少”也。 按古樂府,《江南弄》等曲皆有和聲。如《江南曲》和云:“陽春路,時使佳人度?!薄洱埖亚泛驮疲骸敖吓?,真龍下翔鳳。”《采蓮曲》和云:“采蓮歸,淥水好沾衣?!币喔魅~韻。此其遺意耳。

格二 單調(diào)十四字,兩句兩仄韻 皇甫松

  山頭桃花  谷底杏    兩花窈窕  遙相映    
  平平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 


此首用仄韻。

格三 單調(diào)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孫光憲

  門前春水  白蘋花    岸上無人  小艇斜    商女經(jīng)過  江欲暮    散拋殘食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飼神鴉    
仄平平 


此詞較皇甫松詞多兩句。 按劉、白《竹枝》詞俱拗體七言絕句,此獨諧婉,且每句有和聲。
歷代作品
共3240,分73頁顯示  上一頁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頁
(續(xù)上)
黃逢昶 八十三首
海天鰲柱峙中流,千里臺疆水上浮。
雪浪云濤環(huán)四面,我來疑即是瀛洲
⑴ 臺灣,又名東瀛,為閩浙江皖粵東七省雄關。四面濱海,中間層巒疊嶂,蒼翠橫生,真巨島也。
其二 (1882年)
驅車走馬白云灣,游遍銀山又玉山。
造物不知何愛寶,教人莫掛杖頭還。
⑴ 臺中有銀山、玉山,周圍十馀里,銀、玉朗然,人不敢取。
其三 (1882年)
忽訝空中振鐸聲,樵逢谷口問山名。
道儂且住聞天語,鐸子峰前鐸自鳴
⑴ 鐸子山,臺北府屬??罩杏新暼玷I,故名。
其四 (1882年)
潛伏深淵不計年,魚頭仰臥正朝天。
化龍飛去知何日,得水從今躍海邊。
⑴ 魚頭山,臺北府屬。山似鯉魚頭朝天,故名。
其五 (1882年)
孤山笑口為誰開,龜息千年欲出來。
漫道斧柯今莫假,蓬萊宮闕正須才。
⑴ 龜山,宜蘭縣屬。有老龜千數(shù)斤,嘗現(xiàn)身。
其六 (1882年)
作霖有愿代天工,欲雨何眠亂石中?
不信臥龍岡在上,請看燭照海門紅。
⑴ 《山海經(jīng)》:燭龍照天
⑵ 臺北有石燭坑,亂石參天,光如燭照。天將雨,則有聲如龍。又呼龍洞。
其七 (1882年)
捕鹿群趨逐鹿場(逐鹿場,臺北府屬),牛刀小試耀鋒芒。
何如手段屠龍慣(屠龍市,臺北府屬。),驅馬來觀海國光。
⑴ 捕鹿灣,臺南府屬
⑵ 牛刀嶺,臺南府屬
⑶ 驅馬坡,臺南府屬
其八 (1882年)
名園曲路柳成陰,月滿樓臺樹滿林。
金縷歌喧鶯嘴嶺(宜蘭縣北),攜柑往聽奏新音。
其九 (1882年)
畫棟云飛近海濱,花枝右拂武陵春。
榜人一笑先招手,如入桃源訪道真。
⑴ 臺北大成館右有武陵寮,熟番聚處,取魚為業(yè)。
其十 (1882年)
電光時掣日光斜,萬景遙涵映白沙。
