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9詞典 24分類詞匯 45
《國語辭典》:理則(理則)  拼音:lǐ zé
1.原理規(guī)則。如:「天地萬物各有生存理則,這正是自然奧妙的所在?!?br />2.邏輯。如:「做事要合乎理則,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語辭典》:論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論說道理,邏輯學(xué)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則辯證正誤的方法?!妒酚洝>戆似?。李斯傳》:「諫說論理之臣聞于側(cè),則流漫之志詘矣?!?br />2.照道理說?!都t樓夢》第二九回:「論理,我比不得別人,應(yīng)該里頭伺候。」《儒林外史》第九回:「論理,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該先到他家相見訂交。」
《國語辭典》:連珠(連珠)  拼音:lián zhū
1.連珠體的別名。參見「連珠體」條。
2.一種修辭方法。是以每一句結(jié)尾的語詞,作為下一句的開頭,使兩句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珠鍊串在一起般,故稱為「連珠」。
3.比喻密集而連續(xù)不斷。薛仁貴征遼事略:「百姓連珠兒納喊,太宗喝采不迭?!埂段拿餍∈贰返谖辶兀骸讣谞I埋伏盡起,槍聲如連珠一般?!?/div>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 gù
1.父親或母親去世?!睹献?。滕文公上》:「今言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問于孟子,然后行事。」《聊齋志異。卷一一。陳云樓》:「今遭大故,音耗遂梗,久不如黃省問?!?br />2.死期、死亡?!冻o。屈原。九章。懷沙》:「舒憂娛哀兮,限之于大故?!埂稘h書。卷六○。杜周傳》:「延年愚,以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棄也?!?br />3.重大的錯(cuò)誤?!墩撜Z。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br />4.充足條件。《墨子。經(jīng)說上》:「大故,有之必?zé)o然,若見之成見也?!?/div>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i gù
1.大略?!吨熳诱Z類輯略》卷五:「因言讀書用功之難,諸公覺得大故淺近,不曾著心?!挂沧鳌复蠊拧埂?br />2.特別。也作「大古」。
《國語辭典》:大古  拼音:dài gǔ
1.大扺、大概。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更問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明。賈仲名《金安壽》第三折:「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風(fēng)藥來也?!弧挂沧鳌复蠊省?。
2.總之。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兒嬌,我則愁腌日月沒柴沒米怎生熬泠?!乖?。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愛聽,大古似林風(fēng)瑟瑟,巖溜泠泠?!挂沧鳌复拧埂?br />3.特別。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四折:「我從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還有甚詞賦?!挂沧鳌复蠊省埂ⅰ复拧?、「待骨」、「特古」、「特故」。
《漢語大詞典》:大古
太古。儀禮·士冠禮:“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齊則緇之?!?鄭玄 注:“大古,指 唐 虞 以上?!?span id="aeywqxv" class="book">《荀子·非十二子》:“羣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順?!?唐 李白 《明堂賦》:“觀夫明堂之宏壯也,則突兀曈曨,乍明乍蒙,若大古元?dú)庵Y(jié)空。”
分類:太古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jiān)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后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么東西都能刺進(jìn)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后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則學(xué)上指不可同為真,亦不可同為假的概念或命題。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韓非子·難一:“ 楚 人有鬻楯與矛者,譽(yù)之曰:‘吾楯之堅(jiān),物莫能陷也?!肿u(yù)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焙笠浴懊瑯J(盾)”連舉比喻言語或行為相互抵觸,互不相容。魏書·李業(yè)興傳:“ 異 曰:‘圓方之説,經(jīng)典無文,何怪於方?’ 業(yè)興 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 梁 主《孝經(jīng)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楯?’”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曹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矛楯之極,則是非鋒起?!?/div>
