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quán)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
全宋詩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zhuǎn)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zhuǎn)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zhuǎn)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zhuǎn)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quán)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普州安岳人,字叔明。仁宗慶歷六年進士。任晉原令,累官知梓州。神宗熙寧末,范純?nèi)蕩洃褢c,有訟純?nèi)什环ㄕ撸t系寧州,命如晦往訊之,力辨其誣。富弼、韓縝有詩稱述其事。
全宋詩
馮如晦,字叔明,普州安岳(今屬四川)人(《鶴山大全集》卷三九《綿州通判廳二賢祠堂記》)。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清道光《安岳縣志》卷九)。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為陜西提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為永興軍路提刑(同上書卷四一一、四一五)。六年,為左朝議大夫、戶部郎中(同上書卷四五七)。七年,為集賢校理、知梓州(同上書卷四七四)。
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馮如晦,字叔明,安岳(今四川安岳)人。慶歷中舉進士,治平中為晉原令,遷中都外郎。熙寧末、元豐初,為御史臺推直官。元祐中,歷永興軍路提刑、夔州路轉(zhuǎn)運使、戶部郎中。七年,以集賢校理知梓州。見文同《丹淵集》卷三九《秘書丞馮君墓志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四、四一一、四五七、四七四、四八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陳州宛丘人,字幾道。黃孝先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官新蔡令,逢歲兇,賑民全活甚眾。累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上言開封府當受部民訴常平事,且直賈蕃被誣之獄。歷知蔡州、濮州,卒。
全宋詩
黃好謙,字幾道,浦城(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神宗熙寧初除監(jiān)察御史,通判潁州、大名府。哲宗初,為駕部郎中。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濮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六)。改知潁州,未赴,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傳。
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黃好謙,字幾道,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進士,除新蔡令。熙寧中,官著作佐郎,登對受神宗與王安石賞識,命編修中書條例。遷太常丞,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以母老自請,權(quán)通判潁州。七年,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領京西轉(zhuǎn)運使事。元豐中,歷三司判官;六年,自司勛郎中出知蔡州;八年,入為駕部郎中。元祐二年,出知濮州,改潁州,未赴而卒,年六十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二、二三三、二五七、三〇八、三三九、三五八、三九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唐淑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陵人,字士憲。唐介子。第進士。官殿中丞。神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河北饑,流民就食京師,條三策上之。滕元發(fā)為中丞,淑問力數(shù)其短,帝以為邀名,出判復州。久之,提點湖北刑獄,言新法不便,黜知信陽軍,以病免官。后起知宣州,入為吏部員外郎,又引疾求外,降監(jiān)撫州酒稅。哲宗立,召為左司諫,以病致仕卒。
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唐淑問(?——一○八六),字士憲,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介子。第進士,官殿中丞。神宗時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后出判復州,久之,知真州,提點湖北刑獄,言新法不便,乞解使事,黜知信陽軍。數(shù)年起知宣州,徙湖州,入為吏部員外郎,降監(jiān)撫州酒稅。哲宗立,以司馬光薦,召為左司諫,尋卒。《宋史》卷三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 【介紹】: 宋高郵人,字伯易。崔希甫孫??诔?,博覽群書,過目不忘。歐陽修得其所作《感山賦》,示韓琦,琦上之英宗,授國子直講,不就。王安石當國,獻《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安石延與語。召對,擢光祿丞,知陽武縣。尋薦為御史。后歷兵、禮部郎中,知潁、潤、宣、通四州。致仕卒。
全宋詩
崔公度(?~一○九七),字伯易,高郵(今屬江蘇)人。以父蔭為三班差使。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授和州防禦推官,充國子監(jiān)直講(《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五)。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知陽武縣。九年,自館閣??睘闄z正中書禮房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二七七)。元豐元年(一○七八),同知禮院(同上書卷二九二)。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潤州。紹圣二年(一○九五),知宣州。四年,知通州,請管勾崇禧觀,尋致仕,卒(同上書卷四六五、四八四、四八九)。有《曲轅集》四十篇,二賦百詠(明嘉靖《惟揚志》卷二二),已佚。《宋史》卷三五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三
