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洪武正韻(洪武正韻)  拼音:hóng wǔ zhèng yùn
書名。明洪武中樂韶鳳、宋濂、王僎等奉敕撰,十六卷,宋濂為之序。大旨斥沈約為吳音,一以中原之韻更正其失,并平上去三聲,各為二十二部,入聲為十部,于是古來相傳之二百零六部,并為七十有六。韻書自此而一大變,惟此書當(dāng)時未能通行,后世亦無宗其說者。簡稱為「正韻」。
《國語辭典》:合轍押韻(合轍押韻)  拼音:hé zhé yā yùn
北方稱韻為「轍」。合轍押韻指歌曲、戲曲的唱詞或韻白押韻,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易懂好記。
《國語辭典》:鋒發(fā)韻流(鋒發(fā)韻流)  拼音:fēng fā yùn liú
比喻文章流暢幽美。如:「他的大作,布局錯落有致,筆調(diào)鋒發(fā)韻流,令人百讀不厭?!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體性》:「安仁輕敏,故鋒發(fā)而韻流?!?/div>
《國語辭典》:復(fù)合韻母(復(fù)合韻母)  拼音:fù hé yùn mǔ
一個韻母從發(fā)音開始到結(jié)束,由兩個單韻母復(fù)合而成,使舌跟唇從一個單韻母的發(fā)音狀態(tài)改換為另一個單韻母的發(fā)音狀態(tài)。
《國語辭典》:捲舌韻母(捲舌韻母)  拼音:juǎn shé yùn mǔ
捲舌元音。指發(fā)音時舌尖翹向硬腭的韻母ㄦ。
《國語辭典》:結(jié)合韻母(結(jié)合韻母)  拼音:jié hé yùn mǔ
在我國的語言中,有所謂的復(fù)元音,其主要元音在后者,稱為「結(jié)合韻母」。如:「ㄨㄚ」/ua/中的/a/。
《國語辭典》:切韻指掌圖(切韻指掌圖)  拼音:qiè yùn zhǐ zhǎng tú
書名。宋司馬光撰,一說楊中修撰,二卷。附檢例一卷,為元邵光祖所補。原本亡佚已久,此自永樂大典錄出。此書以三十六字母,區(qū)別清濁為二十圖,首獨韻,次開合韻。每類中,又以四等字多寡為次。律度精密,為等韻學(xué)及研究宋代語音的重要著作。
《國語辭典》:同文韻統(tǒng)(同文韻統(tǒng))  拼音:tóng wén yùn tǒng
書名。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允祿等奉敕編撰。六卷。以梵文、藏文及滿文十二字頭,參照等韻四呼,三十六字母的異同,說明字音拼合的原理,而且以漢字注音,使?jié)h語與梵音相貫通,對于研究音韻學(xué)有啟發(fā)作用。
《國語辭典》:韻府群玉(韻府群玉)  拼音:yùn fǔ qún yù
書名。宋陰時夫撰,二十卷。其兄中夫作注,采錄典故詞藻,隸屬各韻下。類書按韻編排者,始于顏真卿之《韻海鏡源》,然其書不傳,傳于今者以此書為最古。
分類:書名二十
《國語辭典》:韻會舉要(韻會舉要)  拼音:yùn huì jǔ yào
書名。元熊忠撰,就古今韻會舉其綱要而成。
《國語辭典》:韻律體操(韻律體操)  拼音:yùn lǜ tǐ cāo
一種體操運動。是揉合體操、音樂和舞蹈的運動,分個人賽及團(tuán)體賽,參賽者手拿球、繩、環(huán)、帶、棒等道具,在十二公尺正方的地板或鋪墊上,于規(guī)定時間內(nèi),配合音樂伴奏,作各種跑跳移動等優(yōu)美動作。
《國語辭典》:中原音韻(中原音韻)  拼音:zhōng yuán yīn yùn
書名。元周德清著,分為北曲的韻譜及正語作詞起例兩部分。韻譜系由作者根據(jù)元曲作品,以北方語音為準(zhǔn)的實際用韻歸納而成,分為十九個韻部,并把平聲字分為陰平、陽平兩類,入聲字派入平、上、去三聲,為北曲最早的韻書,對后世音韻學(xué)的影響很大。
《國語辭典》:中州音韻(中州音韻)  拼音:zhōng zhōu yīn yùn
書名。一卷,元卓從之撰。依據(jù)中原音韻逐字注解而別有增益。分十九韻部,為南曲曲韻專書。
《國語辭典》:音韻闡微(音韻闡微)  拼音:yīn yùn chǎn wéi
書名。清李光地奉敕撰,十八卷。首列韻譜,定四等之輕重,每部皆從今韻之目而附載廣韻之子目,以存其舊,其字以三十六字母為次,每母又分開齊合撮四等,在韻書中稱為精密之作。
《國語辭典》:復(fù)韻母(復(fù)韻母)  拼音:fù yùn mǔ
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jié)合而成的韻母。如國音中的ㄞ(ai)、ㄟ(ei)、ㄠ(au)、ㄡ(ou)。也稱為「復(fù)合元音」、「復(fù)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