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鄙稱
①鄙視地稱做:不勞而食者被~為寄生蟲。②鄙視的稱呼:寄生蟲是對不勞而食者的~。
《國語辭典》:遺跡(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遺留的陳跡?!段倪x。王粲。贈文叔良詩》:「先民遺跡,來世之矩?!埂都t樓夢》第二回:「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覽六朝遺跡?!?br />2.心相知而跡相忘?!段倪x。劉孝標。廣絕交論》:「寄通靈臺之下,遺跡江湖之上?!?br />3.比喻棄而不顧?!秶Z。楚語下》:「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
《國語辭典》:遺跡(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事跡。清。邵長蘅〈夜游孤山記〉:「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遺跡顧今尚存,何邪?」
《國語辭典》:糞土(糞土)  拼音:fèn tǔ
穢濁的泥土。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妒酚洝>硪欢?。貨殖傳》:「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jié)h。王充《論衡。非韓》:「利欲不存于心,則視爵祿猶糞土矣?!?/div>
《國語辭典》:島夷(島夷)  拼音:dǎo yí
海外蠻荒的種族。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詩:「海內(nèi)求民瘼,城隅見島夷。」
《國語辭典》:何等  拼音:hé děng
1.疑問詞。什么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不拘何等,有一件,報一件。」《老殘游記》第三回:「并且風聞玉守的政聲,也要去參考參考,究竟是個何等樣人。」
2.感嘆詞。多么?!都t樓夢》第三回:「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國語辭典》:不齒(不齒)  拼音:bù chǐ
1.羞與為伍。如:「他的作為,令人不齒?!?br />2.不錄用?!稌?jīng)。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jié)h。孔安國。傳:「罪輕故退為眾人,三年之后乃齒錄,封為霍侯?!埂抖Y記。王制》:「不變,屏之遠方,終身不齒。」?jié)h。鄭玄。注:「齒猶錄也。」
3.周代官分九等稱「九命」,三命官參加鄉(xiāng)飲因尊貴而可以不按年齡順序排列入座;座位居一般人之上,稱為「不齒」。《周禮。地官。黨正》:「再命齒于父族,三命而不齒?!?/div>
《國語辭典》:可鄙  拼音:kě bǐ
令人鄙視。如:「她的行為雖可鄙,但追究其動機,卻也叫人同情?!?/div>
分類:鄙視
《國語辭典》:卑下  拼音:bēi xià
1.低洼、低矮?!稘h書。卷二九。溝洫志》:「大川無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為污澤?!贡蔽?。酈道元《水經(jīng)注。夏水注》:「縣土卑下,澤多陂地?!?br />2.低賤的身分或地位?!秴问洗呵?。審分覽。審分》:「譽以高賢,而充以卑下?!?br />3.輕視、看不起?!痘茨献?。人間》:「使人卑下誹謗己者,心之罪也?!埂稘h書。卷七七。蓋寬饒傳》:「坐者皆屬目卑下之。」
《國語辭典》:厭?。▍挶。 ?span id="ifvmd7v" class='label'>拼音:yàn bó
討厭、鄙視。唐。李朝威《柳毅傳》:「父母配嫁涇川次子,而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埂读凝S志異。卷二。耿十八》:「由此厭薄其妻,不復共枕席云?!?/div>
分類:厭惡鄙視
《漢語大詞典》:纖兒(纖兒)
猶小兒。含鄙視意。晉書·陸納傳:“時 會稽王 道子 以少年專政,委任羣小, 納 望闕而嘆曰:‘好家居,纖兒欲撞壞之邪!’” 唐 陸龜蒙 《再酬襲美先輩見和讀〈襄陽耆舊傳〉之作》:“驚奔失壯士,好惡隨纖兒。”新唐書·李綱傳:“太子資中人,得賢者輔而善,得不肖導而惡,奈何歌舞鷹犬纖兒使日侍側?”
分類:小兒鄙視
《漢語大詞典》:夷然
(1).坦然,泰然。晉書·謝安傳:“ 堅 后率眾,號百萬,次于 淮 肥 ,京師震恐。加 安 征討大都督。 玄 入問計, 安 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夷,坦也,平也。言坦然無異平日也。”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時羣盜縱掠,而公夷然視之,神色自若?!?茅盾 《幻滅》六:“ 靜 這么分析人類的行為,心頭夷然舒暢起來?!?br />(2).鄙視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深公 得此義,夷然不屑也?!?清 李漁 《慎鸞交·目許》:“我看那位榜首,雖然與眾齊驅(qū),卻有箇夷然不屑之意?!?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君( 蔣伯寅 )負才尚氣,肝肺槎枒,於人世名利委瑣之途,夷然不屑也。”
《國語辭典》:那廝(那廝)  拼音:nà sī
那個人。含有鄙視、賤惡的意思。《西游記》第七三回:「我有個繡花針兒,能破那廝?!?/div>
《國語辭典》:可憐蟲(可憐蟲)  拼音:kě lián chóng
比喻陷于困難的人。含哀憫之意。南朝宋。無名氏〈企喻歌〉四首之四:「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div>
《國語辭典》:弁髦  拼音:biàn máo
1.古代男子成人時舉行冠體,先加緇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之后剃去垂髦,不再用緇布冠。后即用弁髦來比喻沒有用的東西?!蹲髠?。昭公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br />2.玩弄、輕視。《醉醒石》第一四回:「即如王敦、桓玄干犯名義,謀反篡位,先時戕害僚友,繼而弁髦君上。」
《國語辭典》:噲伍(噲伍)  拼音:kuài wǔ
漢韓信自以為功勞大,不屑與樊噲為伍。見《漢書。卷三四。韓信傳》。后因以噲伍為庸徒的代稱?!端问贰>硭囊涣?。余玠傳》:「今世胄之彥,場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為粗人,斥之為噲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