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比斯開灣
北大西洋東部的海灣。面積22.3萬平方千米。海岸平直,多沙灘。漁業(yè)發(fā)達。
《國語辭典》:北愛爾蘭(北愛爾蘭)  拼音:běi ài ěr lán
Northern Ireland
地名。位愛爾蘭島東北方,隔北海海峽與蘇格蘭相望。為英國的一個政治區(qū),面積約一萬四千平方公里,首府伯爾發(fā)斯特。西元一九二○年,愛爾蘭分成北愛爾蘭與南愛爾蘭兩部分,皆為英國治領。一九四八年愛爾蘭獨立,北愛爾蘭則因宗教與種族問題,反抗英國而時有暴動。
《漢語大詞典》:地面沉降
地面大面積下沉的現(xiàn)象。因地殼的構造運動和自然壓實等天然原因,或大量開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氣等人為原因而產(chǎn)生。會引起構筑物的損壞、海水倒灌等危害,是許多大城市面臨的工程地質(zhì)問題。采用地下水回灌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面下沉。
《漢語大詞典》:大查科平原
一譯“格蘭查科”。南美洲中部的平原。面積約80萬平方千米。海拔在100~400米之間。是南美洲夏季最熱的地區(qū)之一。有廣大的灌木林和熱帶草原。特產(chǎn)破斧樹,可作建筑材料和提制鞣酸。
《國語辭典》:大鹽湖(大鹽湖)  拼音:dà yán hú
Great Salt Lake
湖泊名。在美國猶他州北部,面積六千一百十二平方公里,湖中多島嶼。西元一八二四年為詹姆斯所發(fā)現(xiàn)。
《國語辭典》:大洋盆地  拼音:dà yáng pén dì
海底中深度在三千公尺至六千公尺,坡度平緩的盆地。各大洋并非一整個的盆地,其中也有隆起與海嶺的存在,因此分割成幾個海盆。
《漢語大詞典》:東非高原
在非洲東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屬熱帶草原氣候。農(nóng)業(yè)較發(fā)達。
《國語辭典》:次大陸(次大陸)  拼音:cì dà lù
面積比洲小,在地理或政治上又自成格局的陸地。如印度半島常被稱為「印度次大陸」。
《漢語大詞典》:畦灌
農(nóng)田灌溉的一種方法。把灌溉的土地分成面積較小的畦,稍有坡度。灌溉時,每個畦依次灌水。適用于小麥、谷子等密植的作物。
《漢語大詞典》:挪威海
北冰洋的邊緣海。面積138萬平方千米。有北大西洋暖流經(jīng)過,冬季一般不封凍,是北冰洋中唯一能全年通航的海。為世界著名的漁場。
《國語辭典》:平方公里  拼音:píng fāng gōng lǐ
量詞。計算面積的單位。公制一平方公里等于一百萬平方公尺。
《國語辭典》: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  拼音:píng xíng sì biān xíng
兩雙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稱為「平行四邊形」。其性質(zhì)有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同側(cè)內(nèi)角互補等。如正方形、矩形、菱形等。
《國語辭典》:婆羅洲(婆羅洲)  拼音:pó luó zhōu
Borneo
島名。為大巽他群島之一,在蘇門答臘島之東,爪哇島之北,為世界第三大島,僅次于格陵蘭島及新幾內(nèi)亞島。產(chǎn)橡膠、石油、煤等。
《漢語大詞典》:使用面積(使用面積)
建筑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chǎn)或生活使用的總凈面積。如:這層樓的使用面積共為二千平方米。
《國語辭典》:攝影棚(攝影棚)  拼音:shè yǐng péng
制片場所設置的拍片房舍。面積廣大,可在其中搭置布景,安裝多種燈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