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韓準,號鶴山(《宋詩紀事》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嚴州建德人,字會叔。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任小官時,以剛介聞。孝宗時每進對,輒陳恢復大計。所歷中外要官必求盡職,以洗冤澤物為己任。累官戶部侍郎。學者稱鶴山先生。
全宋詩
馬大同,字會叔,學者稱鶴山先生,嚴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除國子監(jiān)簿(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四一)。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為戶部員外郎(《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二之一六)。七年,大理正兼權吏部郎官(同上書食貨四一之一○)。十年,為荊湖南路提刑(清嘉慶《寧遠縣志》卷九)。十四年,于江西路提刑任以事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四九)。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8—1237 【介紹】: 宋邛州蒲江人,字華父,號鶴山。寧宗慶元五年進士。累知嘉定府。史彌遠入相,了翁力辭召命,居白鶴山授徒講學。歷知漢州、眉州,在蜀凡十七年。入為兵部郎中,至權工部侍郎。遭誣劾降三官,靖州居住。后復職,擢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筑城修武備,興學校。曾上章論十弊,召還,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以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后除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官終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卒謚文靖。有《鶴山集》、《九經要義》、《師友雅言》等。
全宋詩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士,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為國子正,次年改武學博士。開禧元年(一二○五),召試學士院,以阻開邊之議忤韓侂胄,改秘書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彌遠當國,力辭召命。丁父憂,筑室白鶴山下,開門授徒。起知漢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點刑獄,歷知遂寧、瀘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為兵部郎中,累遷秘書監(jiān)、起居舍人。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異論、朋邪謗國黜靖州居住。紹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遺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傳世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見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吳淵序、清繆荃孫《魏文靖公年譜》,《宋史》卷四三七有傳?!∥毫宋淘姡浴端牟繀部酚坝∷伍_慶元年刻本為底本(此本有殘缺,據目錄,卷首即奪《游古白鶴山》、《和薛秘書紱聞鴉韻》、《和虞永康剛簡滄江鶴再誕雛》三詩,但實為傳世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吳鳳高翀刻本(簡稱吳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魏了翁(1178-1237) 字華甫。蒲江(今屬四川)人。曾筑室白鶴山下。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鶴山詞》。
全宋文·卷七○五三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登慶元五年進士第,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召為國子正,改武學博士。開禧元年,召試學士院,改秘書省正字。明年,遷校書郎,以親老乞外,乃知嘉定府。歷知漢州、眉州。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刑。八年,兼提舉,遷轉運判官。十年,知瀘州,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后知潼川府。十五年召對,進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國史院編修官,遷太常少卿、秘書監(jiān)、起居舍人。理宗即位,遷起居郎。會論濟王事忤時相,為言者所劾,詔降三官,靖州居住。紹定中復職奉祠,進寶章閣待制、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還朝,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六月之間,論奏二十馀上,皆當時急務。