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4詞典 1分類詞匯 223
共224,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就近
渭橋
蘆洲
有易
甸服
近處
竹閣
行省
遼左
五縣
日畿
四廂
樂浪
京輔
四近
《國語辭典》:就近  拼音:jiù jìn
在附近?!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四:「我尸首已壞,就近托生為右鄰之子。」《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你看時候才有正午,咱們就近先到萬福居吃了飯去?!?/div>
分類:就近附近
《漢語大詞典》:渭橋(渭橋)
(1).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梁。東、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橋 。 秦 時始置,本名 橫橋 。 秦 都 咸陽 , 渭 南有 興樂宮 , 渭 北有 咸陽宮 ,建此橋以通二宮。 漢 更名 渭橋 。史記·孝文帝本紀:“ 昌 至 渭橋 ,丞相以下皆迎?!?司馬貞 索隱引《三輔故事》:“ 咸陽宮 在 渭 北, 興樂宮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兩宮之間,作 渭橋 ,長三百八十步?!?span id="na6y8b0" class="book">《水經(jīng)注·渭水》引三輔黃圖作“橫橋”。
(2).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梁。東、中、西共有三座。 東渭橋 。 漢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東北 灞水 、 涇水 合 渭水 處東側(cè)。 唐 劉希夷 《采桑》詩:“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橋 東,遙憐樹色同?!?br />(3).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梁。東、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橋 。 漢 建元 三年建置,因與 長安城 便門 相對,也叫 便橋 或 便門橋 。 唐 名 咸陽橋 ,其時 長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別。
《國語辭典》:蘆洲(蘆洲)  拼音:lú zhōu
地名。隸屬新北市蘆洲區(qū),是附近蔬菜生產(chǎn)的集散中心,主供大臺北地區(qū)人民所需。
《漢語大詞典》:有易
古部落名。在 黃河 之北或 易水 附近。有,詞頭。竹書紀年卷上:“十二年, 殷侯 子 亥 賓于 有易 , 有易 殺而放之。十六年, 殷侯微 以 河伯 之師伐 有易 ,殺其君 綿臣 。” 王國維 《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王恒》:“﹝楚辭·天問:﹞‘ 昬微 遵跡, 有狄 不寧?!?昬微 即 上甲微 , 有狄 亦即 有易 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其國當在 大河 之北,或在 易水 左右?!?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jié):“ 有易氏 在有的文獻中作 有扈 ,是當時北方的一個強大部落?!?/div>
《漢語大詞典》:甸服
(1).古制稱離王城五百里的區(qū)域。書·禹貢:“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 孔 傳:“規(guī)方千里之內(nèi)謂之甸服,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蔡沉 集傳:“甸服,畿內(nèi)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span id="4thef9n" class="book">《漢書·王莽傳中》:“公作甸服,是為維城?!?顏師古 注:“《禹貢》去王城四百里納粟,五百里納米,皆在甸服之內(nèi)?!?br />(2).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間的地區(qū)。周禮·夏官·職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br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張喬 《華山》詩:“澄凝臨甸服,險固束神都?!?span id="4sl7dmf"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二·李茂貞》:“但慮軍情忽變,戎馬難羈,徒令甸服生靈,因茲受弊?!?清 錢謙益 《直隸河間府青縣知縣楊應(yīng)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風 ,當吾擇官憂民之際,安有尤異之政,蔽不上聞?wù)咴?!?/div>
《國語辭典》:近處(近處)  拼音:jìn chù
不遠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毓生出來不見了悔生,只道他近處走走,那知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div>
《漢語大詞典》:竹閣(竹閣)
(1).用竹子建造的樓閣。 唐 張籍 《和陸司業(yè)習靜寄所知》:“山開登竹閣,僧到出茶牀?!?唐 白居易 《宿竹閣》詩:“晚坐松簷下,宵眠竹閣間?!?清 查慎行 《閑詠》:“延曦開竹閣,向晦掩柴關(guān)?!?br />(2).樓閣名。在 浙江 杭州 孤山 附近,今廢。 宋 姜夔 《卜算子》詞之三:“ 涼觀 酒初醒, 竹閣 吟纔就。” 清 張岱 西湖夢尋·西湖中路·六一泉:“ 六一泉 在 孤山 之南,一名 竹閣 ,一名 勤公講堂 。 宋 元祐 六年, 東坡先生 與 會勤上人 同哭 歐陽公 處也。”
《國語辭典》:行省  拼音:xíng shěng
