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參考典故
天馬


《隋書》卷八十三〈西域列傳·吐谷渾〉~842~
青海周回千馀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輒放牝馬于其上,言得龍種。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驄焉。多氂牛,饒銅、鐵、朱砂。地兼鄯善、且末。西北有流沙數(shù)百里,夏有熱風(fēng),傷斃行旅。風(fēng)之將至,老駝預(yù)知之,則引項而鳴,聚立,以口鼻埋沙中。人見則知之,以氈擁蔽口鼻而避其患。

例句

服箱青海馬,入兆渭川熊。 李商隱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輒以詩一首四十韻干瀆尊嚴伏蒙仁恩俯賜披覽獎逾其實

舞成青海馬,斗殺汝南雞。 李商隱 思賢頓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李商隱 詠史

《國語辭典》:青?! ?span id="l8bhzpi" class='label'>拼音:qīng hǎi
1.東方的海?!痘茨献印5匦巍罚骸干险呔拖?,流水就通而合于青海?!?br />2.湖名。參見「青海湖」條。
3.省名。參見「青海省」條。
《漢語大詞典》:青海馬(青海馬)
(1).即青海驄。 唐 李商隱 《詠史》:“運去不逢 青海 馬,力窮難拔 蜀山 蛇?!?劉學(xué)鍇 等集解引 胡以梅 曰:“始而奢靡無道,一至運去力窮,必歸消滅,如 青海 雖有龍馬,邊藩叛而不貢?!?br />(2).泛指駿馬。 唐 李商隱 《思賢頓》詩:“舞成 青海 馬,鬭殺 汝南 雞?!?朱鶴齡 箋注引唐書·樂志:“ 玄宗 嘗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傾杯樂》數(shù)十曲。每千秋節(jié),舞於 勤政樓 下?!?/div>
分類:駿馬
《漢語大詞典》:青海驄(青海驄)
北史·吐谷渾傳載:“ 青海 周回千餘里,海內(nèi)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馬置此山,至來春收之,馬皆有孕,所生得駒,號為龍種,必多駿異。 吐谷渾 嘗得 波斯 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世傳 青海 驄者也?!焙笠蛞苑褐蛤E馬。《花月痕》第八回:“那廟門外柳陰拴一匹馬,係青海驄,不是大營,哪里有此好馬?”
分類:駿馬
《國語辭典》:青海湖  拼音:qīng hǎi hú
湖名。位于青海省的東北部,四周環(huán)山。水色青黑,產(chǎn)湟魚、梭子魚及鹽。面積約四千五百平方公里,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亦為全國最大的天然魚庫,湖岸大片草原為為良好的天然牧場。也稱為「仙?!?。
《國語辭典》:青海湖盆地  拼音:qīng hǎi hú pén dì
地名。位居青康藏高原東北部,牧草豐美,藏、回、蒙胞畜牧盛行,羊和馬是主要畜產(chǎn),青馬素負盛名,羊毛集中在西寧后外運,稱為「西寧毛」。
《分類字錦》:苞青海戈
蘇晉丞相少傅拜職,天子作三杰之詩,以命晏序:一心天工,戮力帝載,寢黑山之柝,苞青海之戈。
分類:
《國語辭典》:西?! ?span id="r0yi5pj" class='label'>拼音:xī hǎi
1.西方的海。亦泛指西方?!抖Y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楚辭。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zhuǎn)兮,指西海以為期。」
2.郡名。漢朝設(shè)置,轄境約在今青海省內(nèi)。
《國語辭典》:西冥  拼音:xī míng
西方幽暗的地方?!段倪x。謝莊。月賦》:「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
《漢語大詞典》:花兒(花兒)
流行于 青海 、 寧夏 、 甘肅 一帶的一種民間歌曲。是當(dāng)?shù)?漢 、 回 、 土 、 撒拉 、 東鄉(xiāng) 、 保安 等族的口頭文學(xué)形式之一。在 青海 又稱“少年”,對其中的詞稱“花兒”,演唱稱“漫少年”。
《國語辭典》:黃河(黃河)  拼音:huáng hé
河川名。源出于青海省巴顏喀喇山北麓噶達素齊老峰,流經(jīng)甘肅、寧夏、綏遠、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等九省,注入渤海。全長約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河。因多沙而色黃,故稱為「黃河」。雖然泛濫頻繁,卻是中華文化孕育的搖籃。
《國語辭典》:四望  拼音:sì wàng
1.向四方眺望?!冻o。屈原。九歌。河伯》:「登昆崙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文選。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2.古代天子向四方遙祭山川?!吨芏Y。春官。大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固啤顭K〈少室山少姨廟碑銘〉:「四望于是莫修,八神以之無主?!?/div>
《漢語大詞典》:河橋(河橋)
(1).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大荔縣 東 大慶關(guān) 與 山西省 永濟縣 西 蒲州鎮(zhèn) 之間 黃河 上。 戰(zhàn)國 秦昭襄王 建。 黃河 上建橋始于此。 唐 通稱 蒲津橋 。史記·秦本紀:“﹝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橋 ?!?張守節(jié) 正義:“此橋在 同州 臨晉縣 東,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橋 也。”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 昭襄王 始作 河橋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br />(2).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貴德縣 南 黃河 上。后漢書·西羌傳·滇良:“﹝ 貫友 ﹞遂夾 逢留大河 筑城塢,作大航,造 河橋 ,欲度兵擊 迷唐 。”后 吐谷渾 、 吐蕃 皆建橋于此。
(3).古代橋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縣 西南、 孟津縣 東北 黃河 上。 晉 泰始 中 杜預(yù) 以 孟津 渡險,始建浮橋于 富平津 ,世稱 河橋 。 唐 通稱 河陽橋 。晉書·杜預(yù)傳:“ 預(yù) 又以 孟津 渡險,有覆沒之患,請建 河橋 于 富平津 ?!?span id="ko2ffcz" class="book">《周書·晉蕩公護傳》:“從 太祖 、擒 竇泰 、復(fù) 弘農(nóng) ,破 沙苑 、戰(zhàn) 河橋 ,并有功?!?br />(4).橋梁。 北周 庾信 《李陵蘇武別贊》:“河橋兩岸,臨路悽然?!?唐 杜牧 《代人寄遠》詩之一:“河橋酒斾風(fēng)軟,候舘梅花雪嬌。”《豆棚閑話·虎丘山賈清客聯(lián)盟》:“路出山塘景漸佳,河橋楊柳暗藏鴉?!?/div>
《漢語大詞典》:昆侖(昆侖)
亦作“崐侖2”。
