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11—1084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煥斗,字擇之。少學古文于穆修,又從孫明復受經(jīng)學。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出知袁州,首建學官,置生徒,學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加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進、銀臺司。王安石執(zhí)政,諷求其罪,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中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工詩文。有《龍學文集》。全宋詩
祖無擇(一○一○~一○八五,生年參《龍學文集》所附《龍學始末》及《咸淳臨安志》卷八九),字擇之,上蔡(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歷知南康軍、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廣南東路轉運使,入直集賢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陜府,遷湖北轉運使,入為中書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進龍圖閣學士,知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熙寧三年(一○七○)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陽九老祖龍學文集》十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鏌o擇詩,以宜秋館校刊徐氏積學齋景宋鈔本《祖龍學文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南昌彭氏知圣道齋鈔本(簡稱彭本)。底本第五、六兩卷收入之祖氏與他人和詩及從《至元嘉禾志》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無擇(?——一○八五),字擇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齊州。歷知南康軍、海州?;实v中,提點廣南東路、荊湖北路刑獄,改廣東轉運使。入直集賢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糾察在京刑獄,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學士。歷知開封府及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為王安石所斥,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尋復光祿卿、秘書監(jiān)、集賢院學士,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元豐八年卒。著有《龍學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3—1088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磻翁。第進士。知宜賓、石門二縣,通判安肅軍,入為御史臺推直官。以治李逢獄為神宗所稱,擢開封府推官。出為淮南轉運副使,改福建轉運使,鎮(zhèn)壓廖恩起事。元豐初為大理少卿,遷三司度支副使,累官刑部侍郎。哲宗元祐初,坐立江西、福建鹽法事,罷知利州,徙廬州卒。善屬文,神宗嘗命作《答高麗書》,屢稱善。全宋文·卷一五一二
蹇周輔(一○二三——一○八八),字皤翁,雙流(今四川雙流)人。少與范鎮(zhèn)為布衣交。年未冠,試大廷,不第。及鎮(zhèn)貴達,周輔始特奏名,再舉進士,知宜賓、石門二縣,通判安肅軍,為御使臺推直官。以鞫獄有勞,擢開封府推官,出為淮南轉運副使。元豐初,選為大理少卿,遷三司度支副使,以集賢殿修撰為河北都轉運使,進寶文閣待制,召為戶部侍郎、知開封府,改刑部侍郎。元祐初為言者所劾,罷知和州,徙廬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二九有傳,又見《東都事略》卷九八,《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四。
人物簡介
【生卒】:1013—1078 【介紹】: 宋應天府楚丘人,字誠之。舉進士。擢廣西提點刑獄,攝帥事。善撫土著,招降儂智高子宗旦,邊民呼為“桂州李大夫”。神宗時,累官至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秦州。反對王韶開熙河。上書極論時政得失,乞召用司馬光、蘇軾等。遭呂惠卿劾,貶和州團練副使。有《珠溪詩集》。全宋詩
李師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舉進士,調并州推官。應鄜延經(jīng)略使龐籍辟,知洛川縣。龐籍為樞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縣、興元府褒城縣,改管干鄜延路經(jīng)略機宜事。仁宗祐三年(一○五八),遷提點廣西刑獄、權經(jīng)略事。七年,改知濟州,歷知兗州、鳳翔府。神宗熙寧初,擢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運使。西夏事起,改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秦州,坐與王韶戰(zhàn)守意異,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齊、瀛州。又因上書言事忤執(zhí)政,貶和州團練副使,稍徙單州。復右司郎中,分司南京。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已佚。今存《珠溪集》一卷。事見《忠肅集》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袔熤性?,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七《珠溪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全宋文·卷一○三○
李師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誠之,本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徙居鄆(今山東鄆城)。年十五上封事言時政,由是知名。舉進士,龐籍辟知洛川縣,又薦為太子中允、知敷政縣,權主管經(jīng)略文字。提點廣西刑獄,攝帥事,邊人化聽,稱李大夫,不敢名。還知濟、兗二州,遷直使館,知鳳翔府。熙寧初,拜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運使,知秦州,為政持重總大體,乞召司馬光、蘇軾等置左右,為呂惠卿所排,貶和州團練副使。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薦其有王佐才,雖屢黜,氣未嘗稍衰。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事見劉摯《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銘》(《忠肅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南人,字君玉。第進士。歷京西、河東轉運使,遷右司諫。劾奏集賢校理陸經(jīng);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軍,梁適不當除翰林學士,范仲淹既復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歐陽修皆以朋黨斥逐,系小人忌惡正直之故。旋因與靖等相失,又論請加罪之。為靖、修所惡,時論以為奸邪。出知潭州,犒撫瑤人,籍以為民。又歷知襄州,剖斷疑獄,人服其明。卒于知青州任。全宋文·卷四一五
