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妃子將軍瞋
 
不識將軍高貴
 
脫靴嫌污
 
醉里指污吾足

相關(guān)人物
李白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高力士


《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列傳中·李白〉~5762~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四〈宦官列傳·高力士〉~4757~
高力士,潘州人,本姓馮。少閹,與同類金剛二人,圣歷元年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jìn)入宮。則天嘉其黠惠,總角修整,令給事左右。后因小過,撻而逐之。內(nèi)官高延福收為假子,延福出自武三思家,力士遂往來三思第。歲馀,則天復(fù)召入禁中,隸司宮臺,廩食之。長六尺五寸,性謹(jǐn)密,能傳詔敕,授宮闈丞。景龍中,玄宗在藩,力士傾心奉之,接以恩顧。及唐隆平內(nèi)難,升儲位,奏力士屬內(nèi)坊,日侍左右,擢授朝散大夫、內(nèi)給事。先天中,預(yù)誅蕭、岑等功,超拜銀青光祿大夫,行內(nèi)侍同正員。開元初,加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知內(nèi)侍省事。……天寶初,加力士冠軍大將軍、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進(jìn)封渤??すF咻d,加驃騎大將軍。力士資產(chǎn)殷厚,非王侯能擬,于來庭坊造寶壽佛寺、興寧坊造華封道士觀,寶殿珍臺,侔于國力。于京城西北截澧水作碾,并轉(zhuǎn)五輪,日碾麥三百斛。初,寶壽寺鐘成,力士齋慶之,舉朝畢至。凡擊鐘者,一擊百千;有規(guī)其意者,擊至二十杵,少尚十杵。
典故
笏滿床
 
滿床簪笏
 
滿床笏
 
堆笏滿床
 
象笏堆床
 
堆床牙笏
 
滿床靴笏
 
一床簪笏
 
盈床牙笏
 
幾床牙笏


《舊唐書》卷七十七〈崔義玄列傳·(子)崔神慶〉~269~
開元中,神慶子琳等皆至大官,群從數(shù)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家宴,組佩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于其上。開元、天寶間,中外族屬無緦麻之喪,其福履昌盛如此。東都私第門,琳與弟太子詹事圭、光祿卿瑤俱列棨戟,時號「三戟崔家」。琳位終太子少保。
典故
帕首腰刀
 
靴刀迎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韓愈十·送鄭尚書序〉~5626~
嶺之南,其州七十,其二十二隸嶺南節(jié)度府,其四十馀分四府,府各置帥,然獨(dú)嶺南節(jié)度為大府。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啟問起居,謝守地不得即賀以為禮。歲時必遣賀問,致水土物。大府帥或道過其府,府帥必戎服,左握刀,右屬弓矢,帕首●●迎郊。及既至,大府帥先入據(jù)館,帥守屏,若將趨入拜庭之為者;大府與之為讓至一再,乃敢改服,以賓主見;適位執(zhí)爵皆興拜,不許乃止,虔若小侯之事大國。有大事,咨而后行。隸府之州,離府遠(yuǎn)者至三千里,懸隔山海,使必?cái)?shù)月而后能至。蠻夷悍輕,易怨以變,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島,帆風(fēng)一日踔?jǐn)?shù)千里,漫瀾不見蹤跡??囟R失所,依險阻,結(jié)黨仇,機(jī)毒矢以待將吏,撞搪呼號以相和應(yīng),蜂屯蟻雜,不可爬梳,好則人,怒則獸。故常薄其征入,簡節(jié)而疏目,時有所遺漏,不究切之,長養(yǎng)以兒子;至紛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狝之,盡根株痛斷乃止。其海外雜國,若耽浮羅、流求、毛人、夷亶之州,林邑、扶南、真臘、于陀利之屬,東南際天地以萬數(shù),或時候風(fēng)潮朝貢,蠻胡賈人舶交海中。若嶺南帥得其人,則一邊盡治,不相寇盜賊殺,無風(fēng)魚之災(zāi),水旱癘毒之患,外國之貨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國,不可勝用。故選帥常重于他鎮(zhèn),非有文武威風(fēng)、知大體、可畏信者,則不幸往往有事。長慶三年四月,以工部尚書鄭公為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往踐其任。鄭公嘗以節(jié)鎮(zhèn)襄陽,又帥滄景德棣,歷河南尹,華州刺史,皆有功德可稱道。入朝為金吾將軍散騎常侍工部侍郎尚書。家屬百人,無數(shù)畝之宅,僦屋以居,可謂貴而能貧,為仁者不富之效也。及是命,朝廷莫不悅。將行,公卿大夫士茍能詩者,咸相率為詩以美朝政,以慰公南行之思。韻必以來字者,所以祝公成政而來歸疾也。
典故
力士脫靴

相關(guān)人物
李白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高力士


《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列傳中·李白〉~5762~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dāng)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簡釋

