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18—1079 【介紹】: 宋梓州永泰人,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世稱石室先生、錦江道人。仁宗皇祐元年進(jìn)士。歷知陵、洋、湖州。與司馬光、蘇軾相契。工詩文,善篆、隸、行、草、飛白,尤長于畫竹。有《丹淵集》。全宋詩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與可,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jìn)士,初仕邛州軍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調(diào)靜難軍節(jié)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試館職。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漢州。三年,遷知普州。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禮院。因議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興元府、洋州。元豐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陳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詩外尤以墨竹知名,畫家稱文湖州竹派。后人編有《丹淵集》四十卷,拾遺二卷,附范百祿所撰墓志及家誠之所撰年譜?!?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三有傳?!∥耐姸?,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毛晉汲古閣重刊明萬歷三十八年吳一標(biāo)刻《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為底本,參校明萬歷四十年蒲以懌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淵集》(簡稱新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簡稱梁校,藏南京圖書館),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閣本(簡稱傅校,藏北京圖書館)。另輯錄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九八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北)人。漢文翁之后,世稱石室先生?;实v元年進(jìn)士,授邛州軍事判官;至和元年代還,再調(diào)靜難軍節(jié)度判官。嘉祐四年,召試館職,判尚書職方,兼編校史館書籍。歷通判邛州、漢州,知普州、陵州、興元府、洋州。官至尚書司封員外郎、集賢校理。元豐元年被命知湖州,明年,途經(jīng)陳州卒,年六十二。事跡見范百祿《文公墓志銘》(《丹淵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45—1105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進(jìn)士。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初,教授北京國子監(jiān),才能為文彥博所重。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哲宗立,累進(jìn)秘書丞兼國史編修官。紹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等安置?;兆诩次唬鹬街?,復(fù)謫宜州。工詩詞文章,受知于蘇軾,與張耒、晁補(bǔ)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論詩推崇杜甫,講究修辭造句,強(qiáng)調(diào)“無一字無來處”,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擅長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黃先生文集》等。全宋詩
黃庭堅詩,以《武英殿聚珍版書》所收《山谷詩注》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刊《山谷詩注》(簡稱宋本;殘存三卷,藏北京圖書館),元刻《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元本;殘存內(nèi)集十六卷,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黃先生文集》(簡稱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詩注》(簡稱影元本),明嘉靖間蔣芝刊《黃詩內(nèi)篇》十四卷(簡稱蔣刻本)、明版《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簡稱明大全本;此書與蔣刻本并藏北京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山谷集》(簡稱山谷集)、清光緒間陳三立覆宋刻本(簡稱陳刻本)。并參校乾隆間翁方綱校樹經(jīng)堂本(簡稱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語稱翁校)。《內(nèi)集》《外集》的編年說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別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據(jù)《四庫全書·山谷集》所附黃??《山谷年譜》拾補(bǔ),分別系于詩題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語、手跡、石刻及版本文字異同的注釋文字,酌予保留?!?a target='_blank'>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騷體詩及偈、贊、頌(其中多為六言或七言詩)等,參校明弘治葉天爵刻、嘉靖喬遷重修本(簡稱明本),編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從他書中輯得的集外詩和斷句,編為第四十九卷。詞學(xué)圖錄
黃庭堅(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江西詩派宗主。宋宋四大書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黃庭堅(1045—1105) 北宋詩人、書法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jìn)士,哲宗時為校書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貶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別駕,處世泊然不以迂謫為意。其詩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調(diào)獨特與蘇軾齊名,并稱“蘇黃”,為江西詩派開山祖師。其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書家。有《山谷集》《豫章黃先生詞》等。元祐年間(1086—1094),多次游覽黃鶴樓及南樓,曾作《鄂州南樓書事》四首等。其中“江東湖北行畫圖,鄂州南樓天下無”為黃鵠山南樓自宋以來見稱于世的名句。黃鶴樓古碑廊現(xiàn)存諸可權(quán)集黃庭堅墨跡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聯(lián)語碑”。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舉進(jìn)士第,調(diào)葉縣尉。神宗熙寧五年除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豐三年改知吉州太和縣,六年調(diào)監(jiān)德州德平鎮(zhèn)。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擢起居舍人、秘書丞等。紹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黨謂其修《實錄》「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還,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羈管宜州。崇寧四年卒于貶所,年六十一。庭堅工詩,主學(xué)杜甫,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善草書、行書,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外集》、《別集》、《遺文》、《山谷老人刀筆》、《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跡見黃?《山谷年譜》、《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舒州人,字元中。哲宗元祐三年進(jìn)士。工書。善論人物。與李公麟、李亮工共為山澤之游,號龍眠三李。全宋詩