劉元瑜(?——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進士及第,官秘書省著作佐郎,知雍丘縣。通判隰、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歷京西、河東轉運使。遷右司諫,除三司鹽鐵副使。至和初,以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歷河中府,以左諫議大夫知青州,治平二年卒。元瑜先曾諫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貶,及仲淹執(zhí)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毀仲淹等,時人以為奸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公謹。仁宗慶歷二年進士。調蘄水尉,歷知雙流、宣化、南陵三縣。趙抃、唐介交薦之,入判三司。以忤時相,出通判廣州。神宗元豐中召對,王安石怒其譏議新法,又謂黨于司馬光,因廢棄十余年。哲宗元祐間起為江淮等路發(fā)運副使。有《新豐集》。全宋詩
徐九思(一○一三~?)(《吳都文粹》卷一《十老序》),字公謹,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調蘄水尉,歷知雙流、宣州、南陵三縣。哲宗元祐初召為江淮諸路發(fā)運副使,以中散大夫致仕。著有《新豐集》,已佚。事見清嘉慶《崇安縣志》卷七、卷九。
人物簡介
【生卒】:1014—1094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徙河陽,字子堅。陳貫子。以蔭鎖廳及第。仁宗嘉祐中,為夔峽轉運判官。歷提點陜西刑獄,攝帥鄜延,使京西、河東、淮南、京東,知蘇、邠州、河中府,皆有政績。加集賢殿修撰,進天章閣待制。神宗時累遷吏部侍郎。請罷選人改官再問,以絕其弊。官至龍圖閣直學士。全宋文·卷一○四三
陳安石(一○一四——一○九四),字子堅,相州安陽(今河北安陽)人。貫子,以蔭鎖廳及第,嘉祐中為夔、峽轉運判官,提點陜西刑獄,攝帥鄜延。歷使京西、河東、淮南、京東,知蘇州、邠州、河中府。加集賢殿修撰,為河東都轉運使。進天章閣待制。召為戶部侍郎,進吏部侍郎。出知永興軍、鄧、襄、陳、鄭州、河陽,官至龍圖閣直學士。紹圣元年卒,年八十一。見《宋史》卷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4—1074 【介紹】: 宋臨江新淦人,字長源??鬃雍笠?。仁宗慶歷二年進士。知新建、新昌,擢知封州,為廣南西路相度寬恤民力,所更置五十五事,弛役二千人。為廣南西路轉運判官,有善政。神宗熙寧中為荊湖北路轉運使。入權管勾三司都理欠憑由司,出知潤州,未行卒。平生與周敦頤、曾鞏友善。編有《會稽掇英總集》,以精博稱。全宋詩
孔延之(一○一四~一○七四),字長源,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鬃铀氖叽鷮O。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清同治《臨江府志》卷一二)。授欽州軍事推官,歷知洪州新建、筠州新昌縣,擢知封州,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以司封郎中知越州,移知泉州、宣州。七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又有《會稽掇英總集》二十卷。事見《元豐類稿》卷四二《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三三
孔延之(一○一四——一○七四),字長源,臨江軍新淦縣(今江西新淦)人,孔子四十六世孫,文仲、武仲父。慶歷二年進士,授欽州軍事推官,知洪州新建、筠州新昌二縣。擢知封州,遷為廣南西路轉運判官,改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即本路為轉運使。知越州,以權管勾三司都理欠憑由司出知潤州,未行,熙寧七年,暴疾卒于京師。年六十一。纂《會稽掇英總集》二十卷,有文集二十卷。見曾鞏《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元豐類稿》卷四二),《宋史翼》卷一。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15—1075 【介紹】: 宋開封人,字君錫。仁宗景祐元年進士。以薦為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督吏捕盜,盡得之。為淮南轉運使,兩浙饑,移淮粟賑贍。神宗時累官龍圖閣直學士、知河南府,嚴整吏習,號為治辦。然用法刻深,煩碎無大體,唯厚結中人。權發(fā)遣開封府卒。全宋詩
李中師(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錫,開封(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充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諸縣。擢三司度支判官,為淮南轉運使,徙河東轉運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運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遷給事中,除龍圖閣直學士,充群牧使,兼知審官東院。熙寧八年權發(fā)遣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卒,年六十一。事見《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狀》,《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15—1086 【介紹】: 宋河南人,字勝之。王曙子。以蔭入仕。仁宗時官殿中丞,除集賢校理。坐預蘇舜欽奏邸會,黜監(jiān)復州酒。后為兩浙、京東西轉運使。神宗朝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應天府。為人伉直,喜論天下事。元昊叛時,曾上備邊選將之策。凡宮中所需不符法式,有司迎合以求進者,悉論之。全宋詩
王益柔(一○一五~一○八六),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用蔭至殿中丞,知介丘縣。仁宗慶歷初以范仲淹薦,除集賢校理。因參預蘇舜欽進奏院宴會,黜監(jiān)復州酒稅。久之,為開封府推官,出為兩浙、京東西轉運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入判度支審院。歷知制誥、兼直學士院,遷龍圖閣直學士、秘書監(jiān),知蔡、揚、亳州,江寧、應天府。哲宗元祐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八),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五三、《宋史》卷二八六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15—1081 【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徙居洛陽,字正國,一字定國。張師德子。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簿。歷大理評事、衛(wèi)尉寺丞,知榆次縣,通判棣、齊二州,均有能名。后為淮南轉運副使,移京西、東轉運使,屬官不法者多被舉刺。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副使。極論撫寧、啰兀兩城不可守,又諫阻在陜西以交子易錢之計劃。加集賢殿修撰,遷河東都轉運使。元豐初知河陽,次年徙同州。居官不畏強御,性至孝,頗為時所稱。全宋文·卷一○四三
