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22詞典 5分類詞匯 317
《國語辭典》:巴勒斯坦  拼音:bā lè sī tǎn
Palestine
地名。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鄰近有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國,是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人口以阿拉伯人、猶太人為主,氣候?qū)俚刂泻P?,出產(chǎn)銅、鐵、石油、鉀鹽等礦藏。西元一九四七年聯(lián)合國決議巴勒斯坦分別建立猶太國家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宣布獨立,鄰近阿拉伯人發(fā)動戰(zhàn)事,欲摧毀剛成立的以色列,本是戰(zhàn)禍連綿,紛亂不息,自從一九九四年五月十日以、巴雙方簽訂巴勒斯坦局部自治協(xié)定,承認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權利,此地區(qū)和平終現(xiàn)曙光。也譯作「巴力斯坦」。
《漢語大詞典》:巴厘島
印度尼西亞島嶼。面積約5500平方千米。島上有十余座火山錐,最高峰阿貢活火山海拔3142米。以廟宇建筑、自然風光以及雕刻、音樂和舞蹈聞名于世。是東南亞旅游中心。
《國語辭典》:巴爾喀什湖(巴爾喀什湖)  拼音:bā ěr kā shí hú
Balkhash Lake
湖泊名。位于中亞細亞東部的咸水湖。面積約八千六百方哩,湖面標高三百多公尺,內(nèi)有伊犁河注入。
《國語辭典》:巴爾干半島(巴爾幹半島)  拼音:bā ěr gàn bàn dǎo
Balkan Peninsula
半島名。東濱黑海,南臨愛琴海、達達尼爾海峽及馬爾馬拉海,西瀕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因巴爾干山脈而得名,半島上群山分布,以采礦、伐木等工業(yè)為主。民族復雜,易生沖突,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
《國語辭典》:巴倫支海(巴倫支海)  拼音:bā lún zhī hǎi
Barents Sea
海洋名。位于歐洲大陸與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群島、斯瓦巴群島之間。以荷蘭探險家威廉。巴倫支為名。西南部有暖流經(jīng)過,鱈魚、鯖魚等漁產(chǎn)著名,西部斯匹茲卑爾根島為早期重要的捕鯨基地。
《國語辭典》:愛爾蘭島(愛爾蘭島)  拼音:ài ěr lán dǎo
島名。大不列顛群島之一。位于歐洲北部。面積約八萬四千四百平方公里,其中愛爾蘭共和國占七萬二百八十二平方公里。居民為克勒特族,信奉羅馬天主教。簡稱為「愛爾蘭」。
《漢語大詞典》:安哥拉
非洲南部國家。臨大西洋。面積124.67萬平方千米。人口1150萬(1995年)。首都羅安達。大部分為高原。主要屬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季。農(nóng)業(yè)是主要經(jīng)濟部門,主產(chǎn)咖啡、劍麻、棉花、甘蔗等。石油、鉆石和咖啡為重要出口商品。
《國語辭典》: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  拼音:ā ěr jí lì yà
Algeria
國名。位于非洲西北部。參見「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阿富汗  拼音:ā fù hàn
Afghanistan
國名。在亞洲西部。參見「阿富汗伊斯蘭國」條。
《國語辭典》: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  拼音:ā lā bó bàn dǎo
Arabia Peninsula
半島名。位于亞洲西南部,介于波斯灣與紅海之間。少河流,多沙漠,中部為乾旱地區(qū),沿海土地肥沃,島上居民大多信奉回教。簡稱為「阿拉伯」。
《漢語大詞典》:埃塞俄比亞
東非內(nèi)陸國。面積約109.93萬平方千米。人口5490萬(1995年)。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大部分地區(qū)為號稱“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亞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地處熱帶,氣溫垂直變化明顯。農(nóng)牧業(yè)為經(jīng)濟重要部門。是世界咖啡的原產(chǎn)地和重要生產(chǎn)國。主要出口咖啡。
《漢語大詞典》:埃塞俄比亞高原
在非洲東部。面積約80多萬平方千米。一般海拔2000~2 500米,最高峰達尚峰海拔462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非洲重要農(nóng)業(yè)區(qū),世界咖啡原產(chǎn)地。 【埃塞俄比亞高原】在非洲東部。面積約80多萬平方千米。一般海拔2000~2 500米,最高峰達尚峰海拔462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非洲重要農(nóng)業(yè)區(qū),世界咖啡原產(chǎn)地。
《漢語大詞典》:阿拉伯海
印度洋西北部的邊緣海。面積386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34米,最深處5203米。自古為海上東西交通要道。
《漢語大詞典》:阿塞拜疆
西亞內(nèi)陸國。在外高加索地區(qū)。面積8.66萬平方千米。人口713萬(1990年)。首都巴庫。全境一半以上為山地。石油和天然氣工業(yè)為經(jīng)濟支柱。
《國語辭典》:奧地利(奧地利)  拼音:ào dì lì
Austria
國名。位于歐洲中部。參見「奧地利共和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