力士脫靴:指狂傲不羈、蔑視權(quán)貴。唐貫休《古意》:“一朝力士脫靴后,玉上青蠅生一個?!?/p>

典故
面皺如靴
 
靴皺面


《歸田錄》卷二~23~
京師諸司庫務(wù),皆由三司舉官監(jiān)當(dāng)。而權(quán)貴之家子弟親戚,因緣請托,不可勝數(shù),為三司使者常以為患。田元均為人寬厚長者,其在三司,深厭干請者,雖不能從,然不欲峻拒之,每溫顏強(qiáng)笑以遣之。嘗謂人曰:「作三司使數(shù)年,強(qiáng)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故看蠓蚵?wù)邆饕詾樾?,然皆服其德量也?/span>
《國語辭典》:脫靴(脫靴)  拼音:tuō xuē
舊俗地方官去任時,伸民有脫其靴以示惜戀之意?!段拿餍∈贰返谝灰换兀骸傅鹊脚R走的那一天,預(yù)叫自己舊門稿把那受過恩惠的差役派了兩名,囑咐他們在城門底下,預(yù)備替大人脫靴?!?/div>
《漢語大詞典》:靴紋(靴紋)
亦作“鞾紋”。 見“ 靴文 ”。
《漢語大詞典》:靴文
亦作“鞾文”。亦作“鞾紋”。 靴皮的花紋。形容細(xì)波微浪。 宋 蘇軾 《游金山寺》詩:“微風(fēng)萬頃鞾文細(xì),斷霞半空魚尾赤?!?清 唐孫華 《賃小舟渡江》詩:“波光散作鞾紋細(xì),風(fēng)緒收歸鏡面平。”
分類:花紋
《漢語大詞典》:靴刀
亦作“鞾刀”。 一種置于靴中的短刀。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初試越羅新,還妝晝榜行。魚釣靴刀相逢幽夢醒,朝曦迎客繁華境。” 清 錢謙益 《奉謁少師高陽公于里第感舊述懷》詩:“椽筆攜將分子姓,鞾刀留取壓文章?!?清 朱琦 《朱副將戰(zhàn)歿他鎮(zhèn)兵遂潰詩以哀之》:“公拔靴刀自刺死,大兒相繼斃一矢,小者創(chuàng)甚臥草中,賊斫不死留孤忠。”
分類:短刀
《漢語大詞典》:烏靴(烏靴)
古代官員所穿的黑色靴子。遼史·禮志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綾袍,絳帶……絡(luò)縫烏靴?!?元 楊維楨 《大唐鍾山進(jìn)士歌》:“睛如貓,鬚如茅,烏靴白簡鴨色袍?!?span id="xgnv35n" class="book">《元史·禮樂志一》:“唐巾,紫羅窄袖衫,金涂銅束帶,烏靴?!?/div>
《國語辭典》:蠻靴(蠻靴)  拼音:mán xuē
舞鞋。唐。舒元輿 贈李翱詩:「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絳帷?!骨濉P扃妗肚灏揞愨n。技勇類。紅娥舞雙劍》:「月光中注視女,則窄袖蠻靴,儀態(tài)萬方,一十七八麗人也?!?/div>
《駢字類編》:靴尖(靴尖)
宋史劉锜傅烏珠至城下責(zé)諸將喪師眾皆曰南朝用兵非昔之比元帥臨城自見锜遣耿訓(xùn)以書約戰(zhàn)烏珠怒曰劉锜何敢與我戰(zhàn)以吾力破爾城直用靴尖趯倒耳
《駢字類編》:紅靴(紅靴)
宋 汪元量 張平章席上 舞馀燕玉錦纏頭,又著紅靴踢繡毬。
《國語辭典》:錦靴(錦靴)  拼音:jǐn xuē
用精美的絲織品制成的靴子。唐。李白〈對酒〉詩:「吳姬十五細(xì)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固?。章孝標(biāo)〈柘枝〉詩:「移步錦靴空綽約,迎風(fēng)繡帽動飄飖。」
《漢語大詞典》:朝靴
亦作“ 朝靴 ”。 上朝時所穿的靴子。 元 元懷 《拊掌錄》:“ 米芾 好怪,常戴俗帽,衣深衣,而躡朝鞾,紺緣,朋從目為活卦影?!?魯迅 《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頭上戴著拖花翎的紅纓帽,一條辮子在空中飛揚(yáng),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div>
《駢字類編》:靴中(靴中)
唐書王鍔傅在淮南時嘗得無名書內(nèi)靴中俄取它書焚之人信其無名者異日因小罪并以所告窮驗(yàn)示眾以神明引又李訓(xùn)傅士良手搏訓(xùn)而躓訓(xùn)壓之將 刀靴中救至士良免
《漢語大詞典》:蜂蟻(蜂蟻,蜂螘)
亦作“ 蜂螘 ”。亦作“蠭蟻”。
(1).蜂與蟻。亦喻地位低微的百姓。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
(2).喻叛亂者。 唐 杜甫 《青絲》詩:“不聞 漢 主放妃嬪,近靜 潼關(guān) 掃蜂蟻。”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鎮(zhèn)兩道招撫使制》:“昔者區(qū)域之中,蜂蟻巢聚。 蔡 有逆孽, 齊 有狡童?!?宋 岳飛 《題永州祁陽縣大營驛》:“他日掃清胡虜,復(fù)歸故國,迎兩宮還朝,寬天子宵旰之憂,此所志也,顧蜂蟻之羣豈足為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