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證金剛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參見:五相成身)
五相成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五相具備,成就本尊身之觀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觀,五轉(zhuǎn)成身,五法成身。一通達(dá)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剛心,四證金剛身,五佛身圓滿。成此五相之觀而顯得金剛界之佛身也。金剛頂大教王經(jīng)一說一切義成就菩薩(悉多太子),蒙諸佛警覺開示而修證五相之軌則。十八會(huì)指歸曰:「毗慮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現(xiàn)成等正覺。五相者,所謂通達(dá)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剛心、證金剛身、佛身圓滿,此則五智通達(dá)?!蛊刑嵝恼撛唬骸敢皇峭ㄟ_(dá)心、二是菩提心、三金剛心、四金剛身、五是證得無上菩提獲金剛堅(jiān)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備方成本尊身也。」一、通達(dá)菩提心者,初心行者,蒙阿阇梨之開示,始觀吾質(zhì)多心(第六識之緣慮心),為圓明之月輪,其徑僅一肘量。月輪之圓明者,表本有之菩提心自性清凈也。是始通入性德之菩提心,故名通達(dá)菩提心。行者依此觀,漸拂無明妄想之念。金剛界儀軌說通達(dá)菩提心之文曰:「諸佛同音言:汝當(dāng)觀自心,久住諦觀察,不見自心相。禮佛足白言:最勝尊,我不見自心,此心為何相?諸佛咸告言:心相難測量,授與心真言,即誦徹心明,觀心如月輪,若在輕霧中。如是諦觀察?!苟?、修菩提心者,更觀菩提心之月輪之位也。是于性德之菩提心發(fā)修法之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此有廣歛二觀:廣者,漸廣月輪,使之周遍無邊;歛者,漸歛之而為一肘量。如是數(shù)數(shù)廣歛也。三、成金剛心者,欲加持此菩提心,使能堅(jiān)固,猶如金剛,而于心月輪觀五股金剛之位也。四、證金剛身者,其觀全成就而為自身三昧耶身之位也。五、佛心圓滿者,自己五股金剛之三昧耶身變而為大日如來,其眷屬圍繞,而坐于其中央之位也。此五相成身云者,謂五相之觀成,即成就佛身之義也。為此五相成身觀,用阿彌陀之妙觀察智定。三摩地儀軌云:行者欲入金剛定,先住妙觀察智定。定慧二羽仰相叉,進(jìn)禪力智各相柱。以此妙觀印修三摩地,即得如來之不動(dòng)智。問何故以是定為妙觀察智之定?答曰:觀諸法之性相及自相共相,而不斷說法之疑者,妙觀察智之妙用也。今觀諸法之如幻等觀自心界之理,故為妙觀察智。且無識心三昧五相成身,皆用彌陀之定印,故以之為妙觀察智也。又守護(hù)國經(jīng)說菩提心所說第五之一相成身;心地觀經(jīng)說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相成身;攝真實(shí)經(jīng)說十相成身。又日本智證立八相成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五相具備而成就佛身的觀法。菩提心論說:「一是通達(dá)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剛心,四是金剛身,五是證得無上菩提獲金剛堅(jiān)固身也?!?/div>
難信金剛信樂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彌陀之救濟(jì),信之無疑,堅(jiān)固如金剛也。
金剛經(jīng)六譬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經(jīng)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div>
釋金剛經(jīng)刊定記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金剛經(jīng)纂要刊定記之異名。
觸金剛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huì)五尊之一。即五秘密尊之一。別名,計(jì)里吉羅金剛。交二手腕而持五鈷。觸者觸于欲境之煩惱也。今明觸性即菩提之深秘,故住于抱持之相而立觸之名。見金剛界曼荼羅鈔三。
贍部金
【佛學(xué)大辭典】
(物名)贍部捺陀金之略。
贍部捺陀金
【佛學(xué)大辭典】
(物名)Jambunadasuvarn!a,贍部,樹名,捺陀為江及海之義,謂贍部樹下水中所出之金也。舊所謂閻浮檀金是也。玄應(yīng)音義二十一曰:「贍部捺陀金,或作剡浮那他,舊云閻浮檀金,名一也。但贍部樹,半臨陸地,半臨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而水極深。然金色徹出水上,若轉(zhuǎn)輪王出世。諸夜叉等神取此金將來博易,故人間有之。若著闇中,闇色則滅也。那他,此言江,亦云海也。」(參見:閻浮檀金)
郁金香
【佛學(xué)大辭典】
(植物)郁金,草名。梵語,恭矩磨Kun%kumam%,其花黃而香,可以為薰香。名義集三曰:「恭矩磨,此云郁金。周禮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說文云:郁金草之華,遠(yuǎn)方所貢芳物,郁人合而釀之,以降神也。宗廟用之?!棺顒偻踅?jīng)七曰:「郁金恭矩么?!?/div>