張景憲(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國,襄邑(今河南睢縣西)人,祖去華徙洛陽。師德次子,尹洙婿。天圣四年,以蔭授將作監(jiān)主簿,遷太祝,監(jiān)西京商稅院,遷衛(wèi)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縣,通判棣州,移齊州,知梁山軍、海州。嘉祐初,使湖北較定茶稅,改開封府判官,淮南轉運副使,移京西轉運使。治平三年,授京東轉運使。熙寧二年,為三司戶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東轉運使。歷知瀛州、河東、同州、房州。元豐四年,以太中大夫知兗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見范純仁《張公行狀》(《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傳(傳謂卒年七十七,誤,今從《行狀》)。
人物簡介
【生卒】:1016—1075 【介紹】: 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仁宗朝進士,為大理法直官。英宗即位,除直集賢院,授群牧、三司戶部判官,為英宗書《洪范》于殿屏,加直龍圖閣。神宗立,出知齊州,改京東路轉運使,力行新法。后累官涇原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渭州。全宋文·卷一○五○
王廣淵(一○一六——一○七五),字才叔,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以進士為大理法直官。嘉祐間為殿中丞。英宗即位,除直集賢院,任群牧、三司戶部判官。熙寧中,由兵部員外郎、京東轉運使,徙河東,擢寶文閣待制,歷知慶州、永興軍、渭州。熙寧四年為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使,七年涇原路安撫使。八年卒,年六十。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四、二○四、二一一、二一四、二二○、二五六、二六九,《東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7—1073 【介紹】: 本名敦實。宋道州營道人,字茂叔,號濂溪。周輔成子。以蔭為分寧縣主簿,歷南安軍司理參軍、虔州通判等,有治績。神宗熙寧初,知郴州,擢廣南東路轉運判官,移提點刑獄。后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精于《易》學,喜談名理,提出無極、太極、理、氣、心、性、命等哲學范疇,以及立誠、主靜學說,為道學創(chuàng)始人,程顥、程頤皆從其受業(yè)。卒謚元。有《太極圖說》、《通書》及文集,后人合編為《周子全書》。全宋詩
周敦頤(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實,避英宗舊諱改,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以舅鄭向蔭得官,初仕分寧主簿,歷知桂陽、南昌縣,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寧初,遷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峰前有溪,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學者因稱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頤為宋代道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程顥、程頤皆出其門下。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賜謚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從祀孔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七有傳?!≈芏仡U詩,以清康熙張伯行刊《正誼堂集·周濂溪集》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輯《周濂溪集》(簡稱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周元公集》(簡稱四庫本)等。輯錄之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七三
周惇頤(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惇實,避英宗舊諱改,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少孤,養(yǎng)于外家。仁宗景祐中,以舅父鄭向蔭補試將作監(jiān)主簿,授洪州分寧主簿。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移郴州郴、桂陽二縣令。知洪州南昌縣,簽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永州,攝邵州事。熙寧中擢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提點刑獄。移知南康軍,自請分司南京而歸。六年六月卒,年五十七。嘉定中賜謚曰「元」。喜談名理,精于《易》學,程顥、程頤從之學,為宋代理學開山之祖。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見朱熹《濂溪先生事實記》,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宋刻《濂溪集》附)。
人物簡介
【生卒】:?—1079 【介紹】: 宋河南人。英宗治平元年知東明縣,權發(fā)遣度支判官。司馬光奏其資性狡猾,善于進取,求請不倦,請勒歸放官,不報。累遷陜西轉運使、江淮發(fā)運使,官至直昭文館、都轉運使。全宋詩
皮公弼(?~一○七九),字憲臣,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明隆慶《儀真縣志》卷四)。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東明縣,權發(fā)遣度支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一)。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神宗熙寧間歷江淮、陜西、永興軍路轉運使,制置解鹽使。元豐二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七)。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皮公弼(?——一○七九),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治平元年以都官員外郎知東明縣,權發(fā)遣度支判官。熙寧中權發(fā)遣江淮等路發(fā)運使,永興軍等路轉運使,陜西轉運使,官屯田郎中,遷度支郎中。元豐元年為陜西都轉運使,直昭文館。二年四月,坐舉俞士龍降一官,旋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二七四、二八○、二九七,《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