(1).古代亦寫作“昆侖”。 昆侖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nèi)。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昆侖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以周流?!?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 宋 張元干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nèi)?!币徽f此指 昆侖山 。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br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溫水:“闇中大戰(zhàn),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唐 張籍 《昆侖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span id="mbsohhh" class="book">《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br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師子、崑崙各二?!?br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dǎo)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昆侖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云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shù)來傳受。” 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愿公為 崑崙 。”參見“ 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span id="o9rp8o8" class="book">《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br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br />(9).酒名?!?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眳⒁姟?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jīng)》:“子欲不死修崑崙?!?span id="oe5umlq"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br />(11).臍之別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jīng)》:“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br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xùn)》:“經(jīng)紀山川,蹈騰 昆侖 ,排閶闔,淪天門?!?高誘 注:“ 昆侖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陳毅 《昆侖山頌》詩:“ 昆侖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br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fù)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昆侖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眳⒁姟?昆侖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侖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卑矗瑣媿?,同“ 昆侖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昆侖》。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昆侖。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侖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jīng)之地。島夷志略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醫(y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jīng)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昆侖,跗陽?!?br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雄 《太玄·中》:“昆侖旁薄,思之貞也?!?司馬光 集注:“昆,音魂;侖,盧昆切?!?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昆侖,充滿天地?!?/div>
《漢語大詞典》:昆侖道(昆侖道)
指 漢 時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帶 ( 公玊帶 )圖。及五年脩封,則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從 昆侖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禮?!?司馬貞 索隱:“ 玊帶 明堂圖中為復(fù)道,有樓從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樓,故名之也?!眳⒁姟?昆侖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積石(積石)
(1).指積聚在一起的石塊。漢書·晁錯傳:“山林積石,經(jīng)川丘阜,屮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長林羅戶穴,積石擁基階?!?前蜀 韋莊 《李氏小池亭十二韻》:“積石亂巉巉,庭莎緑不芟。”
(2).礦石。 漢 王充 論衡·量知:“銅錫未採,在眾石之間,工師鑿掘,鑪橐鑄鑠乃成器,未更鑪橐,名曰積石。積石與彼路畔之瓦,山間之礫,一實也?!?br />(3).山名。即 阿尼瑪卿山 。在 青海省 東南部,延伸至 甘肅省 南部邊境。為 昆侖山脈 中支, 黃河 繞流東南側(cè)。書·禹貢:“導(dǎo) 河 積石 ,至于 龍門 ?!?元 袁桷 《送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詩之一:“青瑣倦迂散,執(zhí)轡踰關(guān) 河 。黃流何奔傾, 積石 何嵯峨?!?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八:“導(dǎo) 河 積石 歸 東海 ,一字源流奠萬譁。”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治河》:“ 河水 發(fā)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數(shù)千里,涌出地上匯為 星宿海 ,至 積石 流入中國。由 積石 而東北而南三千里至 龍門 ?!?/div>
《國語辭典》:先零  拼音:xiān líng
先凋零?!冻o。屈原。遠游》:「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谷龂?。曹植 橘賦:「邦換壤殊,爰用喪生,處彼不彫,在此先零?!?/div>
《國語辭典》:先零  拼音:xiān lián
漢時羌族的一支。在今甘肅省導(dǎo)河以西至青海省境。后漸與西北各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