崔公度(?—一○八九),字伯易,高郵(今江蘇高郵)人。用父任,補三班差使。治平二年授和州防禦推官、充國子監(jiān)直講,以母疾辭。王安石當國,獻《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召對,進光祿丞,知陽武縣。熙寧六年,充館閣??薄>拍?,為檢正中書禮房公事。元豐初,為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除禮部郎中。元祐六年,充徐王府侍講,閏八月,出知潤州。八年,加直龍圖閣,改知宣、通州。紹圣四年七月,管勾崇禧觀,尋致仕。八月卒。《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7—1094 【介紹】: 宋河南偃師人,字公掞。朱景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少從孫復學,后師事程頤,時稱洛黨之魁。歷知數(shù)縣,為慶州判官。神宗熙寧末,以言新法不便,為簽書河陽判官。哲宗立,司馬光薦為左正言。首請罷提舉常平司及青苗、保甲等法,又劾新黨章惇、蔡確等。累官給事中,后落職知亳州,徙潞州。
全宋詩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偃師(今屬河南)人,景子。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調(diào)萬年主簿。神宗時簽書河陽判官。哲宗即位,為左正言,除侍御史,再拜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以集賢殿修撰出知亳州,歲馀徙知潞州。紹圣元年卒,年五十八。死后入元祐黨籍。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三《集賢院學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河南偃師(今河南偃師)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調(diào)萬年主簿,歷四縣令。元豐八年,以司馬光薦召為左正言,言事無所畏避。元祐元年,遷左司諫。二年,改左司員外郎,十月,遷太常少卿。四年,拜侍御史,為右諫議大夫。五年,遷給事中。乞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同州,改亳州。六年正月召還,復為給事中。坐罪復落職守亳,歲馀,徙潞州,加集賢院學士。紹圣元年卒于任,年五十八。紹圣中入元祐黨籍,追貶柳州別駕?;兆诹ⅲ瑥推涔?。著有《奏議》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8—1097 【介紹】: 宋京兆武功人,字景叔。英宗治平二年進士。嘗學于張載。趙卨帥延安,辟為屬。哲宗元祐二年,累擢軍器監(jiān)丞。吐蕃酋長鬼章青宜結(jié)據(jù)洮州,師雄率種誼、姚兕分兵進擊,破洮州,俘鬼章。歷陜西轉(zhuǎn)運副使、衛(wèi)尉少卿。上《紹圣安邊策》,陳慶歷以來防條得失及御敵之要。進直龍圖閣。官終知陜州。有文集。
全宋詩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雍正《陜西通志》卷三○),調(diào)儀州司戶參軍。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遷德順軍判官、潁州軍事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五年,為陜西轉(zhuǎn)運判官、提點秦鳳路刑獄。七年,除祠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權(quán)陜西轉(zhuǎn)運使。紹圣二年(一○九五),知邠州,改知河中府。三年,權(quán)知秦州兼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移知陜州。四年,卒,年六十。事見《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引《畫墁集·游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五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東南)人。從張載學,治平元年舉進士第一,授儀州司戶參軍,熙寧四年遷德順軍判官。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會吐蕃寇邊,使熙河,佐邊帥劉舜卿破敵有勞,遷陜西轉(zhuǎn)運判官。五年,移秦鳳路提點刑獄公事,遷承議郎。七年,除祠部員外郎,改工部,以集賢校理權(quán)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祐九年,遷朝奉郎,除衛(wèi)尉少卿。紹圣二年,出知邠州,改守河中。三年春,遷直龍圖閣、權(quán)知秦州、兼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未幾改帥熙河。四年,卒于陜州任上,年六十。著有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見《游師雄墓志銘》(《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宋史》卷三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進伯,一作晉伯。呂大防兄。仁宗皇祐間進士。為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陳五不可,因罷不遣。歷知代州、石州,屢駁折契丹求地使者。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上生財養(yǎng)民十二事。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紹圣中知渭州,與章惇議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全宋詩
呂大忠,字進(或作晉)伯,藍田(今屬陜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嘉慶《藍田縣志》卷六)。為華陰尉、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東都事略》卷九一本傳)。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四之二六),歷知陜州、秦州、渭州、同州。紹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二)。有《輞川集》五卷、奏議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一五一○
呂大忠,字進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呂大防之兄?;实v中進士,為華陰尉、晉城令、提舉永興路義勇、簽書定國軍判官。熙寧中,被命與劉忱使契丹,會遭父喪,起復,知代州、石州。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徙淮西提點刑獄。元祐初,歷工部郎中、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知陜州,繼知秦州。紹圣二年,加寶文閣待制、知渭州。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著有《呂氏鄉(xiāng)約》。《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9—1116 【介紹】: 宋壽州人,字原明。呂公著子。少師焦千之、石介、胡瑗,后復師程顥、程頤、張載。棄科舉,一意古學。以蔭入官,管庫近十年,后除兵部員外郎。哲宗紹圣初,出知懷州。坐元祐黨貶和州居住?;兆诩次唬獑沃?,召為光祿少卿。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邢州。有《呂氏雜記》。
全宋詩
