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5? 潞州壺關(guān)(今山西壺關(guān))人,宰相苗晉卿子。初為樂平縣令,代宗大歷中為朝散大夫、秘書丞,封龍門縣開國男,轉(zhuǎn)尚書都官員外郎,終于駕部員外郎。事跡見《新唐書·盧綸傳》、常袞《授苗發(fā)都官員外郎制》、《唐才子傳》卷四,今人傅璇琮《盧綸考》附考其事。苗發(fā)為“大歷十才子”之一,李嘉祐、李益、秦系及十才子輩多與其酬唱。其詩多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清遠(yuǎn)(一○六七~一一二○),號佛眼,臨邛(今四川邛崍)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嘗依毗尼。南游江淮間,遍歷禪席,師事五祖演禪師七年。后隱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寧萬壽寺。繼住舒州龍門寺十二年?;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铍纷『椭莅U山寺(《古尊宿語錄》卷二九)。踰年,以疾辭,歸隱蔣山之東堂。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暹h(yuǎn)詩,以《古尊宿語錄》卷三○中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同書卷三四中的《頌古》編為第二卷,同書卷三一語錄中散見各處者及見于他書者輯為第三卷。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清遠(yuǎn)(一○六七——一一二○),號佛眼,俗姓李,邛州(治今四川邛崍)人。年十四受具戒,依太平演道得大悟,后歷主崇寧萬壽、龍門、褒禪等名剎,歸隱于蔣山。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著有《圓融禮文》、《普門禮文》等。見李彌遜《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筠溪集》卷二四)。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三
禪師諱清遠(yuǎn)。生李氏。蜀之臨邛人。出家。十四具戒。嘗依毗尼師究其說。因讀法華經(jīng)。至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持以問。講師莫能對。乃曰。義學(xué)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遂捐舊習(xí)。南游江淮間。遍歷叢席。聞舒州太平演道者為宗師第一流。往造其室。演一見深奇之。謂可以弘持法忍。壁立不少假。冀其深造。師棲遲七年。未嘗妄發(fā)一語。一日因撥火。忽有省。即說偈曰。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由是洞徹超詣。機(jī)辯峻捷。莫敢當(dāng)鋒。衲子爭歸之。師益靜默自晦。不自為得。隱居四面山大中庵。屬天下新崇寧寺。方擇人以處。舒守王渙之迎師住持。未幾引去。會龍門虛席。遂補(bǔ)焉。示眾曰。學(xué)道之士。有二種病。一騎驢覓驢。二騎卻驢了不肯下。且如騎卻驢了更覓驢。可殺是大病。龍門向道不要覓。靈利人。當(dāng)下識得。除卻覓底病??裥乃煜ⅰ<茸R得驢了。騎卻不肯下。此一病最難醫(yī)。龍門向道不要騎。你便是驢。盡大地是個驢。且作么生騎。你若騎。管取病不去。若不騎。十方世界廓落地。此二病一時去。心下無事。名為道人。所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從此頓息馳求。識得祖病佛病。無不透得。后來遍到諸方。莫有出其右者。蓋緣他識病。又曰。釋迦老子在什么處。自云。作么。復(fù)云。達(dá)磨大師在什么處。自云。只在且作么生。說個只在底道理。也不妨難明。若于斯明得。始知正法常住。禪僧家多分只道那舉處便是。你若身壞命終時。若病說不得時。又作么生。須是證入始得。不見。僧問德山。從上諸圣。向甚么處去。山云。作么作么。莫是作么便是諸圣么。你諸人若不將言語會。便落他聲響流布??v饒不落聲響言句。便落他無言無說處。此事實無。你意解卜度。若存一絲毫。便成趣向于己疏也。直饒你將玄機(jī)妙義去。合他決定合不著。若總不思量。亦不可。須是親證始得。明見無疑。又曰。有般宗師向人道。莫作計較道理。開口便沒交涉。與他不相應(yīng)。也去空劫已前認(rèn)取。都無言說。又有一般宗師向人道。癡漢你這一段因何不會。先將自心做個窠臼。然后將心去取證。喚作釘樁了。繞樁走便恁么。流傳將去。便恁么承當(dāng)去。