七重金山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指環(huán)繞須彌山的七重金山,其名是雙持、持軸、擔(dān)木、善見、馬耳、障礙、持地,此七金山多為圣賢神鬼所住。
金剛心菩薩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大乘五十二個(gè)階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薩,叫做等覺,意思是此覺已經(jīng)與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時(shí)若回顧第十法云地,已經(jīng)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則還差一點(diǎn),所以只叫做金剛心菩薩,或無垢地菩薩。
金剛后心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菩薩于最后位,斷最極微細(xì)煩惱之定,智用堅(jiān)利,譬如金剛,叫做金剛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時(shí)尚居眾生位,出時(shí)則成佛,當(dāng)住位完滿,將屆出定時(shí),名金剛后心。
金剛五部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金剛界開示大日如來智德之部門也。如來內(nèi)證之智德,其體堅(jiān)固,有摧破一切煩惱之勝用,故譬以金剛。大日經(jīng)疏曰:「金剛喻如來秘密慧也。」金剛無有法能破壞之者,而破壞萬相,此智慧亦爾。此界分五部金剛界為始覺上轉(zhuǎn)之法門,轉(zhuǎn)在迷之九識,成五種之果智,故分類為五部。
一、蓮華部 眾生心中有本有凈菩提心清凈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猶如蓮華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蓮華部。
二、金剛部 眾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經(jīng)無數(shù)劫,不朽不壞,能破煩惱,如金剛之久埋沒泥中,不朽不壞,故名金剛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顯,入果位則理智顯現(xiàn),覺道圓滿,故名佛部。
四、寶部 佛之萬德圓滿中,福德無邊,故名寶部。
五、羯磨部 羯磨譯曰作業(yè),佛為眾生而垂悲憫,成辦一切之事業(yè),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為在纏之因德,第三者為理智具足出纏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別開之,佛為二利圓滿之稱,其自證之邊云寶部,其化他之邊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開二部,原為胎藏界曼荼羅之意。胎藏界曼荼羅上中下中之通者,總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虛空藏院,是寶部也。上方有釋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論之,胎金之三五,僅開合之異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則如下:
中   法界體性智    大日        佛部
東   大圓鏡智     阿閦        金剛部
南   平等性智     寶生        寶部
西   妙觀察智     阿彌陀       蓮華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釋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諸部要目,以大日如來等五佛為部主,秘藏記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經(jīng)疏,名之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為部主。主有二義:一因主之義,二如執(zhí)權(quán),有管領(lǐng)之義。諸部要目,則據(jù)初義,安然則據(jù)后義。
「五部母」 金剛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當(dāng)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記謂此部之部主為大日如來,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無部母。秘藏記鈔八會(huì)之不依能生之義立之,由養(yǎng)育之義而立之。
二、金剛部 金剛波羅密菩薩也。
三、寶部 寶波羅密菩薩也。
四、蓮華部 法波羅密菩薩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羅密菩薩也。
是則為四波羅密,據(jù)出生四佛之義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輪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為菩提子,金剛部為金剛子,寶部為寶珠,蓮華部為蓮子,羯磨部為雜寶。