呂希哲,字原明,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公著長子。學者稱滎陽先生。以蔭入官,為崇政殿說書。哲宗紹圣初,出知太平州(《紫微詩話》)。會黨論起,以秘閣校理知懷州,俄謫居和州。元符末,起知單州(同上書)?;兆诔?,召為秘書少監(jiān),改光祿少卿,以直秘閣知曹州。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領宮祠,羈寓淮、泗間十馀年,卒。今存《呂氏雜記》二卷。事見《伊洛淵源錄》卷七,《宋史》卷三三六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四
呂希哲,字原明,公著子,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少從焦千之、孫復、石介、胡瑗學,復從二程、張載游。不事科舉,以蔭入官,久滯管庫,乃判登聞鼓院。元祐六年為兵部員外郎;七年,以范祖禹薦,為崇政殿說書;八年擢右司諫。紹圣黨論起,分司南京,居和州?;兆诔?,召為秘書少監(jiān),或以為太峻,改光祿少卿。力請外,以直秘閣知曹州。崇寧元年黨禍再起,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為宮祠,羈寓淮泗十馀年,卒。著有《發(fā)明義理》(存)、《呂氏雜記》(存)。《宋史》卷三三六《呂公著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石麟之,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神宗元豐中,通判壽州(《續(xù)會稽掇英集》卷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海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六年,為開封府推官(同上書卷四五四)。
宋登科記考
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实v元年(1049年)進士。仕至太常博士、壽州通判。
宋登科記考
字南叔。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仕至太常丞、知兗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伯虎,字炳之,福清(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授建州司理參軍(清乾隆《福清縣志》卷一四)。神宗熙寧中為太常博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校書郎(同上書卷四○七)。三年,知饒州(同上書卷四○八)。六年,為刑部員外郎、都官郎中(同上書卷四五七)。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陟臣,字希叔(《麈史》卷二),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九)。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官檢正中書吏房、刑房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八),權(quán)發(fā)遣兩浙路提點刑獄(同上書卷二九二)。四年,為度支判官(同土書卷三一二)。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右司郎中(同上書卷四○二)。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韓正彥,字師德(一作思德),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琦兄璩之子。初授將作監(jiān)主簿,嘉祐中知昆山縣,浚塘七十里,得膏田數(shù)百頃。屢遷光祿寺丞、大理寺丞。熙寧中為比部員外郎、提舉兩浙路常平等事,提點河北路刑獄。元豐官制行,為倉部郎中。元祐中歷鴻臚少卿、司農(nóng)少卿、少府監(jiān)、鴻臚卿,一知曹州、兩知滄州,又為河東、河北轉(zhuǎn)運使,加直秘閣。見韓琦《安陽集》卷四六《五兄著作墓志銘》、《侄孫四殤墓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六、二七六、三三五、三六八、四○二、四二九、四五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吳郡志》卷一二等。
何洵直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何洵直,字邦彥,治平四年進士。元豐元年任御史臺主簿、著作佐郎。十一月,除詳定正旦御殿儀注所檢討官。二年十月,為秘閣校理。三年七月,兼詳定官制所檢討文字,擢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改司勛員外郎。四年八月,除秘書郎,尋罷,以考功員外郎知楚州。所著有《禮說》一卷、《禮文》三十卷(與蔡確同著)。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禮一之三二、職官五六之一、職官六六之三六、選舉三三之一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七、二九四、三四八、四三一,《宋史》卷二○二、二○四,《吳興備志》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1—1113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仲馮。劉敞子。舉進士。神宗時歷官集賢校理、國史院編修官,坐事謫監(jiān)陳州糧料院。久之為吏部員外郎。哲宗元祐中官至簽書樞密院事。紹圣初罷知成德軍,改定州,徙成都府。入元祐黨,責郴州居住,再貶隰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兆诹?,復職。崇寧初再奪職,貶居沂、兗州,以赦得歸。有《自省集》。
全宋詩
劉奉世(一○四一~一一一三),字仲馮,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敞子。第進士。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同編修《經(jīng)武要略》,兼刪定諸房例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六)。四年,檢詳樞密院吏房文字,改刑房(同上書卷二二七、二四一)。元豐元年(一○七八),直史館,為國史院編修官,以事謫監(jiān)陳州糧料院(同上書卷二八七)。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權(quán)樞密都承旨。四年,為戶部侍郎(同上書卷四三○)。五年,改吏部侍郎,權(quán)戶部尚書(同上書卷四四三、四五三)。七年,拜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紹圣元年(一○九四),出知成德軍,改定州,逾年,知成都府(本集《過都》詩序)。明年,以元祐黨人責分司南京,居郴州(本集《郴州》詩序)。四年,貶隰州團練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三)。徽宗立,盡還官職,知定州、大名府、鄆州。崇寧初,再奪職,責居沂袞,以赦得歸。政和三年,卒,年七十三。事《東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一九有傳?!⒎钍涝?,以清乾隆十五年水西劉氏刻本《新喻三劉文集·自省集》為底本。另輯得集外詩二首,合編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