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 【介紹】: 宋威州人,字德方,號讀山。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刑部侍郎。理宗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尋遷左丞相兼樞密使,封惠國公。以御史論擊宦官,讒者并劾方叔,遂罷相。度宗立,獻琴、鶴、金丹欲求進用,為賈似道所阻。咸淳七年詔敘復,致仕卒。
全宋詩
謝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威州(今四川理縣東南)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拜參知政事。十一年,為左丞相兼樞密使。以事罷,竄廣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得敘復。度宗即位,賈似道再奪其職。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復官致仕,八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
全宋文·卷七九六○
謝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號瀆山,威州(今四川理縣東北)人,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差知衡州,除宗正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遷殿中侍御史,授刑部侍郎,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封永康郡侯。十一年特授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進封惠國公。為權珰所惡,遂罷相,竄廣南。度宗即位,以一琴一鶴金丹一粒來獻。咸淳八年卒,特贈少師。見《宋史》卷四一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居鄞縣。趙善湘子。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江淮安撫制置使,封天水郡公。精《》象。有《周易輯聞》、《易雅》、《筮宗》、《易敘叢書》。
全宋詩
趙汝梅,太宗八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一九)。居鄞縣(今浙江寧波)。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清康熙《鄞縣志》卷一○)。官至戶部侍郎。事見《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師友淵源錄》。
全宋文·卷七七八二
趙汝梅,寓鄞縣(今浙江寧波),濮安懿王六世孫,善湘季子,史彌遠婿。寶慶二年進士,為軍器少監(jiān)。景定間知寧國府,四年三月升直華文閣。九月為太府少卿、淮東總領財賦。官至戶部侍郎、江淮安撫制置使,封天水郡公。著有《周易輯聞》六卷(存)、《易雅》一卷(存)、《筮宗》一卷(存)、《易敘叢書》十卷。見《宋史》卷四一三《趙善湘?zhèn)鳌?、卷四一《理宗紀》一、卷四五《理宗紀》五,《宋元學案補遺》卷六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7—1304 【介紹】: 元衛(wèi)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tǒng)元年為左丞姚樞征,為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為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谷,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jiān)察御史。后出為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于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為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滄海遺珠
王惲(1227——1304),字仲謀,號秋澗,衛(wèi)州汲縣(今屬河南省)人。中統(tǒng)元年(1260)姚樞宣撫東平,辟王惲為詳儀官,擢為中書省詳定官。二年春轉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世祖至元五年(1268)遷御史臺,后拜監(jiān)察御使,九年授承直郎,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二十九年授翰林學士、嘉議大夫。元貞元年(1295)加通政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大德八年(1304)卒,贈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謚文定。著有《相鑒》、《汲郡志》、《秋澗先生大全集》等。