敲床豎拂用將去。喚作將心用心。一似坐個氣毬相似。有甚安樂處。又似蝦蟆努氣相似。你恁么見解。面前一似黑霧罩定了也。師居龍門十有二年。道風(fēng)大振。四方學(xué)者皆曰。吾必師龍門。由是云集座下。居無所容。師應(yīng)機(jī)酬酢。未嘗有勌色。示曲折數(shù)篇。學(xué)者聚而編之。名曰心要。其略曰。不應(yīng)于無際中立分限。若立分限。是無際空乃自隨。所以解空者無空想。若人以言語名狀心。終不得心。不以言語名狀心。亦不得心。言語本是心名狀之故。不得也。無言語本是心不名狀之故不得也。種種會當(dāng)。皆不與自心契。上祖曰。默契而已為若此。又曰。道若為達(dá)。但無妄念耳。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見有妄念故也。見有妄念作意觀照。令是正理亦見。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無妄焉。故達(dá)道乃無所得也。又曰。證者絕能所也。非別有玄理。在尋常日用處。如見色時是證時。聞聲時是證時。飲水食粥時是證時。一一絕能所。此非久習(xí)不假薰煉。蓋見成之事。世人不識。名曰流浪。故云唯證乃知難可測。又曰。學(xué)道者明知有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長疑。蓋信未極。疑未深也。唯深與極。若信與疑。真是事也。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亂。不知由緒。困躓中途。能自返省。更無第二人也。既曰此事。又豈更知耶。知是妄慮。此事則不失也。又曰。道不止說與示而后顯。蓋體自常露。說示者方便道用耳。省悟者亦暫時岐路也。或因說而證。或因示而入。或自覺觸以知歸。終無異事。別得至心源而止也。又曰。人言悟了方修此。屬對治門。雖禪門亦許以正知見治之。若論當(dāng)人。即不須若是也。又曰。人不識問。遂依來問而答。不知乃自問耳。欲答誰邪。人不識答。遂依言起見。不知乃自答耳。何有旨趣邪。故曰??偸悄愫每春每?。又曰。從上來有二種方便。有真實方便。所謂說無有間。有善巧方便。所謂妙應(yīng)群機(jī)。若從真實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求無有退。妙用河沙也。若從善巧方便得入。得坐披衣。向后自看始得。未可將為究竟。此二種方便。皆一法也。不可須臾有失。學(xué)者思之。又曰。悟心見性。當(dāng)如雪峰玄沙。履實踐真。當(dāng)如南泉趙州。今時學(xué)者。但以古人方便為禪道。不知與古人同參也。十二時中。學(xué)道無頃刻棄舍。此人縱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尋常說修行。不過三業(yè)六根清凈禪門。更不必如是。何故禪定之門。念念與智波羅蜜平等。一切處自無過患也。久久心地通明之日。從前并得滿足。名一行三昧。今時人全無定力。復(fù)不開智眼。所以機(jī)緣語句。只成諍論。生滅心行。夫禪學(xué)不是小小。未用超佛越祖得了要超。亦不難也。政和末。道行聞于朝。有旨移和州褒禪山。歲馀以疾辭。時圜悟禪師住蔣山。與師友愛素善。因往依之。嘗著三自省察。叢林共高仰之。復(fù)以近世問話者。不知伸問致疑咨請之意。后生相承。多用祝贊語。或奉在座官員?;蚯f嚴(yán)修設(shè)檀信。俱無衲子氣味。師深惡之。誡曰。夫問話者。激揚玄極。不在多進(jìn)語。三兩轉(zhuǎn)足矣。貴得生人信。不致流蕩取笑俗子。又曰。諸方老宿臨終必留偈辭世。世可辭耶。且將安之。宣和二年冬至前一日。飯食訖。整衣趺坐。合掌怡然而逝。春秋五十四。坐四十夏。門人奉靈骨舍利。葬龍門之靈光塔。師風(fēng)儀秀異。操守嚴(yán)正。性淡泊寡言。笑動有規(guī)則。學(xué)者瞻形儀而服膺。其為教。疏通廣大。剴切禪病中衲子之心。至入室提綱。則絕蹊徑。離文字。亦不滯乎空荒漫誕之說。其徒非大有契證。不妄許可。平居以道自任。不從事于務(wù)。嘗曰。長老端居丈室。傳道而已。與士大夫游。不為利屈。道合則忻然造之。不爾雖過門。或不得見。君子以是高之。樞密鄧公洵武。奏錫命服佛眼之號。左司陳公瓘見師法語。嘆曰。諸佛心宗。眾生性海。遠(yuǎn)公涵泳深矣。與靈源禪師少友善。其趣尚施設(shè)略相似焉。有三會廣語偈頌數(shù)萬言。行于世。 贊曰。圜悟佛眼同出東山之門。為臨濟(jì)十世孫。圜悟固已名蓋天下。佛眼則精深醇粹??撕烧齻?。殆與圜悟連衡而并驅(qū)。學(xué)者疑其旋設(shè)異乎圜悟?;蛑^龍門嘗與靈源處。而漸習(xí)使然。嗚呼是何言之陋哉。蓋嘗三復(fù)龍門之錄。觀其指示心法。辯如百丈黃檗。作為偈句。詞如汾陽雪竇。悟門超極。不愧雪峰玄妙。履踐明驗。端如南泉趙州。真一代之大宗師也。彼以頰舌為禪而欺世每生者。烏足與識龍門靈源相契者哉。要其所以不為圜悟者。譬如韓柳文章。世之悅韓者固多。然子厚非深識博雅之士。則不能窺其缊奧。此所以萬世之下不凝并驅(qū)而為韓柳也。由是而觀。二公之后。抑可見矣。
