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著 → 著著”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黏著  拼音:nián zhuó
附著緊貼。《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則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句下漢。鄭玄。注:「溓讀為黏,謂泥不黏著輻也?!?/div>
《漢語大詞典》:黏著(黏著)
黏連在一起。周禮·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溓,讀為黏,謂泥不黏著輻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周太祖葬劍甲袞冕:“沙礫散燥,不相黏著?!?/div>
分類:黏著
《國語辭典》:黏著劑(黏著劑)  拼音:nián zhuó jì
能使物體的接觸面相黏結的物質。如糊精、橡膠、合成樹脂等。也稱為「黏合劑」。
《國語辭典》:黏著力  拼音:nián zhuó lì
參見「附著力」條。
《漢語大詞典》:黏著力
兩種不同物質接觸時,表面分子間的相互吸引力。膠能黏東西,就是黏著力的作用。也叫附著力。
《國語辭典》:附著  拼音:fù zhuó
依附、黏著?!稘h書。卷六九。趙充國傳》:「迫脅諸小種,附著者稍眾,莫須之屬不輕得離也?!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欢兀骸敢幻孀咧X得臉上有樣物件附著似的?!?/div>
《國語辭典》:黏性  拼音:nián xìng
黏著的性質。如:「強力膠的黏性比漿糊大?!?/div>
《國語辭典》:黏質(黏質)  拼音:nián zhí
物體所具黏著的特質。如:「糯米是一種具黏質的米。」
分類:黏著特質
《國語辭典》:牙菌斑  拼音:yá jùn bān
在牙齒表面的沉積薄膜,無色,具黏著性。可成為細菌生長的培養(yǎng)基,造成齲齒癥;亦可成為牙結石形成的核心,引起牙周疾病。
《國語辭典》:天皰瘡(天皰瘡)  拼音:tiān pào chuāng
病名。因免疫原因,破壞表皮細胞間黏著構造而引起細胞間分離而形成水泡,泡體大小不一,小如豌豆,大如雞蛋,泡皮薄且透明,容易潰破。多發(fā)生于成人。
《漢語大詞典》:解黏去縛(解黏去縛)
解除黏著和束縛。 明 袁宗道 《真正英雄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來》:“而竹林諸子,箕踞嘯傲於醉鄉(xiāng),見以為能解黏去縛?!?清 惲敬 《〈壇經〉書后一》:“ 大鑒 乃言佛性無常,諸法有常,皆以解黏去縛而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