元詩選
惲字仲謀,衛(wèi)州汲縣人。史丞相天澤鎮(zhèn)衛(wèi),一見接以賓禮。中統(tǒng)初,姚左丞樞宣撫東平,辟為詳議官。時省部初建,令諸路各上儒吏之能理財者,授中書省詳定官。尋轉翰林修撰,兼國史編修。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jiān)察御史。論列百五十馀章,權貴側目。出為平陽路判官。歷河南北、燕南、山東諸道提刑按察副使。進福建閩海按察使。二十九年,召至京師,上書極陳時政,擢翰林院學士。大德五年,再上章求退,得請歸。八年卒。贈學士承旨,追封太原郡公,謚文定。仲謀少受知元遺山,與東魯王博文、渤海王旭齊名。入仕以才干稱,揚歷中外,尤好著述。裕宗在東宮,進《承華事略》凡二十篇。覽之稱善,賜酒慰諭,令諸皇孫傳觀其書。成宗即位,獻《守成事鑒》一十五篇。元貞初,奉命纂修《世祖實錄》。集圣訓六卷上之。其雜著詩文曰《秋澗集》,合為一百卷。秋澗詩,才氣橫溢,欲馳騁唐宋大家間,然所存過多,頗少持擇,必痛加芟削,則精彩愈見。北方之學,變于元初。自遺山以風雅開宗,蘇門以理學探本。一時才俊之士,肆意文章,如初陽始升,春卉方茁,宜其風尚之日趣于盛也。
也速臺兒 朝代: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8 【介紹】: 元康里氏。從攻阿藍答、渾都海,征李璮,滅宋,累功授管軍總把。至元十四年,從攻福建興化,以功升千戶。二十四年,從擊乃顏。官至欽察親軍都指揮使。卒。追封成武郡公,謚顯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2—1301 【介紹】: 元睢州柘城人,字濟民,號秋岡。幼以才器稱。世祖在潛邸,召備顧問,及即位,始建省部,使掌敷奏,事無巨細,悉就準繩。歷承務郎、同知高唐州事,治績稱最。拜監(jiān)察御史,劾阿合馬不法,出知沁州。累遷通議大夫、僉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事。所至有惠政。卒謚文肅。有《秋岡集》。
元詩選
思濟,字濟民,號秋岡,柘城人。以才器見稱于時輩,世祖在潛邸,聞其名,召備顧問。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姚樞、許衡皆器重之,除右司都事,從中書廉希憲行省山東,未幾召還,遷同知高唐州,入拜監(jiān)察御史,出知沁州,遷同知紹興路總管,轉同知兩浙都轉運司,調陜西漢中道按察副使,丁母憂去官。服除,授同知浙東道宣慰司事,歷兩淮都轉運使,擢嶺北湖南道廉訪,改池州總管,累遷中議大夫,僉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事。大德五年卒,年七十,贈正議大夫、吏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潁川郡侯,謚文肅。有詩集若干卷,虞伯生為之序曰:秋岡先生平生文章之出,沛如泉原之發(fā)揮,而波瀾之無津;譬如風云之變化,而舒卷之無跡。孫廣東廉訪使允文手自校儲,梓而藏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處州縉云人,字安國。宋浙東提管,知汀州、邵州。入元為福建安撫使,歷延平、建昌、邵武、福州、信州五路總管,終兩浙鹽運使。
全宋詩
趙鞏(一二三九~一三○八),字安國,號西巖,縉云(今屬浙江)人。由監(jiān)魁為浙東提舉,知汀、邵二州。入元,為福建安撫使,歷南劍、建昌、邵武、福、信五路總管,封蒙城郡侯。元武宗至大元年卒。事見《蒙城趙氏宗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0—1274 【介紹】: 即趙祺。理宗弟嗣榮王趙與芮子。理宗無子,寶祐元年入為嗣,封忠王。景定元年立為太子。五年,理宗死,即位。耽于酒色。以賈似道有定策功,加太師,似道因是專制國命,朝政日壞,邊事日急。咸淳九年,襄陽與樊城相繼為元兵攻陷,至局勢不可收拾。在位十一年。
全宋詩
宋度宗趙祺(一二四○~一二七四),理宗侄。理宗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封建安郡王。寶祐元年(一二五三)立為皇子,封永嘉郡王。景定元年(一二六○)立為皇太子,賜字長源。五年即位。委政權臣賈似道,朝政日壞。咸淳九年(一二七三)襄陽、樊城相繼為元兵攻陷,國事遂不可收拾。十年卒,年三十五。葬永紹陵。年號咸淳。事見《宋史》卷四六《度宗本紀》。今錄詩二十一首。
全宋文·卷八三二八
