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6詞典 5分類詞匯 31
《國語辭典》:臉子(臉子)  拼音:liǎn zi
1.容貌。多指女子貌美而言,含輕佻意味。《說郛。卷二四下。中吳紀(jì)聞。與妓下火文》:「昔日繡閣迎仙客,今日桃源憶故人,休記丑奴兒臉子,便須抖擻好精神。」
2.不悅的臉色?!都t樓夢》第三一回:「二爺近來氣大的很,行動就給臉子瞧?!?/div>
《漢語大詞典》:人面子
(1).果實(shí)名。核似人面。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卷下:“人面子,樹似含桃,結(jié)子如桃實(shí),無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為名?!?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又有托小盤賣乾菓子……芭蕉乾,人面子、巴覽子……之類。”
(2).面具。
《國語辭典》:虎臉子(虎臉子)  拼音:hǔ liǎn zi
面具。如:「本地的習(xí)俗,每當(dāng)有重要的節(jié)慶時,未婚青年男女都會戴著自己制做的虎臉子,到廣場上唱歌跳舞?!?/div>
分類:面具
《國語辭典》:平等  拼音:píng děng
1.彼此同等、相等?!段拿餍∈贰返谝话嘶兀骸笩o論他是什么人,我等皆當(dāng)平等相看,把他引而進(jìn)之,豈宜疏而遠(yuǎn)之?」
2.縣名。在河南省洛陽縣西南,位于伊河之西。
《國語辭典》:鐵面(鐵面)  拼音:tiě miàn
1.鐵制的面具?!赌鲜贰>戆恕?。賊臣傳。侯景傳》:「見賊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
2.喻人剛強(qiáng)正直。如:「鐵面無私」、「鐵面無情」。
《國語辭典》:鐵面御史(鐵面御史)  拼音:tiě miàn yù shǐ
宋趙抃為殿中侍御史時,彈劾不避權(quán)倖,人稱「鐵面御史」。見《宋史。卷三一六。列傳。趙抃》。后亦指公正不阿,負(fù)有監(jiān)察權(quán)的官員或民意代表。如:「他向來公正無私,在監(jiān)察委員任內(nèi),被稱為『鐵面御史』。」
《漢語大詞典》:假面
(1).仿照人物臉形制成的面具。《初學(xué)記》卷十五引 隋 薛道衡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zhuǎn)韻》:“假面飾金銀,盛服搖珠玉?!?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高齊 蘭陵王 長恭 ,白類美婦人,乃著假面以對敵?!?清 趙翼 陔馀叢考·假面:“假面蓋起於周禮方相氏黃金四目以逐鬼……見於史傳者則俱以鐵為之,軍旅所用也?!?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胄:“戴面自是倡優(yōu)假面,鬭很者以護(hù)面,亦別有意?!?魯迅 《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我只知道古時候( 南北朝 )的扮演故事,是帶假面的?!眳⒁姟?假面具 ”。
(2).比喻偽裝的外表。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論“赴難”和“逃難”》:“那時的 北京 ,還掛著‘共和’的假面,學(xué)生嚷嚷還不妨事?!眳⒁姟?假面具 ”。
《國語辭典》:假面具  拼音:jiǎ miàn jù
1.用厚紙或塑膠壓制,做成人臉或其他各種形像的面具。初時用于舞臺化妝,后多用做玩具。
2.比喻偽裝的外表。如:「幸虧有人揭開他的假面具,否則我們還會一直被騙下去?!?/div>
《漢語大詞典》:獸面(獸面)
(1).獸形的面具。《隋書·柳彧傳》:“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yōu)雜技,詭狀異形?!?br />(2).指野獸頭面的圖像。宋書·魏勝傳:“ 勝 嘗自創(chuàng)如意戰(zhàn)車數(shù)百兩,砲車數(shù)十兩,車上為獸面木牌……可蔽數(shù)十人。” 金 元好問 《學(xué)東坡移居》詩之三:“雷文繞杖節(jié),獸面出佩璜?!?br />(3).指如野獸的面孔。