《漢語大詞典》:桃花浪
(1).猶桃花汛。 唐 杜甫 《春水》詩:“三月桃花浪,江流復(fù)舊痕。” 宋 張元干 《滿江紅》詞:“春水迷天,桃花浪,幾番風(fēng)惡?!眳⒁姟?桃花汛 ”。
(2).傳說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魚集聚 龍門 下,躍過 龍門 的化為龍,否則點額暴腮。見 辛氏 《三秦記》。后遂以比喻春闈。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詞:“ 禹門 已準(zhǔn)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六:“ 鮑 氏 安國 、 安行 、 安世 兄弟,三科連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span id="hvdzvdb" class="book">《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來年三月桃花浪,奪取羅袍轉(zhuǎn)故鄉(xiāng)。” 清 李漁 《慎鸞交·悲控》:“虧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 龍門 的個個顛狂?!?/div>
《國語辭典》:桃花汛  拼音:táo huā xùn
每年春天桃花開時,黃河等處漲起的潮流。宋。吳文英〈水龍吟。夜分溪館漁燈〉詞:「怕煙江渡后,桃花又汛,宮溝上,春流緊?!挂卜Q為「桃花水」、「桃汛」、「春汛」。
《漢語大詞典》:化魚(化魚)
(1).“化魚為龍”的省略語。舊傳鯉魚跳過龍門即化為龍。藝文類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記》:“ 河津 一名 龍門 ,大魚積 龍門 下數(shù)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不上者(為魚),故云曝鰓龍門。”后以“化魚”指由平民而做官,社會地位由平庸而顯耀。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浪暖桃香欲化魚,期逼春闈,詔赴春闈??ぶ锌沼斜儋t書,心戀親闈,難舍親闈?!?br />(2).指 如來 化身為魚以喂眾的典故。 清 趙翼 《憎蚊》詩:“化魚身喂眾,吾不學(xué)浮屠。”自注:“ 如來 身化磨竭魚以肉喂眾人。見洛陽伽藍(lán)記?!?/div>
《漢語大詞典》:鑿龍(鑿龍)
(1).開鑿 龍門 。傳說 大禹 治水,鑿 龍門 以導(dǎo)流。 唐 杜牧 《洛陽長句》:“月鏁名園孤鶴唳,川酣秋夢鑿 龍 聲?!?br />(2).指 龍門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南,即 伊闕 。 唐 竇牟 《天津曉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詩:“ 鑿龍 橫碧落,提象出華胥?!?/div>
《國語辭典》:司馬遷(司馬遷)  拼音:sī mǎ qiān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生于龍門,年輕時游歷宇內(nèi),后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并承遺命著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hù),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后為中書令,以刑后馀生完成太史公書(后稱《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馀言,為紀(jì)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后世稱司馬遷為「史遷」。又《漢書藝文志》載有所著之賦八篇,今僅見悲士不遇賦。
《漢語大詞典》:隘門(隘門)
古關(guān)隘名。亦稱 隘口 ,今稱 龍門 。在 山西省 靈丘縣 東南 隘門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滱水:“ 滱水 自縣南流入峽,謂之 隘門 ,設(shè)隘於峽,以譏禁行旅?!?/div>
《國語辭典》:曝鰓龍門(曝鰓龍門)  拼音:pù sāi lóng mén