宋度宗趙祺(一二四○——一二七四),父嗣榮王與芮,理宗母弟。理宗無子,入為嗣。淳祐六年十月賜名孟啟,以皇侄授貴州刺史。七年正月授宜州觀察使。九年正月授慶遠軍節(jié)度使,封益國公。十一年正月改賜名孜,進封建安郡王。寶祐元年正月立為皇子,改賜今名,授崇慶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永嘉郡王。二年封忠王。五年十月授鎮(zhèn)南、遂安軍節(jié)度使。景定元年六月立為皇太子。五年十月,理宗死,受遺詔即皇帝位,改元咸淳。耽于酒色,以賈似道有定策功,授太師,遂專制國命,有言邊事者,輒加貶斥,由是朝政日壞,邊事日急,無敢言者。咸淳九年,襄陽、樊城相繼為元兵攻陷,朝野震恐,國勢益危。十年七月卒,年三十五。在位十一年。見《宋史·度宗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蒙古弘吉剌氏。納陳子。世祖時襲萬戶。至元二十四年,從帝討叛王乃顏,以功封濟寧郡王。次年,與玉速帖木兒等討叛王哈丹禿魯干,殲其眾,賜名按答兒禿那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9—1333 【介紹】: 元撫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穎悟,既長,博通經傳。宋咸淳間舉進士不第,還居草屋,學者稱草廬先生。元世祖遣程鉅夫求賢江南,起至京師,尋以母老辭歸。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以疾去。武宗即位,召為國子監(jiān)丞,升司業(yè),遷翰林學士。泰定帝時為經筵講官,修《英宗實錄》,命總其事。實錄成,復棄官歸。四方士負笈來學者,常不下千數百人。少暇,即著書。有《易纂言》、《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春秋纂言》、《吳文正集》等。
元詩選
澄字幼清,晚稱伯清,撫州崇仁人。生三歲,授詩成誦。五歲,日記千馀言。弱冠領鄉(xiāng)薦,避地布水谷,纂次諸經,修正大、小《戴記》。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求賢江南。徵至京師,以母老辭歸。大德初,起應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學副提舉,三月移疾去。至大初,召為國子監(jiān)丞?;蕬c改元,進司業(yè),謝歸。諸生有不謁告而從之南者。英宗即位,拜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泰定初,為講官,《英宗實錄》成,亟命小車出都,遣官驛追不及,加授資善大夫。卒年八十五,贈江西行省左丞臨川郡公,謚文正。有《草廬集》詩四卷。先生雅好邵子書,故其詩多近之。其句法超逸處,如「喬木嘯清風,寒花醉香露」。「窗紅開曉沴,草碧驗春溫」?!溉硕ɑ[聲寂,天旋斗柄移」。又《述懷》云:「懸知海上三山客,塵視人間萬戶侯?!埂额}大乾廟壁》云:「身合沈江甘殉楚,心知蹈海勝歸秦?!埂渡炙帯吩疲骸笢\潮半醉流霞暈,清印初昏淡月痕?!咕闱逋窨烧b也。先生嘗作草屋數間,題其牖曰:「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師表?!钩涛膽椫湟猓}之曰「草廬」。故學者稱草廬先生。初自京師歸,廷中老成及宋之遺士在者,皆感激賦詩餞之。趙文敏公孟頫獨書朱子與劉屏山所和詩三章以贈,識者嘆之。先是許文正公倡教于北,而先生崛起于南。道統(tǒng)淵源,互相提唱。又不系乎詞章之工拙也。
詞學圖錄
吳澄(1249-1333) 字幼清。追封臨川郡公,謚文正。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一生以斯文自任,四方之士負笈從學者,不下千數百人,與許衡并為當時儒宗。有《吳文正集》、《草廬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5—1333 【介紹】: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于學問。世祖至元中為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于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為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guī)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yōu)游鄉(xiāng)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元詩選
伯啟,字士開,濟寧碭山人。至元中,薦除冀州教授,改江陰路經歷,累遷集賢侍讀學士,進御史臺侍御史,出廉訪浙西,遂引年歸。鄉(xiāng)人賢之,表所居為曹公里。天歷初,起使淮東,拜陜西諸道行臺御史中丞。喟然曰:「吾年且八十,尚忘知止之戒乎!」辭疾不起,天下之士高之。至順三年,子震亨歿于常州,伯啟往拊之。其明年卒,年七十九。贈河南行省左丞,追封魯郡公,謚文貞。所著詩文有《漢泉漫稿》十卷,子復亨所編。士開弱冠,從學于李文正公謙。其筮仕幕僚,江南初定,里居鄉(xiāng)寓,大夫士殷集,公馀每與陸憲使垕、史總管孝祥、陸文圭輩講磨義理,詩詠酬答,未嘗廢滯府事也。遭遇承平,揚歷清望,宦轍所至,多寄寓紀述之辭。如《村居》云:「露坐分藜榻,郊行解葛衣?!埂端迏瘟骸吩疲骸稿熜碌晟?,斜月舊河山?!埂顿浿芸缮健吩疲骸噶⒄勄Ч乓猓家簧g?!埂都蜗榈乐小吩疲骸阜e水不勝流水碧,遠山翻比近山青?!