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細樂(細樂)  拼音:xì yuè
不用鑼鼓等音響大的樂器,而使用管弦之類的樂器演奏,所產(chǎn)生的樂音。元。王實甫《麗春堂》第四折:「夫人,你執(zhí)壺,我與眾官每把一杯酒。左右,動起細樂?!埂段饔斡洝返谌呕兀骸钢灰娔潜舅挛灏偕耍R齊整整,吹打著細樂,都送出山門之外?!?/div>
《國語辭典》:奮逸響(奮逸響)  拼音:fèn yì xiǎng
發(fā)出不平凡的音響?!段倪x。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div>
《漢語大詞典》:飛音(飛音)
蕩漾的音響。文選·左思〈吳都賦〉:“鳴條律暢,飛音響亮?!?張銑 注:“言風之鳴木條,聲通音律,音響高遠也。”
分類:蕩漾音響
《國語辭典》:耳塞  拼音:ěr sāi
1.用軟橡膠制成的塞子。可塞在耳內(nèi),防止進水或噪音。
2.可塞在耳中的小型受話器。多用在收音機與助聽器上。
《國語辭典》:耳垢  拼音:ěr gòu
為外耳道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或蠟狀物質(zhì),和外耳道皮膚剝落上皮混合后的產(chǎn)物。也稱為「耳垢」,俗稱為「耳屎」。
《漢語大詞典》:鼓點(鼓點)
(1).舊時夜間擊鼓計時所敲擊的點數(shù)。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發(fā)各告示》:“每更鼓點,俱要按定,時刻分明,直至黎明攢點?!?br />(2).打鼓時的音響節(jié)奏。 聞一多 《時代的鼓手》:“簡短而堅實的句子,就是一聲聲的‘鼓點’?!?趙樹理 《三里灣·變胡涂為光榮》:“他正評論著 接喜 的手法,忽然聽得鼓點兒變了樣?!?br />(3).戲曲中鼓板的節(jié)奏,用來指揮其他樂器。
《漢語大詞典》:響逸(響逸)
(1).音響悠揚。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br />(2).比喻文氣奔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體性:“ 嗣宗 俶儻,故響逸而調(diào)遠?!?金 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shù)觀》:“采壯者抑其侈,響逸者止其流?!?/div>
《漢語大詞典》:多音
音響的復合(如回聲的回蕩)
《國語辭典》:翕響(翕響)  拼音:xì xiǎng
1.時間極短的樣子?!段倪x。左思。蜀都賦》:「毛群陸離,羽族紛泊,翕響揮霍,中網(wǎng)林薄?!?br />2.聲音和諧的樣子?!段倪x。嵇康。琴賦》:「紛綸翕響,冠眾藝兮?!?/div>
《漢語大詞典》:唳嘹
嘹唳。形容聲音響亮而凄清。《天雨花》第十六回:“只見天邊一羣鴻雁,自南而北,唳嘹高飛。”
《漢語大詞典》:嘹亂(嘹亂)
形容聲音響亮而又嘈雜。 明孫仁孺《東郭記·妻妾之奉》:“把道路經(jīng)過,錯雜繁花,嘹亂鶯歌,幾疊高巒,一派流波?!?/div>
《國語辭典》:電鈴(電鈴)  拼音:diàn líng
1.早期利用手按使電流通過線圈產(chǎn)生磁場來磁化鐵心,吸收軟鐵帶動錘敲擊鈴,而發(fā)出振動聲音的裝置。
2.現(xiàn)在電子式的電鈴,經(jīng)由手按產(chǎn)生訊號使遠端揚聲器產(chǎn)生鈴聲。
《漢語大詞典》:嘹嘈
聲音響亮而喧鬧。 南朝 梁 江淹 《橫吹賦》:“視眄眩而或近,聽嘹嘈而遠震?!?清 袁枚 新齊諧·仙鶴扛車:“俄而仙樂嘹嘈,異香觸鼻。”
《漢語大詞典》:甕聽(甕聽)
穿井用薄皮蒙甕口置于井中,可聽地下遠處音響,以防敵人挖掘地道,謂之“甕聽”。 明 茅元儀 武備志·器式·甕聽圖說:“甕聽,用七石甕覆於地道內(nèi),擇耳聰人坐聽於甕下,以防城中鑿地道近我?!眳⒁姟?地聽 ”。
《漢語大詞典》:地聽(地聽)
古代軍事上偵察敵方動態(tài)的一種方法。多用于守城,以防突然襲擊。 唐 李靖 《衛(wèi)公兵法·部伍營陣》:“兼令人枕空胡祿臥,有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見於胡祿中,名曰地聽?!?span id="gdvsaxk" class="book">《通典·守拒法》:“地聽,於城內(nèi)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甖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聰耳者於井中托甖而聽,則去城五百步內(nèi)悉知之?!?/div>
《國語辭典》:試音(試音)  拼音:shì yīn
表演者通常于正式演出前,針對音響或樂器所作的發(fā)聲準備。
《漢語大詞典》:天簧
比喻在靜境中感受到的自然音響。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李太白》:“《法藏碎金》云:‘予因思靜勝境中,當有自然清氣,名曰天香;自然清音,名曰天樂;予故以所聞靈響,目為天簧,亦取天籟之義。’”參見“ 天籟 ”。
《國語辭典》:天籟(天籟)  拼音:tiān lài
1.自然界的聲響,如風、雨、禽、獸聲等?!肚f子。齊物論》:「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唐。李頎〈宿瑩公禪房聞梵〉詩:「夜動霜林驚落葉,曉聞天籟發(fā)清機?!?br />2.比喻詩文渾然天成、不經(jīng)雕飾,而得自然之趣。唐。陸龜蒙 奉和襲美酬前進士崔潞盛制見寄因贈至一百四十言詩:「清詞忽窈窕,雅韻何虛徐。唱既野芳坼,酬還天籟疏。」《品花寶鑒》第五四回:「這純是血性語,幾于天籟。香山詩當以此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