楓落潮頭秋色晚,登崙如踏紫金蛇。
⑴ 宜蘭縣有蛇崙,海沙飛積,逶迤六十里,酷似蛇形。每歲秋晴,士女游觀,紛紛爭集。過客登樓愛晚,題句最多。
其十一 (1882年)
桃花三月繞前堤,倏忽秋風檞葉低。
日暮漁船何處泊,下雙溪接上雙溪。
⑴ 臺北有上雙溪、下雙溪,水云環(huán)抱,漁舟往來。
其十二 (1882年)
采花莫道菊花殘,朵朵瓊英足夕餐。
忽訝扁舟浮一葉,仙人又到秀孤鸞。
⑴ 宜蘭縣有秀孤鸞,其山多菊花,能結實。海中一浮嶼,皆仙居。每歲冬初,遣一童子駕獨木舟到秀孤鸞采菊實。有老番從童子至其處,無城市,有人家,異獸珍禽,奇花瑤草,滿目繽紛。歸則壽數(shù)百歲,猶依稀能憶其概。或童子不來,欲往尋之,則迷路不得其所。惟隨童子往返,瞬息登岸,迅若云飛。
其十三 (1882年)
蘭疆驛路辟三貂,海外雄圖天外橋。
有句攜來搔首問,莫疑孤嶺隔云霄(三貂嶺,為臺灣第一最高處。)。
其十四 (1882年)
旅夜高樓夢忽驚,瀟瀟不住到平明。
天公欲與蛟龍噴,聽罷濤聲聽雨聲(臺臨海,濤聲作即大雨。)。
其十五 (1882年)
海內(nèi)何如此地溫,恒春樹茂自成村。
輕衫不怯秋風冷,終歲曾無雪到門。
其十六 (1882年)
鄉(xiāng)村二月便分秧,望杏頻聞叱犢忙。
打稻家家逢令節(jié),新鐮磨罷過端陽。
其十七 (1882年)
未取才歌三百囷,村邊鳥語復催春。
蒲懸萬戶秧千畝,前度紅蓮今又新(五月又插田,八月又納禾。)。
其十八 (1882年)
綠野蕓苗遍夏畦,身如躍水手搓泥。
笑他腳底雙雙采,一腳高來一腳低。
⑴ 內(nèi)地人蕓苗,手持竹管,以足采草,臺人反笑其愚。
其十九 (1882年)
操臼何修月下容,紅顏赤腳鬢蓬松。
雙拳握杵聲聲喊,紫稻黃粱用手舂。
⑴ 閩中婦女皆用手舂米,憐其愚,尤憫其苦。
其二十 (1882年)
花林港口泛輕航,聞道穿花盡女郎。
兩面芙蓉看不見,采蓮人在水中央(花林港,臺北府屬。)。
其二十一 (1882年)
家家弄瓦必開筵,慶溢門楣喜欲顛(生女較生男尤為貴重。)。
包布客來齊入賀(賀生女者,以布贈之。),道郎應載美人船。
⑴ 臺人男女均呼郎,又呼女為雜木郎
⑵ 賀客稱呼、主人回答之詞,可意會不可言傳。
其二十二 (1882年)
闉阇一去女如云,翠帶垂肩兩鬢分。
莫訝雙蓮彎似月,玉鉤倒掛映霞裙。
⑴ 臺中婦女,兩足似彎弓,每足掛一銀釧。
其二十三 (1882年)
檳榔何與美人妝,黑齒猶增皓齒光。
一望色如春草碧,隔窗遙指是吳娘
⑴ 臺中婦人終日嚼檳榔,嚼成黑齒,乃稱佳人。
其二十四 (1882年)
引得清風拂面來,張葵曾畫放翁梅。
何如贈我檳榔扇(檳榔扇出臺灣。),一路揚仁到上臺。
其二十五 (1882年)
煙飛漠漠繞千家,珠玉輝增蔗管華
異客不知何物好,隔村遠聽賣風車(臺人呼鴉片煙槍為風車。)。
⑴ 臺地多甘蔗,以蔗管嵌金飾玉為鴉片煙槍,人皆寶貴。
其二十六 (1882年)
登臺莫訝杖燃藜,萬戶星臨福德齊(臺北有福德坑石,如明星朗照。)。
