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1詞典 1分類詞匯 110
《漢語大詞典》:陵宇
帝王的陵墓。 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明陵》:“身履其地,目擊陵宇坍頽殆盡。”
分類:帝王陵墓
《漢語大詞典》:墓闕(墓闕)
古代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新五代史·雜傳·張全義:“ 全義 以謂 梁 雖仇敵,今已屠滅其家,足以報怨,剖棺之戮,非王者以大度示天下也。 莊宗 以為然,鏟去墓闕而已?!?清 惲敬 《黃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賢者,天下皆繪畫之,鐫於廟垣,刻於墓闕,凡以風(fēng)示后世而已。”
分類:陵墓建筑
《漢語大詞典》:西寢(西寢)
帝王陵墓西側(cè)的殿堂。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束紳入西寢,伏軫出東坰?!?/div>
《漢語大詞典》:石將軍(石將軍)
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武士。《水滸傳》第八二回:“長的比險道神,身長一丈;狠的像石將軍,力鎮(zhèn)三山。”
《漢語大詞典》:連闕(連闕)
(1).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通常建有二臺,上作樓觀,名曰闕。闕上連有飛檐罘罳者謂之連闕。漢書·文帝紀(jì)“ 未央宮 東闕罘罳災(zāi)” 唐 顏師古 注:“罘罳,謂連闕曲閣也,以覆重刻垣墉之處,其形罘罳然?!?br />(2).連延的城闕。 唐 李洞 《雪》詩:“迢迢來極塞,連闕謂風(fēng)吹。”
《漢語大詞典》:陵廬(陵廬)
陵墓旁守陵用的簡陋小屋。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記》:“獨(dú)終祀時,若憩陵廬,待明發(fā),必?zé)o道路之虞?!?/div>
《漢語大詞典》:清陵
清 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狀況可分四區(qū)。(1) 永陵 ,在今 遼寧省 新賓滿族自治縣 ,為 清太祖 以前的 肇 、 興 、 景 、 顯 四陵。(2) 清太祖 福陵 (俗稱 東陵 )與 太宗 昭陵 (俗稱 北陵 ),在今 遼寧省 沈陽市 附近。(3) 東陵 ,在今 河北省 遵化縣 ,有 順治 孝陵 、 康熙 景陵 、 乾隆 裕陵 、 咸豐 定陵 、 同治 惠陵 及 太宗 后 昭西陵 及諸后妃之陵。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4) 西陵 ,在 河北省 易縣 ,有 雍正 泰陵 、 嘉慶 昌陵 、 道光 慕陵 、 光緒 崇陵 及諸后妃之陵。亦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
《漢語大詞典》:陵場(陵場)
陵墓周圍的場地;陵園。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八:“陵場基地是用水門汀面就的,呈出白色。”
《漢語大詞典》:陵次
陵墓旁。《后漢書·蔡邕傳》:“又前至得拜,后輩被遺,或經(jīng)年陵次,以暫歸見漏;或以人自代,亦蒙寵榮。” 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明陵》:“臣將事陵次,見享殿三間,已傾其二?!?/div>
分類:陵墓
《國語辭典》:中山陵  拼音:zhōng shān líng
國父孫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城東紫金山南坡,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建成。占地約二千馀畝,前有廣場及華表,次為祭堂,后為墓室。布局嚴(yán)整,規(guī)模宏大。
《漢語大詞典》:下馬坊(下馬坊)
古代在宮禁陵墓或廟宇寺院前建立牌樓,乘車騎馬的人到此,必須下來步行,叫下馬坊。《清實(shí)錄·天聰三年》:“陵東西兩旁,立下馬坊,禁乘車馬行走,過必下。”
《國語辭典》:霸陵縣(霸陵縣)  拼音:bà líng xiàn
縣名。秦代時原名芷陽縣,后因漢文帝陵墓筑于此,故改名為「霸陵縣」。晉改稱為「霸城」,北周廢。故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也作「灞陵縣」。
《漢語大詞典》:黃帝陵
亦稱“ 黃帝冢 ”。 傳說中 軒轅黃帝 的陵墓。在 陜西省 黃陵縣 城北 橋山 。山巔有一古亭,中立石碑鐫“黃帝陵”三字。亭后為 黃帝 墓。陵高3.6米,周長48米?,F(xiàn)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史記·五帝本紀(jì)“ 黃帝 崩,葬 橋山 ” 唐 司馬貞 索隱:“《地理志》: 橋山 在 上郡 陽周縣 ,山有 黃帝冢 也?!?唐 張守節(jié) 正義:“《括地志》云:‘ 黃帝陵 在 寧州 羅川縣 東八十里 子午山 。《地理志》云: 上郡 陽周縣 橋山 南有 黃帝冢 ?!福?陽周 隋 改為 羅川 。爾雅云:山鋭而高曰橋也?!?/div>
《漢語大詞典》:霸池
池名。在 漢文帝 陵墓 灞陵 之上,故稱。文選·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 霸池 不可別, 伊川 難重違?!?李善 注:“ 潘岳 《關(guān)中記》曰:‘ 霸陵 , 文帝 陵也。上有池,有四出道以寫水。’”
《漢語大詞典》:地下宮殿
指帝王陵墓中的宮殿。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她仿佛是從地下宮殿挖掘出來的一個女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