忌者合謀擠之,乃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未幾兼江淮督府,改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撫使。是年以疾卒于官,年六十。詔贈太師,謚文靖,累贈秦國公。了翁窮經博古,學術自成一家。著述甚豐,今存者有《周易要義》、《尚書要義》、《毛詩要義》、《古今考》、《經外雜抄》、《鶴山先生大全文集》等。事跡見《宋史》卷四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潘匯征,字泰初,號鶴山狷叟,溧陽(今屬江蘇)人。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進士。歷知昆山、繁昌縣。事見《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全宋文·卷七四二三
潘匯征,字泰初,自號鶴山狷叟,建康(今江蘇南京)人。寓居溧陽。嘉定七年進士。歷真州文學,鄱陽推官,安慶教班,宰昆山,調繁昌。卒,年六十九。見《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潤州丹陽人,字伯壽,號黃鶴山人,翟汝文子。以父任入官,好古文,性孤介,不茍合。自謂為吏必以戇罷。棄官歸,著書自娛。有《籀史》。
全宋詩
翟耆年,字伯壽,耳先開封(今屬河南)人,居丹陽(今屬江蘇)。汝文子。以父任入官,自謂為吏必以戇罷,放浪山水間。有《籀史》二卷。事見《嘉定鎮(zhèn)江志》附錄,《宋史翼》卷二八有傳。
全宋文·卷四二四八
翟耆年,字伯壽,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汝文長子。好古文及黃老言。以父任入仕,介褊不茍合。質不任吏,少即退休,放浪山谷間,以著書自娛。既老,環(huán)舍植桐百本,自號??老隱。著有《籀史》二卷(今存上卷)。見所撰《翟忠惠家傳》及《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八。

人物簡介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子方,臨川人。出家上清宮號清壑樵史別號雪鶴山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85 【介紹】: 元明間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隱居于仁和之黃鶴山,號黃鶴山樵,亦作黃鶴樵者,又號香光居士。趙孟頫外孫。敏于文,工畫山水人物,與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問。畫山水師巨然,得外氏法,詩畫與倪瓚齊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幾三十年,作畫均以“萬壑在胸”為基礎。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嘗謁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誅,牽連下獄瘐死。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八
蒙字叔明,吳興人。元末官理問。洪武初,為泰安知州。坐胡黨死。 (王達《聽雨樓諸賢記》: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松雪之外孫也。素好畫,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時,惟假筆意以寓其天機之妙。為文章不尚矩度,頃刻數千言可就。 都穆《談纂》。王叔明洪武初為泰安知州,泰安廳事后有樓三間,正對泰山。叔明畫泰山之勝,張絹素于壁,每興至,輒一舉筆,凡三年而畫成,傅色都了。時陳惟允為濟南經歷,與叔明皆妙于畫,且相契厚。一日胥會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謂惟允曰:「改此畫為雪景可乎?」惟允曰:「如傅色何?」叔明曰:「我姑試之?!挂怨P涂粉,色殊不活。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篂樾」瓓A粉筆、張滿彈之,粉落絹上,儼若飛舞之勢,皆相顧以為神奇。叔明就題其上曰《岱宗密雪圖》。自誇以為無一俗筆,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輟以贈。陳氏寶此圖百年,非賞鑒家不出,松江張學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聞陳氏蓄是圖,往觀之,臥其下兩日不去,以為斯世不復有是筆也。徐武功尤愛之,嘗謂客曰:「予昔親登泰山,是以知斯圖之妙。諸君未嘗登,其妙處不盡知也?!购笠匀w嘉興姚御史公綬,未幾姚氏火作,此畫亦付煨燼。惜哉!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黃鶴山樵王叔明為錢塘崔彥暉作《云林小隱圖》。叔明所長在重巖復嶂、楓丹栗黃,宏麗之致耳。而此圖則清遠滃郁,大有北苑、襄陽妙致,驟見之以為大癡老人,又疑老人不辦是也。圖后意似小未盡,問之王百谷,云:「猶及見全本,蓋少有浥瀾,為裝師截去耳?!诡}署者僧泐季潭。叔明既手書所撰云林詞,而同時為辭賦記序詩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而馀所知僅山陰王裕、金華蘇伯衡、始豐徐一夔、嘉興鮑恂、桐盧俞和、臨安錢宰、會稽唐愚士而已。沈道禎戲謂馀惜不及文待詔生,當一一為考以報。蓋待詔最能詳勝國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硯齋筆記》:王叔明仿董北苑《風雨蕭寺圖》,氣韻掀簸,物象俱備,不知較北苑所作相去幾何?