照徹石頭鴝鵒眼,取來井井勝端溪(其石為硯最佳,人爭取之。)。
其二十七 (1882年)
海曙云霞日暮煙,炬光閃閃焰橫天。
何人不怕山頭火,尚有真金在客船(臺北有火山,出硫磺。)。
其二十八 (1882年)
百圍大木聳煙嵐,珠樹琪花好共探。
海外有材儲國器,襲人尤愛是香楠(臺灣后山多香楠木。)。
其二十九 (1882年)
落霞掩映夕陽紅,海外花開別樣工。
日下扶筇桑下望,教人錯認牡丹同(大紅花,即扶?;?,宜蘭縣最盛。)
其三十 (1882年)
一枝高折近蟾光,尚待秋中桂子黃。
詎料木樨花斗巧,年年月月散天香
⑴ 木樨花枝繁蒂軟,每月一開,亦名月桂,臺地最多。
其三十一 (1882年)
香雪含葩玉吐華,影隨明月照窗紗。
攢如銀箭擎如傘,疑是簪花即此花。
⑴ 洋玉簪花,莖如傘柄,葩似箭簪,開似傘蓋,周圍似雪,香氣襲人,真異花也。宜蘭縣有之。
其三十二 (1882年)
后山踏遍到前山,綠樹陰濃明月灣。
蕉葉有心才卷雨,累累結果出閩關(蕉果最多,臺人爭食。)
其三十三 (1882年)
昨夜聞聲賣地瓜,隔墻疑是故侯家。
平明去問瓜何在,笑指紅薯繞屋華
⑴ 臺人呼紅薯為地瓜。地瓜最多,大者十馀斤重。家家和米煮粥以佐饔飧。內(nèi)地人不合水土,食地瓜最宜。
其三十四 (1882年)
百盤異果出臺灣,多品何如金面山(臺北山名,多果品。)
柿子初黃瓜子熟,秋來不改舊容顏。
其三十五 (1882年)
臺高灣曲產(chǎn)名茶,一味清香沁齒牙。
有女采來歌欲罷,滿筐歸去夕陽斜。
其三十六 (1882年)
日落沙明喜浴鳧,泉流月照水平鋪。
新茶石上初烹火,過客勾留是此湖(白石湖出清泉,產(chǎn)名茶。)。
其三十七 (1882年)
從來丙穴出嘉魚,況復山居近海居。
無那游鱗多怪狀,秋風鱸膾思何如?
其三十八 (1882年)
窗壁搖搖忽作聲,無端地震輒心驚。
東邊墻屋西邊倒,傳說鰲魚正轉睛(臺灣地震,土人云鰲魚轉睛。)。
其三十九 (1882年)
客中聞道巨魚多,忽報揚鬐海口過。
屈指前程三十里,登臺猶見尾長拖
⑴ 有獨眼巨魚,逶迤三十里,隨潮至雞籠,困斃。土人云:是魚吞舟不少,龍王剜目示眾。
其四十 (1882年)
恍聽工歌入曲新,鹿鳴何獨遍東閩。
不知異獸多花樣,海內(nèi)鯊魚是化身。
⑴ 土人云:有花毛者,鯊魚變成,茸無補益。
其四十一 (1882年)
山環(huán)港口水中流,番女番婆夜蕩舟。
打得鹿來歸去好,歌喧絕頂月當頭(鹿港,臺南府屬,熟番捕鹿之區(qū)。)。
其四十二 (1882年)
濤飛日落水瀠洄,昔欲乘桴今渡臺。
南望層城如畫里,天邊竹箭海邊來。
⑴ 由臺北至臺南,樓船泊處,離城三十里,竹排轉渡。排中置木桶,坐二人。波濤洶涌,殊為可畏,間亦有失事者。
其四十三 (1882年)
兒童竹馬早安排,臺上民歸眾母懷。
一路歡聲騰比戶,甘棠化被海之涯
⑴ 嘉慶年間,太守楊廷理負才名,權篆臺灣縣,勤政愛民,口碑載道。
其四十四 (1882年)