埂多l(xiāng)飲禮罷次諸公韻》云:「十年人事成今古,數老天留載典刑?!埂冻埂吩疲骸溉q關心如昨日,平明回首又東風?!埂督幵亼选吩疲骸干缴ぶ晷?,岸痕齊剝記潮生?!箽W陽文公以為思致敏贍,襟韻朗夷。臨文抒志,造次天成。斯足以稱其為人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6—1327 【介紹】: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為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謚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元詩選
桷字伯長,慶元人,宋同知樞密院事韶之曾孫也。童子時有能文名,部使者舉茂才異等,授麗澤書院山長。大德初,閻復、程文海、王構交薦之,改翰林國史院檢閱官。時初建南郊,疏十議以進。禮官推其博,多采用者。擢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累進翰林待制、集賢直學士,同修國史。至治元年,遷侍講學士。泰定初辭歸,卒年六十有一。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追封陳留郡公,謚文清。伯長初師事剡源戴帥初。稍長,在王深寧之門,復從舒岳祥游。家固多藏書,又親見中原文獻,其學最為有本。及在詞林,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家居以后,修辟南園故址,結小亭,讀書其中。翰墨所傳,極于海內。所著有《易說》、《春秋說》及《清容居士集》五十卷。元興,承金宋之季,遺山元裕之以鴻朗高華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劉夢吉之徒繼之。故北方之學,至中統(tǒng)、至元而大盛。趙子昂以宋王孫入仕,風流儒雅,冠絕一時。鄧善之、袁伯長輩從而和之,而詩學又為之一變。于是虞、楊、范、揭,一時并起,至治、天歷之盛,實開于大德、延祐之間。伯長沒后二十馀年,會修宋、遼、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國遺文故事,惟袁氏所傳為最多。故家文物,萃于東南,百年以來,流風未墜,論者以伯長實有功焉,良不誣也。
詞學圖錄
袁桷(1266—1327)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有《清容居士集》。
甬上耆舊詩·卷三
字伯長,袁氏最為世族。公少負異才,讀先世遺書,至窮日夜。初事戴剡原,稍長,在王深寧先生之門,復從舒岳祥游,盡傳諸公之學。既家有賜書,又親見中原文獻,得接風流,故其學最為有本。以辟茂異,授麗澤書院長,用薦入國史院,歷翰林院直學士、侍講。早引年歸里。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議,纂脩三朝大典,酌定憲令,疏請購宋、遼、金三代遺書,一時制詞、碑版、高文典冊,多出公手。家居以后,脩辟南園故址,結小亭,讀書其中。翰墨所傳,極于海內。卒年六十二,贈行參知政事陳留郡。公自宋南渡,而后吾鄉(xiāng)學者以多識相尚。文清得王氏之傳,其于近世禮樂之因革,官閥之選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諸家之略錄,俱能溯源執(zhí)本,得其旨歸。浙河以東,于斯為盛。公嘗言:余少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屢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公所自責,俱深中學者之弊,故具述之。至公歿二十馀年,會脩宋、遼、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國遺文故事,唯公家上藏書數千卷,足備典實,至今袁氏尚盛。余初選此集,其后人即手鈔世,傳遺草見示,數百年文獻未墜于地,斯可謂故家矣。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長,慶元人。舉茂才異等授麗澤書院山長以薦累擢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歷侍講學士卒謚文清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8—1330 【介紹】: 元汶上人,字子貞,號超然。幼嗜學,讀書常達通宵。始為鎮(zhèn)江路學正,以閻復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轉中書省右司掾,與元明善、張養(yǎng)浩號為“三俊”。英宗時,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學士。至治三年,鐵失在上都殺英宗,其黨召兩院學士北上,元用獨不行。鐵失敗,人皆稱其有先見之明。泰定帝時官至翰林侍講學士,兼經筵官。預修仁宗、英宗兩朝實錄,奉旨纂集法令為《通制》,譯《貞觀政要》為蒙古文。凡大制誥,多出其手。卒謚文獻。有《超然集》。