中國古代的一級行政區(qū)劃單位,可簡稱為「省」。
《國語辭典》:行臺(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時所駐的地方。明。徐渭《雌木蘭》第二出:「只因省親心急,不得到行臺親謝?!埂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一八回:「其時城內(nèi)早經(jīng)預(yù)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轅?!挂沧鳌感修@」。
2.臨時搭建的戲臺?!都t樓夢》第八五回:「就在賈母正廳前,搭起行臺。」
3.職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書省。本專主軍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廢。元有行御史臺,監(jiān)臨諸省。也稱為「行治」。
《漢語大詞典》:遼左(遼左)
(1). 遼 東的別稱。晉書·慕容皝載記:“ 仁 於是盡有 遼 左之地?!?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僧辯書》:“起 管寧 於 遼 左,追 王朗 於 浙 東?!?元 虞集 《句容郡王世績碑》:“夜渡 貴列河 ,敗叛王 哈丹 之軍,盡得 遼 左諸郡?!?明 陶宗儀 《輟耕錄·龍廣寒》:“有兄 萬年 ,久征 遼 左,相去萬里,母 程氏 思其信音?!?br />(2).遠近。左,左近,附近。 朱益藩 《宣統(tǒng)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奏折》:“萬一近畿生變,遼左效尤,束手坐困,誠有非臣子所忍言者?!?/div>
《漢語大詞典》:五縣(五縣)
指 漢 代 長安 附近的 長陵 、 安陵 、 陽陵 、 武陵 、 平陵 五縣。《文選·張衡·〈西京賦〉》:“五縣游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李善 注:“五縣,謂五陵也, 長陵 、 安陵 、 陽陵 、 武陵 、 平陵 ?!眳⒁姟?五陵 ”。
《國語辭典》:五陵  拼音:wǔ líng
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帝王的陵寢。皆位于長安,為當時豪俠巨富聚集的地方?!段倪x。班固。西都賦》:「若乃觀其四郊,浮游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詩:「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div>
《漢語大詞典》:日畿
亦稱“ 日圍 ”。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地下:“天子之畿方千里,象日月徑圍,故曰日畿,又曰日圍?!?宋 汪藻 《己酉亂后寄常州使君侄》詩之一:“戎馬窺天塹,邊烽斷日畿。百年 淮海 地,回首復(fù)成非?!?元 馬祖常 《都門一百韻》:“天樞夾杓垣,日畿絡(luò)雄幕?!?/div>
《國語辭典》:四廂(四廂)  拼音:sì xiāng
1.京城的四郊?!段墨I通考。卷六三。職官一七。都廂》:「熙寧三年五月,詔以京朝官曾歷通判知縣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廂?!?br />2.四周。唐。張籍〈學(xué)仙〉詩:「先生坐中堂,弟子跪四廂?!?br />3.朝會奏樂的地方。《南齊書。卷一一。樂志》:「右一曲,皇帝當陽,四廂奏?!?/div>
《國語辭典》:樂浪(樂浪)  拼音:lè làng
郡名。漢武帝滅朝鮮時所設(shè)置,在今北韓平壤附近。
《漢語大詞典》:京輔(京輔)
國都及其附近地區(qū)。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 丹陽 京輔,遠近攸則; 吳興 衿帶,實惟股肱?!?宋 范仲淹 《謝依所乞依舊知鄧州表》:“臣以本朝盛德,優(yōu)禮近臣,多處京輔之間,以存國體之重。” 明 高啟 《君子有所思行》:“騁望京輔地,金城千里餘?!?/div>
《國語辭典》:四近  拼音:sì jìn
1.四周附近。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二七。與江東尤提舉劄子》:「然四近米價皆高,恐不及元科之數(shù)?!?br />2.國君身旁的近臣?!稌?jīng)。益稷》:「欽四鄰」句下漢。孔安國。注:「四近,前后左右之臣?!?/div>
《漢語大詞典》:四輔(四輔)
(1).官名。相傳古代天子身邊的四個輔佐。書·洛誥有“四輔”之稱。《益稷》有四鄰,史記·夏本紀作“四輔”。至尚書大傳、 賈誼 新書始有疑、承、輔、弼(新書作道、弼、輔、承)為“四輔”之說,皆出于 秦 漢 間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輔以配三公,又為其子置師疑、傅承、阿輔、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輔”。參閱 清 全祖望 《經(jīng)史問答·三禮問目答全藻問》
(2).國都附近的州郡。 唐 開元 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即 同 、 華 、 岐 、 蒲 四州。見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地理類·四輔。 宋 崇寧 間所置四輔郡,以 潁昌府 為南輔, 襄邑縣 為東輔, 鄭州 為西輔, 澶州 為北輔。見宋史·徽宗紀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記·天官書:“犯四輔,輔臣誅。” 司馬貞 索隱:“四輔,房四星也。房以輔心,故曰四輔?!?br />(4).星名。指東蕃四星。晉書·天文志上:“東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亦曰四輔也。”
(5).星名。指極星旁的四星,亦稱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輔四星,又名四弼,在極星側(cè),是曰帝之四鄰,所以輔佐北極,而出度授政也。去極星各四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