恒疆開辟幾經(jīng)年,草木逢春色倍妍(恒春縣,臺南府屬。)。
夏雨才過秋雨潤,稻香風送雁來天(其地多稻,粒大、米香。)。
其四十五 (1882年)
新泥踏遍鳳山邊,海外人疑別有天。
乍見東方紅日出,無端變幻又云煙(其地多陰霾瘴雨。)。
⑴ 鳳山縣,臺南府屬
其四十六 (1882年)
金鰲穩(wěn)踏上山坡,馬首東來嘉阜(縣東有嘉阜)過。
誰道海邦無義士,荷鋤人盡習干戈(其地尚武,民多仗義。)。
⑴ 嘉義縣,臺南府屬??h南有金鰲山。
其四十七 (1882年)
彰化人多俊秀才,朱衣總為點頭來。
當年種得桃千樹,又向梧桐井上開。
⑴ 彰化縣,臺南府屬
⑵ 朱干隆樹梧大令,湖南人,前宰彰化,多善政,今又重來。頌聲達于行路。
其四十八 (1882年)
咸水中分淡水流(淡水為臺北府首縣。),波涵月影照城頭。
天開一幅新圖畫,客到如臨十二樓(現(xiàn)新修府城。)。
其四十九 (1882年)
種得千竿菉竹新,班聯(lián)玉筍出風塵。
琴堂若肯虛心問,除卻松梅有故人。
⑴ 新竹縣,臺南府屬。其地多竹,竹之高者海內(nèi)所未有。
其五十 (1882年)
綠沈千個儼維城,鳳竹猶傳雉堞名。
固圉即今勞版筑,此君應不負生生(臺地多插竹為城。)。
其五十一 (1882年)
自昔疆開噶瑪蘭(臺北府屬),而今花縣治思潘(今改為宜蘭縣)。
宜民早種宜男草,九畹新英好并看。
⑴ 彭達孫心壺大令,權篆斯土,民甚愛之。
其五十二 (1882年)
雞籠(海口)罕見月中蟾,鴨漲茫茫昨夜添。
客子貂裘何易敝,沾衣無奈雨如鹽。
⑴ 臺地多山臨海,氣候不同。風土人情,亦復各別。
其五十三 (1882年)
游人莫漫解輕衫,滬尾(海口)風寒水更咸。
若問波濤誰敢涉,惟憑忠信掛征帆
⑴ 臺歌云:艋舺女,滬尾風,雞籠雨,郎去郎來容易死。
其五十四 (1882年)
桂棹蘭橈艋舺(臺北地名)過,來如飛箭去如梭(舟隨潮來去。)。
仙槎八月年年到,有客從茲泛絳河。
⑴ 臺俗:中元新造一舟,家家備辦糧食、百盤食品俱全,公請一閑人坐于其中,任風飄泊。及止其處,其人登岸還家。舟中食品,任窮民分取,舟亦聽其爭奪。此風不獨臺灣,閩中多有之。故七、八月之間,有飄泊至艋者,有由艋經(jīng)過飄泊他方者。
其五十五 (1882年)
南北衢通大甲溪,洪濤巨浪涌前堤。
行人到此愁無奈,喚救聲聲共鳥啼。
⑴ 大甲多山,陰霾瘴雨,終歲不改。山水奔流,行人不敢經(jīng)過。有時晴霽忽雨,進退維谷,葬于魚腹者多矣。岑宮保鑄鐵籠,修筑堤防,行人歌頌。今又沖倒,非愚公復起、神禹再生,無濟也。
其五十六 (1882年)
巖疆猶見古衣冠,獨苦荒山白骨寒。
有孽難逃歸去后,請公入甕便拋棺。
⑴ 閩中風俗:人死埋葬后,必檢骨于甕壇。富者用石灰窯磚封于土面,貧者即以瓦甕置諸山中。若不如是,其心不安,無顏對親友。然仕宦秉禮之家,則不聞有此。若鄉(xiāng)間愚民,雖疊經(jīng)地方官出示嚴禁,習俗移人,今猶如故。
其五十七 (1882年)
家貧殮葬更寒心,屋小如舟構竹林。