魚頭露出水面,仰望黃河上的龍門而不得上?!短接[。卷四○。地部。龍門山》:「河津一名:『龍門』,巨靈跡猶在,去長安九百里,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shù)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曝鰓龍門』。」后比喻處境困頓或應(yīng)試落第。也作「暴腮龍門」、「曝腮龍門」。
《國語辭典》:龍門扶風(fēng)(龍門扶風(fēng))  拼音:lóng mén fú fēng
漢朝司馬遷寫的《史記》和班固寫的《漢書》。因司馬遷生于龍門,班固是扶風(fēng)安陵人,故稱《史記》、《漢書》為「龍門扶風(fēng)」。亦借指良史。
《國語辭典》:雍容文雅  拼音:yōng róng wén yǎ
神態(tài)自若,舉止儒雅。唐。張說〈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相門華列,儒庭善訓(xùn),雍容文雅,當(dāng)代知名?!挂沧鳌赣喝蓍f雅」、「雍容爾雅」。
《國語辭典》:鯉魚跳龍門(鯉魚跳龍門)  拼音: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傳說每年暮春,鯉魚逆流而上,至黃河龍門一帶,躍登龍門山。登龍門者,則云雨隨之,天火燒其魚,而化為龍。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后比喻人發(fā)跡后飛黃騰達(dá),身價百倍。如:「自從這部小說暢銷后,作者真可說是鯉魚跳龍門,身價非凡。」
《漢語大詞典》:龍門筆法(龍門筆法)
(1).指史傳筆法。 龍門 ,司馬遷的別號。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兒女英雄傳評話》卻是借題目寫性情,從通部以至一回,乃至一句一字,都是從 龍門 筆法來的?!币嗍∽鳌?龍門筆 ”。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詩之四:“千秋 龍門 筆,五岳高嶙峋?!?br />(2).指形容夸張的筆法。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形容失實:“史傳有形容失實之語。如史記·藺相如傳,記 相如 持璧,卻立倚柱,則曰怒髮上衝冠。《趙奢傳》,記 秦 軍鼓譟,勒兵 武安 ,則曰屋瓦盡振。《項羽本紀(jì)》,記 羽 與 秦 軍戰(zhàn),則曰 楚 兵呼聲動天。皆描摹傳神之筆,事雖虛而不覺其虛,彌覺其妙,此 龍門 筆法。”參見“ 龍門 ”。
《國語辭典》:龍門(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聲望高的人的宅第?!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固?。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br />2.科舉試場的正門?!度辶滞馐贰返谒亩兀骸复鬆?、二爺跟了這些人進(jìn)去,到了二門口接卷,進(jìn)龍門歸號。」《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我們兩個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來,在龍門口一擠,回頭就不見了?!?br />3.漢朝司馬遷生于龍門,故以龍門代指司馬遷。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信生世等于龍門,辭親同于河洛。」
《國語辭典》:龍門二十品(龍門二十品)  拼音:lóng mén èr shí pǐn
龍門佛像下附刻北魏人頌禱祈求的文字,書法佳妙,于是選擇最好的二十種,收為一集,稱為「龍門二十品」。
《國語辭典》:龍門造像(龍門造像)  拼音:lóng mén zào xiàng
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山,石壁峭立,壁間鑿龕,石佛甚多,大半建造于北魏,世稱為「龍門造像」。
分類:龍門字體
《國語辭典》:龍門二十品(龍門二十品)  拼音:lóng mén èr shí pǐn
龍門佛像下附刻北魏人頌禱祈求的文字,書法佳妙,于是選擇最好的二十種,收為一集,稱為「龍門二十品」。
龍門伊闕造像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龍門伊闕造像,約一萬二千尊,高者過八丈。就山石鑿成佛殿,千佛圍繞,可謂鉅觀。自魏及唐,造像有字可拓者,尚存二千品。佛像身面殘缺者,約有七千尊。亟宜修補(b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