顧叔明自是寫圖手,遠近位置歷然,不為山林煙靄之所汩沒。余又見其為陶宗儀寫《南村圖》,鳧鴨貓犬,紡車舂碓,家人器具,一一畢備,若子久渾厚,云林疏簡,雖各極所擅,而施之以圖,似終遜黃鶴矣。云間沈良者題曰:「墨云擁高山,頃刻風雨至。劃然海潮聲,草木爭偃地。曠野少人行,山僧獨歸去。衲衣盡沾濕,敲戶何急事?倉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一婢已抱甕,一婦更持器。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戴笠者漁郎,理網屈雙臂。老翁若望家,擔物終不棄。陸走尚甚危,水行可無畏?前溪風雨惡,篙折水流駛。行者當早歸,居者不豫備。北苑為此圖,黃鶴師其意。想見晚來睛,云凈山橫翠。始信霎時間,真宰時相戲。予家有董北苑《風雨蕭寺圖》,是思陵所題,筆法高古精絕。叔明相訪,出以示之,稱賞不置。子輒以贈之。叔明為臨此卷,予展賞題此俚言,時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華溪沈良?!褂犰填}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風雨溪山樹欲飛。出世不知休歇去,緇郎何事始知歸。俞焯題于都城寓舍?!箯堖h題云:「吾師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風雨蕭寺圖》,今見此可謂雙劍,神物須合,子中其藏之以俟。云間張遠?!钢駪性唬骸糕藕恫坏靡娨环遄鳌:蠀杉夜P法?!?張丑《清河書畫舫》:王叔明小畫一幀,首題巖居高士,次題「黃鶴山人王蒙為雅宜山中陳惟寅畫」。筆法秀雅,積墨清潤,點染之間,咫尺千里,自非胸襟灑落,心手和調,斷斷不能以成斯圖。益知名下無虛士。觀此真跡,殊覺偽者甚可笑也。同時倪、鄭二公,各有詩題額云:「幼輿丘壑末忘情,萬疊青山照眼明。擬向畫圖深處住,一檐晁日聽松聲。遂昌尚左生?!埂腹P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臥游宗少文。叔明絕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倪瓚?!蛊浜笫迕髯灶}選體一首,斷續(xù)不可以句,借無王集參補附此。今圖尚藏陳公云礽處,第恨紙弊墨殘,粗存梗概,正猶隔霧看花,惟想像神妙耳。信乎畫法之工也! 張丑《真跡日錄》;黃、王合作小幅,「仆暇日為郡曹劉彥敬畫《竹趣圖》甫畢,而一峰黃處土見過,仆出此求印正。處士以為可為添一遠山并樵徑,天趣迥殊,頓增深峻矣。時省郎耿君督兵華亭,索仆畫甚急,思拙筆弱,頃刻不就,因輟此奉獻。吳興王蒙敬題。」「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孫也。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晉、漢,至于鑒裁,尤所精詣,鷗波之宅相,非予而誰耶?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董宗伯云:「叔明畫從趙文敏風韻中來,故酷似其舅。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宗。故其縱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規(guī)格之外。若使叔明專門師文敏,未必不為文敏所掩也??芍^名論。叔明畫有題名王子蒙者,是其早歲所作。叔明一作叔銘,又號香光居士,余嘗見《丹山瀛海卷》,即署斯號。叔明詩無專集可采,多據墨跡錄入。畫家贗托者多矣,馀所錄皆據明以來賞鑒家著錄,流傳有緒者,庶足存其真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5—1424 【介紹】: 明回回人。曾祖阿老丁與弟烏馬兒皆元時巨商,家居武昌。元末避亂至浙江,因方國珍歧視色目人,轉徙逃匿,為童子師,或寄寓寺廟,或賣漿自給。明初還武昌。好學洽聞,精詩律,賦詩情辭悱惻,晚年學佛,結廬居父墓。有《海巢集》、《鶴年詩集》。
元詩選
鶴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為巨商,以其貲歸元世祖,世為顯官。父職馬祿丁,官武昌縣達魯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鶴年年十八,值兵亂,倉卒奉母走鎮(zhèn)江。母歿,鹽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臺省交辟不就。時方氏深忌色目人,鶴年轉徙逃匿,旅食海鄉(xiāng),為童子師,或寄居僧舍,賣藥以自給。先是生母馮阻絕東村,病死,瘞廢宅中。道既通,鶴年還武昌,痛哭行求,夢其母以告,蹤跡得之。齧血沁骨,棺斂以葬。晚年屏絕酒肉,廬父墓以終其身,明永樂間卒。烏斯道為作《丁孝子傳》,戴叔能作《高士傳》,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詩謂「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近體」。澹居老人題《海巢集》亦云:「忠義慷慨,有《騷》《雅》之遺意?!国Q年家世仕元,諸兄之登進士第者三人,遭時兵亂,不忘故國。嘗有句云:「行蹤不逐梟東徙,心事惟隨雁北飛?!挂嗫杀病d浧湓姙樵局T人后勁,而兩兄之作附焉。
人物簡介