《國語辭典》:小名  拼音:xiǎo míng
1.乳名、奶名,非正式的名字?!都t樓夢》第五回:「我的小名這里從無人知道,他如何知道得,在夢里叫將出來?」也稱為「奶名」、「乳名」。
2.對自己名字的謙稱。相對于大名而言。《老殘游記》第九回:「小名叫仲玙,家姊叫伯璠?!?/div>
《漢語大詞典》:辨說(辨説)
(1).辨析論述。禮記·仲尼燕居:“辨説得其黨?!?孔穎達(dá) 疏:“謂分辨論説、、、《樂》之等,各得其黨類,不乖事之義理。”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中:“執(zhí)事所以教,反復(fù)數(shù)百言,皆以未悉鄙人‘格物’之説,若鄙説一明,則此數(shù)百言,皆可以不待辨説而釋然無滯。”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 陽明 登壇講學(xué),反覆辨説‘良知’二字?!?br />(2).論辯。辨,通“ 辯 ”。《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今境內(nèi)之民及處官爵者,見朝廷之可以巧言辨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 宋 曾鞏 《亡兄墓志銘》:“有智策,能辨説,其貫穿反復(fù),人莫有能屈之者?!?br />(3).辯解,分辯。辨,通“ 辯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少卿一時(shí)心慌,不及問他從何而來,且自辨説道:‘我非忘卿,只因歸到家中,叔父先已別聘,強(qiáng)我成婚,我力辭不得。所以蹉跎至今,不能來你那里。’”
(4). 中國 古代邏輯名詞。指推理和論證。荀子·正名:“辨説也者,不異實(shí)名以喻動靜之道也?!?/div>
《國語辭典》:小故  拼音:xiǎo gù
1.小原因、小緣故。漢。賈誼《新書。卷四。鑄錢》:「凡治不得,應(yīng)天地星辰有動,非小故也?!埂度龂?。卷五一。吳書。宗室傳。孫靜》:「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埂端问贰>砣帕?。列傳。程松》:「時(shí)松知錢塘縣,諂事曦以結(jié)侂冑。侂冑以小故出愛姬,松聞,以百千市之,至則盛供帳,舍諸中堂,夫婦奉之謹(jǐn)?!?br />2.小過失、小過錯(cuò)?!杜f唐書。卷一七一。列傳。裴潾》:「禮敬宰輔,待以終始,內(nèi)能大斷,外寬小故?!埂端问?。卷三一四。列傳。范仲淹》:「太后受遺先帝,調(diào)護(hù)陛下者十馀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德?!?br />3.《墨經(jīng)》中的邏輯術(shù)語,即必要條件之一。同「大故」相對。《墨子。經(jīng)說上》:「小故,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
《國語辭典》:別名(別名)  拼音:bié míng
本名以外另取的名字。《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南朝宋。裴骃。集解:「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挂沧鳌竸e號」、「別字」。
《漢語大詞典》:說知(説知)
(1).亦作“ 說智 ”。古代墨家的認(rèn)識論術(shù)語。指由邏輯推理得來的知識。語出墨子·經(jīng)說上:“知,傳受之,聞也。方不障,説也。身觀焉,親也。”墨子·經(jīng)說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長。外,親智也;室中,説智也?!?秦牧 《藝海拾貝·鮮荔枝和干荔枝》:“而古代的墨家把知識來源分為三類,這就是‘親知’、‘聞知’和‘說知’……‘說知’是由前兩者推理而獲得的知識。”
(2).謂說給人聽,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張老 只得忍氣吞聲回來,與女兒説知。”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一折:“今日早朝下來,已與 曹子建 學(xué)士説知向上之事?!?span id="o8lusbk"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我得了此信,也甚歡喜,就帶了這封信,去到關(guān)上,給 繼之 説知?!?
《國語辭典》:直覺(直覺)  拼音:zhí jué
不經(jīng)由邏輯推理,而直接從心靈去感受、認(rèn)知的思維活動。如:「當(dāng)下,我就直覺到對方并無意續(xù)約?!?/div>
《漢語大詞典》:宗因
佛教因明學(xué)說中的第一和第二支。借指佛學(xué)邏輯。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寺塔記上》:“簷外垂青豆,經(jīng)中發(fā)白蕖,縱辯宗因袞袞,忘言理事如如?!?/div>
《國語辭典》:詭辯(詭辯)  拼音:guǐ biàn
詭異狡詐的辯說?!妒酚?。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也作「佹辯」。
《國語辭典》:通順(通順)  拼音:tōng shùn
文理通達(dá)順暢。如:「你這篇文章寫得很通順?!?/div>
《漢語大詞典》:病句
在語法或邏輯上有毛病的句子。如:這些病句是從你的作文里找出來的,要注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