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院公  拼音:yuàn gōng
對老仆人的尊稱。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休驚起庭鴉喧,鄰犬吠,怕院公來?!?/div>
《國語辭典》:院主  拼音:yuàn zhǔ
寺廟中的住持?!段饔斡洝返谌兀骸柑焱?,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萬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問道:『院主往那里去?』靜真道:『特來與師弟閒話?!弧?/div>
《國語辭典》:住持  拼音:zhù chí
1.護持佛法,令佛法久住世間?!洞蠓綇V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愿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
2.佛教僧職。唐代禪宗興盛后始設(shè)置,為寺院的領(lǐng)導(dǎo),總管僧事的職務(wù)。后來道觀亦采用此制?!毒暗聜鳠翡洝>砹?。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百丈大智禪師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來,多居律寺,雖別院,然于說法、住持未合規(guī)度。」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一折:「貧道乃白姑姑是也!從幼年間便舍俗出家,在這清安觀里,做著個住持?!?/div>
《漢語大詞典》:寺主
(1).主管佛寺事務(wù)的僧人。 東漢 時立 白馬寺 ,有知事之名, 東晉 以后始稱寺主。魏書·釋老志:“重被旨,所檢僧尼,寺主、維那當(dāng)寺隱審?!?span id="zlfk8jy" class="book">《唐六典》卷四:“每寺上坐一人,寺主一人,都維那一人,共綱統(tǒng)眾事?!?span id="teujgme" class="book">《翻譯名義集·釋氏眾名》“摩摩帝”下引《僧史略》:“詳其寺主,起乎 東漢 白馬寺 也。寺既爰處,人必主之,于時雖無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 東晉 以來,此職方盛,故 梁武 造 光宅寺 ,召 法云 為寺主,創(chuàng)立僧制?!?br />(2). 宋 政和 三年,禁僧尼稱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為名。
《漢語大詞典》:審官院(審官院)
宋 代選拔京朝官的機關(guān)。分東西二院,東院主文選,西院主武選。 元豐 后其職并入吏部。宋史·選舉志四:“京朝官則審官院主之……其后典選之職分為四:文選曰審官東院,曰流內(nèi)銓;武選曰審官西院,曰三班院。 元豐 定制而后,銓注之法,悉歸選部: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選,流內(nèi)銓為侍郎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三班院為侍郎右選,於是吏部有四選之法。”
《漢語大詞典》:獻納使(獻納使)
唐 時匭院主持人,專管臣民書奏之官。原稱匭使。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武后 時,投匭者或不陳事,而謾以嘲戲之言。乃置使閲其書奏…… 明皇 以‘匭’字聲似鬼,改‘匭使’為‘獻納使’。 乾元 初,復(fù)其舊名。” 唐 杜甫 有《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詩。參見“ 匭院 ”。
《國語辭典》:匭院(匭院)  拼音:guǐ yuàn
中國古代的民意蒐羅機構(gòu)??蓪⒚褚鈧鬟_給朝廷,堪稱為當(dāng)今議院的前身?!端问?。卷四。太宗本紀一》:「雍熙元年……改匭院為登聞鼓院?!?/div>
《國語辭典》:審判長(審判長)  拼音:shěn pàn zhǎng
法院開合議庭時,于推事中推舉一人為首,稱為「審判長」。通常由庭長擔(dān)任,在法庭上有指揮與維持秩序等權(quá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