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春酌
春飲;春宴。 唐 杜甫 《醉時歌》:“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xì)雨檐花落?!?沙汀 《淘金記》十八:“他在二大爺?shù)拇鹤孟虾攘瞬簧俚木?,抬回去的半夜就落氣了?!?/div>
《國語辭典》:觴酌(觴酌)  拼音:shāng zhuó
觴、酌,盛酒的禮器。觴酌指杯中的酒。《淮南子。主術(shù)》:「觴酌俎豆酬酢之禮,所以效善也?!谷龂?。曹植 酒賦:「若耽于觴酌,流情縱佚,先生所禁,君子所斥?!挂沧鳌副谩?、「杯酌」。
分類:飲酒酒器
《漢語大詞典》:酌量
適量,適當(dāng)。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jīng)濟(jì)狀況的基本好轉(zhuǎn)而斗爭》:“調(diào)整稅收,酌量減輕民負(fù)?!?/div>
《國語辭典》:酌量  拼音:zhuó liáng
估量事物輕重,以定判斷。唐。白居易讓絹狀〉:「酌量事宜,今日不敢不言?!埂都t樓夢》第五一回:「一面就叫了鳳姐來,告訴了鳳姐,命他酌量去辦理?!?/div>
《漢語大詞典》:野酌
(1).指村野人自制的酒。 南朝 宋 王僧達(dá) 《祭顏光祿文》:“ 王君 以山羞野酌,敬祭 顏君 之靈。”
(2).飲酒于郊野。 唐 李白 《贈聞丘居士》詩:“野酌勸茅酒,園蔬烹露葵。” 宋 蘇軾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fù)作》詩:“下馬成野酌,佳哉誰與共?!?/div>
《駢字類編》:三酌
北史蔡景王整傳:整子智積在同州聽政之暇,端坐讀書,門無私謁。有公孫尚義楊君英蕭德言,并有文學(xué),時延于坐。所設(shè)惟餅果,酒才三酌。家有女妓,惟年節(jié)嘉慶,奏于太妃前。 張耒放言詩:須臾經(jīng)三酌。據(jù)榻已醺然。
《漢語大詞典》:命酌
(1).使令酌酒者。禮記·投壺:“﹝司射﹞命酌曰:‘請行觴?!谜咴唬骸Z。’” 陳澔 集說:“司射命酌酒者行罰爵?!?br />(2).使令酌酒。晉書·元帝紀(jì):“初鎮(zhèn) 江 東,頗以酒廢事。 王導(dǎo) 深以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此遂絶?!?br />(3).泛指飲酒。 唐 王勃 《秋日宴季處士宅序》:“披白云而開筵,俯青溪而命酌?!?/div>
《駢字類編》:酒酌
李叔達(dá)祀社詩見香萁下。
《國語辭典》:泂酌  拼音:jiǒng zhuó
1.從遠(yuǎn)處汲取。《詩經(jīng)。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br />2.薄酒。唐。柳宗元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敬陳泂酌,以告明靈。」
3.《詩經(jīng)。大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泂酌,召康公戒成王也?!够蛞詾轫灻琅又?。首章二句為:「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div>
《高級漢語詞典》:酌別
飲酒告別
《駢字類編》:晚酌(晚酌)
李白詩:晚酌東窗下,流鶯復(fù)在茲。白居易詩:朝睡足始起,晚酌醉即休。
《國語辭典》:酌情  拼音:zhuó qíng
斟酌情形。如:「關(guān)于民眾的申訴,各單位一定要酌情辦理?!?/div>
分類:斟酌酌情
《漢語大詞典》:酌取
(1).挹取,舀取。《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 漢 鄭玄 箋:“流潦,水之薄者也,遠(yuǎn)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此小器?!?br />(2).斟酌采取。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遺逸中:“今并鳩集,參會異同,仍酌取近例,以初盛中晚分列左方?!?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茍明此理,則彼既同乎我,我又何不可酌取乎彼?” 郭沫若 《沸羹集·序〈祖國之戀〉》:“我們除欣賞他的劇本之外,應(yīng)該要酌取他這一片的苦心。”
分類:斟酌采取
《漢語大詞典》:酌貪(酌貪)
見“ 酌貪泉 ”。
《漢語大詞典》:酌貪泉(酌貪泉)
晉書·良吏傳·吳隱之:“朝廷欲革 嶺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隱之 為竹驤將軍、 廣州 刺史、假節(jié),領(lǐng)平 越 中朗將。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門 ,有水曰 貪泉 ,飲者懷無厭之欲。 隱之 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 嶺 喪清,吾知之矣?!酥寥?,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 夷 齊 飲,終當(dāng)不易心?!霸谥?,清操踰厲,常食不過菜及乾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使不易。”后以“酌貪泉”謂磨礪節(jié)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酌 貪泉 而覺爽,處涸轍而猶懽?!币嗍∽鳌?酌貪 ”、“ 酌泉 ”。 唐 李白 《與趙宣城與楊右相書》:“宰劇慚強(qiáng)項(xiàng)之名,酌貪礪清心之節(jié)?!?唐 王維 《為薛使君謝婺州刺史表》:“謹(jǐn)當(dāng)閉閣以思政,酌泉以勵心?!?/div>
《漢語大詞典》:酌劑(酌劑)
猶言酌盈劑虛。 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一:“詞之為道,智者之事。酌劑乎陰陽,陶寫乎性情。”參見“ 酌盈劑虛 ”。
《漢語大詞典》:酌盈劑虛(酌盈劑虛)
謂以有馀調(diào)劑不足。 明 張居正 《請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虧展親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劑虛之術(shù)。”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guān)于民清軍交戰(zhàn)情況》:“閣部統(tǒng)籌財政,當(dāng)已酌盈劑虛,預(yù)籌抵補(bǔ)。”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墾荒》:“古圣王處此,其裒多益寡、酌盈劑虛者,必有其道矣。”亦作“ 酌盈注虛 ”。 明 沈榜 《宛署雜記·經(jīng)費(fèi)下》:“蓋量入為出,酌盈注虛,舉望緊置郵,罔不皆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