無數(shù)枯骸皆入內(nèi),泉臺風雨夜沈沈。
其五十八 (1882年)
中元殽果列層臺,夜夜燈花繞市開。
鴨作高山雞作塔,人人競說搶孤來。
⑴ 臺俗:中元,家家燈燭輝煌,并結彩燈,多至千萬,笙歌鼓舞,夜夜游街,名曰“放水燈”。豬羊雞鴨,砌成山塔。百盤果品海菜,羅列高臺。無賴之徒,爭相奪食,名曰“搶孤”。搶時雖有地方官率弁勇彈壓,猶不免傷人。鄉(xiāng)城用費,須十數(shù)萬金。
其五十九 (1882年)
莫道僧無父子親,也曾舊好結朱陳。
禪林花放桃千樹,根葉迎來一色新
⑴ 僧家娶妻,不獨臺灣,閩中多有之。
其六十 (1882年)
鸮音駃舌苦難通,翻笑唐人話不同。
欲問前程何處是,但憑指畫辨西東。
⑴ 唐人呼內(nèi)地人為唐山郎
其六十一 (1882年)
生番何獨愛髑髏,日暮孤村動客愁。
手執(zhí)長標腰佩劍,殺人爭賀奪人頭(生番以殺人取首為英雄好漢。)。
其六十二 (1882年)
奪得頭歸落照西,番王有女配為妻。
更將何物增新寵,雉尾雙雙插鬢齊。
⑴ 取首獻番王,王以女娶之,并給雉尾、紅巾,披插兩鬢。
其六十三 (1882年)
獨憐血刃尚流紅,手舉頭顱作碧筒
有酒盈樽招客飲,銜杯爭說助英雄。
⑴ 取酒灌死者口中,以瓦樽承接,和血暢飲。
其六十四 (1882年)
甡甡忽訝遍山村,又取枯髏飲一樽。
聞說醉人先得鹿,皆攜斗酒祝靈魂(眾番羅拜稱賀。)
⑴ 見山中有鹿,取枯髏灌酒,酣醉,以捕之。
其六十五 (1882年)
報道空空打獵回,便拋枯首墮塵埃(百端辱詈,并以屎尿污之。)。
不知無限泉臺憾,且囑癡魂莫再來!
其六十六 (1882年)
防番無奈“換番”何,持戟傷人引誘多。
不有奸徒貪貨殖,問誰能與制長戈?
⑴ 以物易物,名曰“換番”。番首出山“換番”,名曰“番割”。
其六十七 (1882年)
異類猶能感至仁,有臺無物不登春。
同游化日光天下,何獨生人欲啖人。
⑴ 有海舟將之日本,行至雞籠山后,無風,為東流所牽抵一山,得暫息。舟中七十五人,皆莫知其所。有四人登岸探路,見異類,疾馳,攫一人共啖之。三人逃走,遇一人于莽中,與之語,系泉州人。攜之登舟,具道妖物啖人狀。莽中人曰:此非妖物,即生番之別種也。蛇首獰猙,能飛行,然所越不過尋丈。前數(shù)日,余舟至,同侶遭啖,惟余獨存。問其故,舉項間一物曰:彼畏此,不敢近耳。眾視之,則雄黃也。皆曰:吾輩生矣!出其簏,有雄黃百馀斤,因各把一握。少頃,蛇首數(shù)百,飛躍而來,將近船,皆伏地不敢仰視,久之,逡巡而退。殆后水轉西流,舟回廈門,泉人得歸故里。
其六十八 (1882年)
赤身幾莫辨豚魚,猶見娥眉月下舒。
豆蔻梢頭風露冷,護花有布尺無馀。
⑴ 番女美色尚多,眠云宿露,尺布遮羞,殊為可惜。
其六十九 (1882年)
同心蕊綻并頭蓮,點點波紋欲斗妍(番女配合者,頭面刺紋為記。)。
樹下誰題鸞鳳字,惟將一齒締良緣。
⑴ 番皆倚樹為巢,男女配合,女拔一齒授男,以示信從。
其七十 (1882年)
莫道番非太古民,羞顏猶自率天真。