李沖元,字元中,號龍眠道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公麟族子。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jìn)士。善論人物,與李公麟、李亮工共號龍眠三友(以上《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九九)。曾典獄宜春(《山谷集》卷一三《李元中難禪閣銘序》)。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李沖元,字元中,自號龍眠道人,舒州(治今安徽潛山)人。少年豪邁,善論人物,工書翰,追蹤鐘王。與從兄李公麟、公麟之弟亮工同登元祐三年進(jìn)士第,共為山澤之游,時稱「龍眠三李」。沖元后為宜春決曹掾,作《鞫城》等十一銘。元符中又為袁州吏。見《山谷全書·正集》卷二一、《別集》卷八,《揮麈三錄》卷二,《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九九,《宋詩紀(jì)事小傳補(bǔ)正》卷二,及所撰《蓮社圖記》。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德操,號倚松道人。曾為曾布客,后投書曾布論新法是非,不合,遂落發(fā)為僧,更名如璧。初在靈隱,晚主襄陽天寧寺。以博學(xué)能文見稱,尤長于詩。有《倚松老人集》。全宋詩
饒節(jié)(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少業(yè)儒,以詩游謁仕宦間。神宗時曾致書曾布,議論新法不合。后落發(fā)為僧,法名如璧,自號倚松道人,駐錫杭州靈隱寺,晚年主襄陽天寧寺,又居鄧州香嚴(yán)寺。為青原下十四世,香嚴(yán)海印智月禪師法嗣。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五。詩屬江西詩派,有《倚松集》十四卷(《宋史·藝文志》),已佚。《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倚松集》二卷,有南宋慶元五年(一一九九)刻本(今殘存八葉,藏上海圖書館),世以抄本流傳。事見清光緒《撫州府志》卷八三,《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埞?jié)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倚松詩集》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抄本(簡稱朱本)、吳允嘉抄本(簡稱吳本)。新輯集外詩和斷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一○八
饒節(jié)(一○六五——一一二九),字德操,一字次守,自號倚松老人,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嘗為曾布客,投書布論新法非是,不合。后為僧,法名如璧,掛錫靈隱,晚主襄陽之天寧寺。詩入江西派,今存《倚松老人集》二卷。事跡見《嘉泰普燈錄》卷一二《倚松如璧禪師傳》。
人物簡介
如璧(一○六五——一一二九),本名饒節(jié),字德操,號倚松道人,撫州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原為士,善詩。后之谷城香嚴(yán)寺,聽海印說法而悟,于是落發(fā)為僧。為江西詩派中人,作有《倚松老人詩集》,今存。見《嘉泰普燈錄》卷一二。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如璧,字倚松。姓饒氏,臨川人,原名節(jié),字德操,以文章著稱。曾子宣丞相禮為上客,陳了翁諸人皆與之游。往來襄鄧間,頗有宦意。遇白崖長老,與之語,欣然有得。嘗令仆守舍,歸見其占對異常,怪而問之,仆曰:“守舍無所用心,聞鄰寺長老有道價,往請一轉(zhuǎn)語,忽覺身心泰然,無他也?!钡虏倏辉唬骸盃柲苁牵夷瞬荒?,何哉?”徑往白崖問道,八日而悟,盡發(fā)囊橐,與其仆祝發(fā)為浮圖。
人物簡介
【生卒】:1074—? 【介紹】: 宋常州無錫人,字陽秋,號清素道人。尤輝從兄。以母死于劍,戒家人不得殺牲,人殺者亦不食。從弟輝官顯,得推恩進(jìn)名,不應(yīng),布衣終身。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廬州舒城人,字閎休,一字美成,號散翁。神宗元豐八年進(jìn)士。歷知巢縣、郴州。高宗建炎初知袁州,以本分教民,有治績。致仕寓居宜春。喜為詩,時號阮絕句。亦以能詞見稱。有《郴江百詠》、《詩話總龜》、《松菊集》。全宋詩
阮閱,字閎休,一字美成,號散翁,又號松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jìn)士(清康熙《舒城縣志》卷一二),初為錢塘幕官(《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一)。曾自戶部郎責(zé)知巢縣(《輿地紀(jì)勝》卷四五)?;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獣x陵縣(《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間知郴州(明萬歷《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齋讀書志》附志二)。著有《巢令君阮戶部詞》一卷(《皕宋樓藏書志》卷一一九),《總龜先生松菊集》五卷(《郡齋讀書志》附志二),均佚;《詩話總龜》、《郴江百詠》,行于世。阮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郴江百詠》為底本,參校明萬歷《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編宜秋館本《郴江百詠輯補(bǔ)》(簡稱宜秋館本)等,編為第一卷;諸書散見的阮詩編為第二卷。
人物簡介
本明道人(?~一一四○),號明室。自機(jī)契天寧克勤禪師,遍參名宿,皆蒙印可。為南岳下十五世,天寧克勤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十年卒?!?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五、《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90—1138 【介紹】: 宋洛陽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號簡齋。陳希亮曾孫。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xué)博士。金兵破開封,避亂南下。高宗紹興元年至行都紹興,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參知政事。工詩,初學(xué)黃庭堅、陳師道,后師杜甫,抒寫家國之感,傷時恨別,悲壯蒼涼。后人推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亦能詞。有《簡齋集》、《無住詞》。全宋詩
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學(xué)博士、著作佐郎(《容齋四筆》卷一四)。謫監(jiān)陳留酒稅。南渡后,避亂襄漢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遷中書舍人,兼掌內(nèi)制。拜吏部侍郎,改禮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為給事中(宋《嘉泰吳興志》卷一四)。以病告,提舉江州太平觀。復(fù)為中書舍人。六年,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七年,為參知政事。八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湖州,因病,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陳公資政墓志銘》)。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一卷傳世。《宋史》卷四四五有傳?!£惻c義詩,以元刻《增廣箋注簡齋詩集》(此本為瞿氏鐵琴銅劍樓舊藏,《四部叢刊》據(jù)以影印,舊說宋刻,藏北京圖書館)及元抄《簡齋外集》為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鮮本《須溪先生評點簡齋詩集》(簡稱須溪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簡齋集》(簡稱四庫本)等。編為三十一卷。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xué)圖錄
陳與義(1090-1139) 字去非,自號簡齋。洛陽人。江西詩派代表作家。有《簡齋集》、《無住詞》。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號簡齋,又號無住道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歷太學(xué)博士、著作佐郎等。靖康之亂,避地襄漢,輾轉(zhuǎn)湖湘廣閩。紹興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出知湖州,復(fù)入為給事中,中書舍人,除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七年,拜參知政事。八年卒,年四十九。與義工詩,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著有《簡齋集》(存)、《無住詞》(存)、《陳簡齋內(nèi)外制》(佚)。見張嵲《陳公資政墓志銘》(《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傳,《遂初堂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