《漢語大詞典》:光備(光備)
兼?zhèn)洌婢邆洹?三國 魏 曹植 《武帝誄》:“九德光備,萬國作師?!?span id="r6ksfrj" class="book">《宋書·臨川烈武王道規(guī)傳》:“叡哲自天,孝友光備?!?/div>
《國語辭典》:代面  拼音:dài miàn
1.假面具。
2.寄書于人,以代替面談。唐。白居易 醉封詩筒寄微之詩:「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憑五字中?!?br />3.南北朝、隋、唐時的樂舞。表演北齊蘭陵王戴假面具入陣作戰(zhàn)英勇的情形。也作「大面」。
《國語辭典》:大面  拼音:dà miàn
傳統(tǒng)戲劇角色中的凈角。多飾地位較高、舉止莊重的人。注重唱工。也稱為「大花臉」。
《國語辭典》:鬼臉(鬼臉)  拼音:guǐ liǎn
1.指故意裝扮出的丑陋或詼諧的面貌。如:「別扮鬼臉嚇人?!?br />2.假面具?!缎咽篮阊?。卷八。喬太守亂點(diǎn)鴛鴦譜》:「老忘八!羞也不羞!待我送個鬼臉兒與你戴了見人?!?/div>
《漢語大詞典》:魌頭(魌頭)
(1).古時打鬼驅(qū)疫時扮神者所戴的面具。 宋 代喪禮亦用之。《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 漢 鄭玄 注:“冒熊皮者,以驚敺疫癘之鬼,如今魌頭也。”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吉兇典制·魌頭:“ 宋 朝《喪葬令》有方相、魌頭之別,皆是其品所當(dāng)用,而世以四目為方相,兩目為魌頭。按 漢 世逐疫用魌頭,亦周禮方相之比也?!?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則上天之祭,神怪魌頭之禓祓,自此始矣。”參見“ 倛頭 ”。
(2).方言。猶便宜。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三:“ 蔡大嫂 是 羅哥 的人,不比別的賣貨,可以讓他撿魌頭?!痹ⅲ骸皳祠t頭,即撿便宜的意思?!?/div>
《漢語大詞典》:倛頭(倛頭)
古代驅(qū)除疫鬼時扮神的人所戴的面具,其狀猙獰可怖。后亦以指兇神。 清 汪價 《三儂贅人廣自序》:“ 伯有 、 彭生 ,斷不我厲,我豈畏倛頭惡剎者耶?”
《漢語大詞典》:嗔拳
(1).謂因惱怒而揮拳。 宋 王洋 《遣興》詩:“貧病欺人須服弱,嗔拳笑面卻應(yīng)休。” 金 元好問 《王主簿革〈寄答劉京叔〉》詩序:“﹝ 革 ﹞初在 太原 作詩,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
(2).古時南方娛樂項(xiàng)目。扮演者戴面具,作勇士架勢。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博弈嬉戲·嗔拳:“ 江 淮 之俗,每作諸戲,必先設(shè)嗔拳笑面……按荊楚歲時記有諺語云:‘臘鼓鳴,春草生,村人并細(xì)腰鼓,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除。’今南方為此戲者,必戴面如胡人狀,作勇士之勢,謂之嗔拳,則知其為 荊 楚 故舊矣。”
《漢語大詞典》:銅面具(銅面具)
古代將士出征時常戴之以作防護(hù)和威懾敵人的銅制面具。宋史·狄青傳:“臨敵被髮、帶銅面具?!?清 貝青喬 《咄咄吟》:“漫説 狄 家銅面具,良宵飛騎奪 昆侖 。”亦省稱“ 銅面 ”。 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海疆殉難記上:“勇習(xí) 韓瓶 ,鐵浮屠林,立於重關(guān),銅面具風(fēng)?!?/div>
《國語辭典》:防毒  拼音:fáng dú
防止毒物或病毒程式對人畜、資訊設(shè)備等的危害。
《國語辭典》:老鳥(老鳥)  拼音:lǎo niǎo
稱長久處在同一工作崗位或某方面具有較深資歷的人。如:「他進(jìn)公司已經(jīng)五年多,算得上是老鳥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