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古音  拼音:gǔ yīn
古代的字音。多指先秦之音,以《詩經(jīng)》為主,其他如《楚辭》、先秦諸子中的韻語,皆為研究古音的資料。
《漢語大詞典》:上平
(1).舊時(shí)書牘中遇尊稱之詞時(shí),另行抬寫,與上行齊平,謂之上平。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凡詔命、制書、奏事、上書諸稱 燕王 者,可皆上平?!?br />(2).《切韻》、廣韻、集韻等韻書,因平聲字多,分為上、下兩卷,稱上卷為上平,稱下卷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韻會(huì)舉要·凡例:“舊韻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凡二百六韻,今依《平水韻》併通用之韻,為一百七韻?!?br />(3).漢語平聲字的聲調(diào)分為陰平和陽平兩種。稱陰平為上平,陽平為下平。
《國語辭典》:詩韻(詩韻)  拼音:shī yùn
1.舊詩皆用韻,或偶句尾字相協(xié),或全首每句末字皆協(xié),其相協(xié)的韻腳,稱為「詩韻」。
2.作詩者翻檢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
3.詩的風(fēng)韻。唐。白居易 繼之尚書自余病來寄遺非一又蒙覽醉吟先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詩:「交情鄭重金相似,詩韻清鏘玉不如。」
《國語辭典》:切韻(切韻)  拼音:qiè yùn
1.古時(shí)以兩字之音拼合成一字讀音的注音方式。上字取其聲,下字取其韻與聲調(diào)。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五。藝文》:「所謂切韻者,上字為切,下字為韻?!挂卜Q為「切腳」。
2.書名。隋陸法言撰,五卷。為較早的韻書。后世《唐韻》、《廣韻》,皆據(jù)以為藍(lán)本,其書已亡佚。近年在敦煌石室中發(fā)現(xiàn)其殘本,約存全書的四分之三。
《國語辭典》:詞韻(詞韻)  拼音:cí yùn
1.言談的韻致。《南齊書。卷四一。周颙傳》:「詞韻如流,聽者忘倦。」
2.填詞時(shí)用以參考的韻書。以清道光年間戈載所著的詞林正韻最為詞家所遵用。
《國語辭典》:聲類(聲類)  拼音:shēng lèi
1.聲韻學(xué)上指聲母,為形聲字的聲符。
2.書名。魏李登著,為一韻書,今已失傳。
《國語辭典》:韻類(韻類)  拼音:yùn lèi
將韻書中的韻經(jīng)系聯(lián)后,分出開、齊、合、撮的類別。
《國語辭典》:今韻(今韻)  拼音:jīn yùn
1.齊、梁后分別四聲的韻書。
2.今日通用的詩韻。
分類:韻書四聲
《國語辭典》:今音  拼音:jīn yīn
1.現(xiàn)代的語音。
2.音韻學(xué)上指以《切韻》、《廣韻》等韻書為代表的隋唐音。與以《詩經(jīng)》押韻、《說文》諧聲等為代表的周秦音(古音)相對。
《國語辭典》:官韻(官韻)  拼音:guān yùn
1.科舉時(shí)代的官定韻書。為詩賦用韻的標(biāo)準(zhǔn)。
2.詩賦押韻,所指定的字必須是合乎官方韻書的韻腳,稱為「官韻」。
《國語辭典》:今音  拼音:jīn yīn
1.現(xiàn)代的語音。
2.音韻學(xué)上指以《切韻》、《廣韻》等韻書為代表的隋唐音。與以《詩經(jīng)》押韻、《說文》諧聲等為代表的周秦音(古音)相對。
《國語辭典》:韻目(韻目)  拼音:yùn mù
韻書中的韻部標(biāo)目。如廣韻上平聲的一東、二冬、三鐘、四江。
《國語辭典》:切音  拼音:qiè yīn
古代中文用兩字并成一音的注音方法。上字取它的聲,下字取它的韻與調(diào)。如信的切音為息晉切。
《漢語大詞典》:上下平
《切韻》、廣韻集韻等韻書按平、上、去、入四聲編排,上、去、入各為一卷,平聲因字多,又分為上平聲和下平聲兩卷,簡稱“上下平”。參閱 清 陳澧 切韻考。
《國語辭典》:韻部(韻部)  拼音:yùn bù
在韻書中將同一韻的字,歸類為一部,稱為「韻部」。如廣韻一書將韻分成二百零六部。
分類:韻部韻書
《國語辭典》:平水韻(平水韻)  拼音:píng shuǐ yùn
宋時(shí)作為寫詩押韻依據(jù)的韻書。近體詩的協(xié)韻,在切韻系韻書中有同用、獨(dú)用的現(xiàn)象。直到宋劉淵依寫詩用韻習(xí)慣,編《禮部韻略》,并合同用的韻為一百零七韻目,劉為平水人,故稱為「平水韻」??上Ы褚淹鲐?。同時(shí),金王文郁有《新刊韻略》,元陰時(shí)夫有《韻府群玉》,是將上聲回、拯合為一韻,成一百零六韻目,為元、明、清以來作近體詩押韻的依據(jù),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