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9,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韻友
賦韻
韻合
韻句
韻咽
韻學(xué)
元韻
韻磬
器韻
五韻
韻悠悠
合韻
韻律
協(xié)韻
韻類
《漢語大詞典》:韻友
花中十友中指荼蘼。
《漢語大詞典》:賦韻(賦韻)
猶分韻。指作詩時先規(guī)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依韻作詩。南史·曹景宗傳:“詔令 約 ( 沈約 )賦韻。時韻已盡,唯餘‘競、病’二字。 景宗 便操筆,斯須而成,其辭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嘆不已。” 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作詩先賦韻:“ 南朝 人作詩多先賦韻?!?/div>
《漢語大詞典》:韻合(韻合)
和諧,協(xié)調(diào)。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shù)解“ 荀勖 善解音聲” 劉孝標(biāo) 注引 晉 荀綽 《晉后略》:“諸郡舍倉庫,或有 漢 時故鐘,以律命之,皆不叩而應(yīng),聲響韻合,又若俱成?!?span id="gztutwj"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七:“靈音韻合,玉朗稟真?!?/div>
《漢語大詞典》:韻句(韻句)
有韻律的文句。《書·大禹謨》“乃武乃文” 唐 孔穎達(dá) 疏:“諡法云:經(jīng)緯天地曰文,克定禍亂曰武。經(jīng)、傳文武倒者,經(jīng)取韻句,傳以文重故也?!?span id="cmhi4sv"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九:“ 宣徽 見他才思敏捷,韻句鏗鏘,心下大喜?!?/div>
《韻府拾遺 屑韻》:韻咽(韻咽)
李綱秋色賦:冷浸空庭,蛩螀韻咽。
《國語辭典》:韻學(xué)(韻學(xué))  拼音:yùn xué
考正音讀、研究聲韻的學(xué)科。
《國語辭典》:音韻學(xué)(音韻學(xué))  拼音:yīn yùn xué
1.研究人類語言音韻結(jié)構(gòu)的學(xué)問。
2.聲韻學(xué)的別名。參見「聲韻學(xué)」條。
《漢語大詞典》:元韻(元韻)
原韻。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元韻原韻:“近代詞章家和朋友詩則曰原韻,和御製詩則曰元韻。蓋取元音之元,以示尊崇。不知原韻本應(yīng)作元韻,并非假借也。元者,本也。本來,曰元來。”
分類:原韻
《漢語大詞典》:韻磬(韻磬)
琴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bǔ)卷下:“ 李汧公 雅好琴,常斫桐,又取漆桶為之,多至數(shù)百張,求者與之。有絶代者,一名‘響泉’,一名‘韻磬’,自寶于家?!眳⒁姟?響泉 ”。
分類:琴名
《漢語大詞典》:響泉(響泉)
古琴名。 唐 李綽 尚書故實(shí):“ 李汧公 取桐孫之精者,雜綴為之,謂之百納琴,用蝸殼為徽,其間三面尤絶異。通謂之響泉、韻磬,絃一上可十年不斷?!?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二:“ 李汧公 鎮(zhèn) 宣武 ,好琴、書。自造琴,取新舊桐材扣之,合律者裁而膠綴。所蓄二琴殊絶,其名‘響泉’、‘韻磬’者也。” 宋 蘇軾 《破琴》詩敘:“度數(shù)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絃。此生若遇 邢和璞 ,方信 秦 箏是響泉?!?/div>
分類:古琴名
《漢語大詞典》:器韻(器韻)
器局與風(fēng)度。舊唐書·衛(wèi)次公傳:“﹝ 次公 ﹞器韻和雅,弱冠舉進(jìn)士?!?清 侯方域 《贈王子序》:“余曾一見 王君 於郡東旅舍,已而偕讌集 共城 ,嘆其器韻閑遠(yuǎn)不可得?!?/div>
《駢字類編》:五韻(五韻)
唐 陸龜蒙 秋夕文宴 梁王座上多詞客,五韻甘心第七成。
《漢語大詞典》:韻悠悠(韻悠悠)
(1).聲響舒緩悠揚(yáng)。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折:“到來日撲鼕鼕的征鼙慢凱,韻悠悠的角聲哀。” 元 關(guān)漢卿 《五侯宴》第三折:“韻悠悠胡笳慢品,阿來來口打番言?!?明 楊文奎《點(diǎn)絳唇·四時景》套曲:“韻悠悠歌著奇腔,按著宮商。”
(2).比喻香氣飄散。 明 馮惟敏 《詠四美·手板》曲:“擊玉敲金,移宮換羽……總不如韻悠悠彩袖香飄,斯瑯瑯寶劍聲雜?!?/div>
《漢語大詞典》:合韻(合韻)
(1).同一韻律。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謝王廣文雙姬》詞:“合韻歌喉,同茵舞袖,舉措脫體別?!?br />(2).葉韻。謂韻腳符合韻部或韻轍。如:這首詩寫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韻。
(3).即合元音。參見“ 合元音 ”。
《漢語大詞典》:合元音
舊時語音學(xué)上指開口度較小,發(fā)音時舌位比較高的幾個元音。
《國語辭典》:韻律(韻律)  拼音:yùn lǜ
1.舞蹈時以動作表現(xiàn)音樂的強(qiáng)弱、速度等稱為「韻律」。
2.凡某一現(xiàn)象作周期性的反復(fù),通稱為「韻律」。如四季的循環(huán)、地球的運(yùn)轉(zhuǎn)。
3.古代詩詞的平仄格式與押韻規(guī)則,亦指西方詩歌的節(jié)奏,以音節(jié)或音步為單位;一指散文作品中規(guī)則的律動。
4.美學(xué)上指使聲音諧和的法則。
《國語辭典》:協(xié)韻(協(xié)韻)  拼音:xié yùn
1.符合韻律。詩詞歌賦中,于相當(dāng)?shù)木淠┮皂嵞赶嗤蛳嘟淖窒嘌喉?,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稱為「協(xié)韻」?!都t樓夢》第四○回:「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協(xié)韻,錯了的罰一杯?!?br />2.今韻與古韻不同,以今音讀古韻,多不能諧。北周沈重作《毛詩音義》,創(chuàng)協(xié)韻之說,隨意將某字臨時改讀某音,以求和諧。至明末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道理加以反駁,認(rèn)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今韻不協(xié),正是語音演變的證據(jù),不能任意隨文改讀。應(yīng)求古韻,以證其和諧。
《漢語大詞典》:葉韻(葉韻)
亦作“ 葉韻 ”。
(1). 南北朝 時,學(xué)者因按當(dāng)時語音讀詩經(jīng),韻多不和,便以為作品中某些字需臨時改讀某音,稱為葉韻。后人并以此應(yīng)用于其他古代韻文。此風(fēng)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陳第 始建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zhuǎn)移”的歷史語言觀,認(rèn)為所謂葉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yīng)隨意改讀。參閱 明 陳第 《毛詩古音考序》。
(2).作韻文時于句末或聯(lián)末用韻之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點(diǎn)化故事:“借君銜以葉韻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夫葉韻乃詞中最要之處?!?/div>
《國語辭典》:韻類(韻類)  拼音:yùn lèi
將韻書中的韻經(jīng)系聯(lián)后,分出開、齊、合、撮的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