丁鶴年(1335~1424)字永庚,號友鶴山人。生于元惠宗元統三年,卒于明太宗永樂二十二年,終年九十歲。武昌籍色目人,其父職馬祿丁任武凸達魯花赤。鶴年以父名丁為姓丁。元朝末,父官武昌,遂為武昌人。元亡,避四明。方國珍據浙東,最忌色目人,他轉徙逃匿。明初,還武昌,生母已前死,不知殯處,慟哭行求,得骨以葬。晚學浮屠,結廬居父墓。鶴年好學洽聞,精詩律,自以家世仕元,賦詩情詞悱惻。有《丁鶴年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錢月齡,字鶴山,無錫人,居洞虛宮,有《丹邱漫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鶴山,無錫人。居洞虛宮有丹丘漫槁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永敷(1455年—?),字貽教,號鶴山,湖廣郴州永興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會試第六十名,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十三年(1500年)授兵部武選司主事。正德年間,因反對劉瑾篡權,被罷官歸鄉(xiāng)。創(chuàng)建石屏書院,擔任教員,著《鶴山集》、《石屏文稿》。正德十二年(1517年),主修《永興縣志》。與王陽明、李東陽、何孟春、李夢陽、楊一清等交往甚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4—1519 【介紹】: 明浙江蘭溪人,字汝亨,號鶴山。從章懋學,以學行知名。正德三年進士。授泰和知縣,有政聲。官至兵部員外郎。以諫武宗南巡,被杖死。
明詩紀事·戊簽·卷十
震字汝亨,蘭溪人。正德戊辰進士,除太和知縣。徵為兵部主事,進員外,諫南巡下詔獄,杖死。嘉靖初,贈太常少卿。
維基
陸震(1462年—1519年),字汝亨,號鶴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華府蘭溪縣(今浙江省蘭溪縣)人,正德戊辰進士。正德末,官兵部車駕司員外郎,因諫武宗南巡遭廷杖身死。陸震早年受業(yè)于同縣章懋,以學行知名。弘治二年(1489年)舉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泰和縣知縣。當時劉瑾獨攬朝政。因拖欠鹽稅督責縣民償還者牽連數百人,陸震極力向上陳述,得以免除。成鎮(zhèn)守太監(jiān)每年徵收進貢的細葛布,陸震均減少數額。增建學校供諸生居住,搗毀過多的祠堂,祭祀有忠貞品操的人。定額外的錢糧稅款,陸震調查后多達一萬五千石。他還在縣旁建造糧倉,儲存糧食以備賑災饑荒。他還親自巡行鄉(xiāng)間村落,鼓勵農桑。他還制定防備盜賊的措施,并修磚城七里,外以土城十里包圍。當時,朝廷派廣西狼兵討伐盜賊,所到之處均擾民不止。陸震告訴總督,命其不要任意停泊,官府準備糧草,按次序進食,士兵行進秩序井然。他還繼監(jiān)督搜捕永豐、新淦盜賊,因功受賞。巡撫、巡按御史紛紛舉薦,被徵召為兵部主事。泰和人建生祠奉敬他。他在兵部,主管各司奏章,并與宦官勢力對抗,改任巡察紫荊關等地。后因進言都御史彭澤、副使胡世寧無罪,而得罪尚書王瓊、陸完。孝貞皇后去世后,明武宗從宣府趕回。舉辦喪事數日后,又想北行。陸震向皇帝直接上疏稱:奏疏沒有得到武宗回應。但不久,陸震升任兵部武選員外郎。在明武宗南巡之爭中,他與黃鞏聯名上疏勸阻武宗南巡,于是被打入詔獄。在獄中,他與黃鞏研究《易經》的九卦,闡明憂患之道。一同被逮捕入獄的人都在處理后事,只有陸震一語不發(fā)。他被施杖刑,受了重傷,便寫信給他的兒子們稱:“我雖然死了,你等應當勤勉竭忠盡孝。我雖然筆記草亂,但是心神不亂?!彪S后去世。明世宗即位后,贈太常寺少卿,并賜予祭祀。崇禎十七年(1644年),安宗朝廷追謚忠定。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激(1476年—1537年),字子揚,號鶴山,浙江溫州府永嘉縣人。治《詩經》,行二,由國子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年四十八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十三名進士。授吉水縣知縣,六年任吏部文選司主事,嘉靖七年(1528年)與大理寺評事余棐主考廣東鄉(xiāng)試。歷升吏部考功司署郎中,十一年(1532年)四月升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謄黃,十三年二月改任國子監(jiān)祭酒,充經筵講書官,十四年三月請求致仕,同年母親張氏去世,十五年父親王鉦去世,皆被賜祭葬。十六年病卒,享年六十二。

人物簡介

維基
趙廷松(1495年2月2日—1557年),字子后,號俟齋、鶴山,浙江溫州府樂清縣人。趙廷松為人淳厚而孝友,在嘉靖元年(1522年)中浙江鄉(xiāng)試六十九名舉人,次年(1523年)聯捷癸未科會試二百五十四名,廷試二甲四十名進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事件中,參與左順門哭諫。嘉靖六年(1527年)被貶為福寧州同知。他在當地判案精明,又修葺道路、興辦學校、革除弊政、平均徭役,有興訟者都作詩規(guī)勸,州內森林是盜賊巢穴,他伐林興建康夷樓,撥出壯丁守衛(wèi),自此行旅者安全。有賊人論罪處死,打算重賂免罪,他大怒立刻處死對方,嘉靖七年(1528年)柘洋山賊搶掠人民,他領軍追捕但軍隊潰敗,于是他挺身向賊人說:「寧愿你殺我,不要殺我的部下軍?!股劫\畏懼他的威儀而逃竄;他創(chuàng)作文章效法古人,教育士人如子弟,離任時拿出書籍送給書生。之后趙廷松再被謫任蘄州同知,判案公正,無人敢攀援,恩威并著,流寇來臨時得知他是「趙清天」就立刻撤去,升吉安府督糧通判,不收取例金,懲治佔領田地的安福豪強,又用計平定湖邊盜賊;轉為真定同知,嘉靖十六年(1537年)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制止暴橫的宗室,驅逐縱掠孟縣人民的礦使。曾改調山東副使,三十一年(1552年)自山西右布政使升左布政使,不久稱病回鄉(xiāng),五年后母親以九十二歲之齡去世,他也在母親去世后次年逝世,年六十三歲。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三
元春,字殷仲,號鶴山,嘉興人,嘉靖間官節(ji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