「五部色」 佛部為白,金剛部為青,寶部為黃,蓮華部為赤,羯磨部為雜。
「五佛座」 金剛界五佛之寶座也。一、大日師子座,師子獸王,游行無畏,毗盧遮那法王,不變無礙。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無過,金剛部之堅(jiān)力無礙三、寶生馬座,輪王馬寶,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彌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應(yīng)時(shí),彌陀轉(zhuǎn)法輪王,幖幟相應(yīng),不空成就迦樓羅座,此鳥威力,能降諸龍,不空智用隨方,攝引人天,歸隨無違。
胎藏界曼荼羅

┌──────┬─┬──────┐
│      │門│ ?。ㄊ┅?br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剛│
│ │ │ 釋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觀│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剛│蓋├─┤
├─┤院│院│中 臺│手│障├─┤
│ │ │ │八葉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虛空藏院(十)│ │ │
│ │ └───────┘ │ │
│ │   蘇悉地院(十一)│ │
│ └────┬─┬────┘ │
│      │門│      │
└──────┴─┴──────┘
西
金剛界曼荼羅
┌────────────────┐
│    一  印  會(huì)     │
│ ┌───────────┐  │
│降│  三 昧 耶 會(huì)  │  │
│三│ ?。伞∧ァ?huì))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會(huì)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會(huì))│昧細(xì)│ 賢│
│耶│會(huì) │(羯磨會(huì))│耶 │會(huì) │
│會(huì)│︶會(huì)│     │會(huì)會(huì)│ 會(huì)│
│ │  └─────┘︶ │ ︶│
│ │  大 供 養(yǎng) 會(huì)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會(huì)   │
└────────────────┘
四大金剛
【俗語佛源】
為佛經(jīng)所稱帝釋的外將,分別居于須彌山四,各護(hù)一方,因亦稱護(hù)世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執(zhí)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持索;北方多聞天王,身綠色,執(zhí)寶叉。寺廟山門兩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稱四大金剛。文學(xué)中多有引用,如《西游記》第五回:「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xié)同李天王并那吒太子,點(diǎn)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股钪幸渤S袑⒛承┥聿母叽螅Υ鬅o比,或護(hù)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稱呼之。(李君岡)
佛面上刮金
【俗語佛源】
比喻不管場合和對象,什么都要搜刮。極言兇暴貪婪?!阜鹈妗怪阜鹣竦拿娌俊!斗ㄈA經(jīng)·安樂品》謂:「諸佛身金色,百福相莊嚴(yán)?!箍梢?,佛身為金色。人們用金箔貼于佛身乃至佛面,是莊嚴(yán)佛像的功德。后人在文學(xué)中引用,如《水滸傳》第八三回:「皇帝賜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克減了。不是我們爭嘴,堪恨你這廝們無道理,佛面上去刮金?!钩扔髁x外,「佛面上刮金」,亦有史實(shí)?!?a target='_blank'>太平廣記》卷一一六引晉·王琰《冥祥記》載:「唐貞觀二十年,征龜茲。有薛孤訓(xùn)者為行軍倉曹,軍及屠龜茲后,乃于精舍剝佛面金?!箍芍^窮兇極惡。(李明權(quán))
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俗語佛源】
意思是說,佛像的莊嚴(yán)要靠黃金來裝飾(俗稱裝金),人的模樣則要靠衣飾打扮。明·沈自晉《望湖亭傳奇》第十出:「雖然如此,佛是金裝,人是衣裝,打扮也是極要緊的?!挂嘧鳌阜鹨鹧b,人要衣裝」。如《慈禧太后演義》第四回:「起初入宮,因家況艱難,只置了幾件布衣粗服,至此蒙恩受賞,把衣飾盡行換掉,越顯得玉質(zhì)金相。俗語說得好: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確是閱歷有得的話頭?!褂肿鳌富毴~襯,佛要金裝」。意義相似。如清·李玉《人獸關(guān)》第二五折:「打扮真宮樣,自古道:花須葉襯,佛要金裝?!梗▍⒁姟刚闪鹕怼箺l)(李明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