夭桃不與桑中亂,粉蝶偷香恨煞人(番性惡淫,男女有別。)。
其七十一 (1882年)
漁郎宛載木蘭艭,一曲歌聲度隔江。
月夜不知誰蕩槳,熟番有女話篷窗
⑴ 生番歸化曰熟番。番女多以取魚為業(yè)。
其七十二 (1882年)
唱罷漁歌覓剪刀,輕裁番布白如旄。
莫疑花樣新宮錦,難與香羅價并高。
⑴ 熟番以樹皮為布,輕似香羅,豪貴爭購。
其七十三 (1882年)
猩猩小立釣魚磯(臺南府屬),絕代佳人正搗衣。
相見卻疑相識早,前生鴻案認依稀
⑴ 猩猩與佳人自述前生情深伉儷,夫為顯宦,妻封一品。夫好淫,求容者以女獻,乃得高官。妻莫之禁,且相助為歡。今生一降為異類,一貶為番婆。
其七十四 (1882年)
蓮花向晚綻羅東(臺北府屬),彩映枝頭夕照紅。
忽訝海棠春睡醒,天臺勝會一時同。
⑴ 羅東美少年號蓮花郎。有番女,秀若彩鸞,輕如飛燕,冰肌玉骨,美艷絕倫。與蓮花郎兩相屬目,不能通。一日,山中老猿變番女狀,冶容畢肖,臥林下。少年過,女忽驚曰:海棠睡猶未足,愿效桃花仙,請到天臺一共衾枕。少年欣慰入林,三年辭婦,女送去,如劉、阮還家。
其七十五 (1882年)
誰將解贈助英雄,海外猶存太古風。
雞黍不時緣客具,教兒切莫問窮通。
⑴ 唐時進士負才名,游遍天涯。見宦情冷落,世態(tài)炎涼,遂入山結社番為鄰,子孫百馀人,守家訓,有勤儉風。異客停留,具雞黍、助行囊示兒曹。與客言,莫問功名得失、遇合窮通,惟以禮相接。居近后山,名曰“古唐社番”,臺北府屬。
其七十六 (1882年)
夜半流螢數(shù)點星,巖為牖戶穴為庭。
柳條春色濃如許,不及生番兩眼青。
⑴ 后山有青眼番,居巖穴,種柳栽榆,滋蘭樹蕙,四時暢茂,滿目皆青。終歲螢火飛騰,不須燈燭。
其七十七 (1882年)
忠義亭(臺北府屬)邊策馬過,英光浩氣壯山河。
揮鞭又上炎涼嶺(臺北府屬,近奇萊社),一路相逢白眼多(炎涼嶺皆白眼番。)。
其七十八 (1882年)
觀潮曾上赤松樓(臺北秀孤鸞山有赤松樓),萬里鯤洋眼底浮。
忽見番歸叢翠里(后山有叢翠里社番。),長虹一線貫雙眸(叢翠里社皆赤眼番。)。
其七十九 (1882年)
熟番相顧謂生番,何弗同沾雨露恩?
聞道戍樓兵不解,低頭欲語復聲吞(防軍以剿為功,番畏懼,不敢降。)。
其八十 (1882年)
歌傳碑口語思岑,頑石猶知眾母心。
詎料巉巉頭乍點,云邊一去憩棠陰。
⑴ 岑宮保修城開路,設法招撫,生番向慕,惜移節(jié)滇南。
其八十一 (1882年)
臺城郁郁水迢迢,滿目蚨飛海上橋。
畢竟有錢歸不得,千金都付客中消。
⑴ 臺歌云:臺灣賺錢臺灣灑,臺灣不灑,不得過海。
其八十二 (1882年)
云中畫舫海中山,水色遙連綠樹灣。
天險何如兼地險,環(huán)臺七省仗雄關。
⑴ 閩、浙、江、皖、粵東
其八十三 (1882年)
春帆帶雨轉山隈,柳絮飛時破浪來。
歸路忽逢葭琯動,竹枝唱遍海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