元詩選
元用,字子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元用幼讀書,常達曙不寢,父憂其致疾,止之,輒以衣蔽窗默觀之。始以鎮(zhèn)江路儒學正,考滿游京師。翰林承旨閻復大奇之,因薦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御史臺辟為掾史,轉中書省右司掾。與清河元明善、濟南張養(yǎng)浩同時號為三俊。除應奉翰林文字,遷禮部主事,改尚書省右司都事,轉員外郎。及尚書省罷,退居任城,久之,齊、魯間從學者甚眾。延祐六年,授太常禮儀院經歷,屬英宗銳意禮樂,其儀注制度,率所裁定。授翰林待制,升直學士。泰定三年,授太子贊善,轉禮部尚書,兼經筵官,尋拜翰林侍講學士,預修仁宗、英宗兩朝實錄。天歷二年卒,贈正奉大夫、江浙等處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東平郡公,謚文獻。詩文四十卷,號《超然集》。戴表元稱其文曰:屬辭莊、屈之潔,析理孟、荀之達,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9—1329 【介紹】: 元寧國宣城人,字仲章,號云林。十歲能屬文。初為池州齊山書院山長。成宗時中書奏授太常奉禮郎,上書言禮制,朝廷多采其議。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轉應奉翰林文字,累拜集賢直學士。有《云林集》。
元詩選
奎字仲章,寧國路宣城人。自少以文學名,檄為池州路齊山書院山長。秩滿,授太常奉禮郎,擢應奉翰林文字,兼國史編修。延祐初,遷江西等處儒學提舉,入為翰林待制。至治初,以母年垂九十,謁告歸。益治園池,蒔花木,筑亭曰「愛日」。兄弟奉母游宴其間,鄉(xiāng)人榮之。泰定中,母憂服闋,拜集賢直學士。天歷改元,命代祠北岳、濟淮、南鎮(zhèn)。其明年春,還自會稽,以疾歸故里之南湖,至秋疾愈。十月朔旦早作,謂猶子師文曰:「吾夜夢作詩,有『竹樹蕭蕭夾泉石』之句。其末云『九轉丹成生羽翼』,是何祥也?」語已,泊然而逝,年六十一。贈翰林直學士,追封廣陵郡侯,謚文靖。仲章為文,閎放俊傀,不狃卑近。大德中,朝廷方議行郊祀禮,諸大臣以仲章識鑒清遠,引置禮屬,多所討論。其在詞林,與元復初、袁伯長、鄧善之、馬伯庸、王繼學、虞伯生輩相唱和,皆一時豪俊聲名之士。晚年萃擷諸禮書,欲定為一家言而未竟。所著詩文有《云林小稿》、《聽雪齋紀》、《青山謾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錄》、《南州紀行》,凡百二十卷,悉藏在秘府。明弘治間,曾孫吏部郎元禮編其所存者曰《云林詩集》,刊行于世。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仲章,宣城人。元初官集賢直學士。有云林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9—1322 【介紹】: 元大名清河人,字復初。諸經皆有師法,尤深于《春秋》。早年游吳中,以薦為安豐、建康兩學正。辟掾行樞密院,僉院事董士選待之若賓左。仁宗即位,升翰林直學士。詔以蒙古文節(jié)譯《尚書》有關政要者。延祐二年,始會試天下進士,首充考試官;廷試,又為讀卷官。所取士后多為名臣。累官翰林學士,卒謚文敏。早歲以文章自豪,出入秦、漢間,晚益精詣。有《清河集
元詩選
明善,字復初,大名清河人。讀書過目輒記,尤深于春秋。弱冠游吳中,浙東使者薦為安豐、建康兩學正,累辟掾臺省,坐誣免。僑寓淮南,仁宗居東宮,首擢太子文學,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遷侍讀學士。延祐間,改禮部尚書,擢參議中書省事,復入翰林。歲終,拜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召為集賢侍讀學士,進翰林學士。至治二年卒于位,年五十四,贈資善大夫、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謚文敏。復初早以文章自豪,晚益精詣,吳伯清稱其文脫去時流畦徑,而追古作者之遺。馬伯庸亦謂公文刻而不見其跡,新而必自己出。蔚乎其華敷,鐄乎其古聲,倡古學于當世,為一代之文宗者,柳城姚燧暨公而已。初,復初在江西金陵,每與虞伯生劇論,相得甚歡。至京師,乃復不能相下。真人吳閑閑與復初交尤密,嘗求作文。既成,謂閑閑曰:伯生見吾文,必有譏彈,為吾治具,招伯生來觀之。明日,伯生至,復初出文問何如?伯生曰:公能從集言,去百有馀字,則可傳矣。復初即泚筆屬伯生,凡刪百二十字,而文益精當,復初大喜,乃歡好如初。伯生亦嘗謂復初文章發(fā)揚蹈厲,藐視秦漢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湖州安吉人,字德庸。為建昌路司獄。有重囚將刑,時中察其冤,白于上,后罪人捕獲,囚遂得釋。累遷福建廉訪、都水監(jiān)丞。時河南王堰水轉磨,民患之。訴于朝,命臺省按治,皆畏不敢言。時中獨命毀之。大長公立南游,乘豪民巨舫,鉦鼓而行,時中以為非法,請更乘驛。官至秘書少監(jiān),封吳興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