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孝純,字永錫,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哲宗元祐間進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通判濱州(《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崇儒二之二五),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為河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圣母廟謝雨文》),金兵陷太原時被俘。金人扶立劉豫,任為丞相。致仕,卒謚安簡。事見《中州集》卷九、《南宋書》卷一三。今錄詩三首。中州集
孝純,字永錫,滕陽人。宣和末,知太原。國兵圍守踰年,人相食幾盡,乃下。朝廷憐其忠,換相職,后以相齊致仕。汴京建行臺,起為左丞相。踰年得請歸鄉(xiāng)里。二兄尚安健,鄉(xiāng)人為作三老圖。薨,謚安簡。子公藥,字元石,昌武軍節(jié)度副使致仕。孫觀,字彥國,世為文章家。曾孫厚之,字茂??,承安二年進士。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張孝純,字永錫,徐州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元祐進士。大觀元年通判濱州,政和四年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為河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堅守太原,拒絕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為金所執(zhí),不能屈,遂禮之,送還鄉(xiāng)里。建炎四年,金人立偽齊,以之為尚書右丞相,遂失晚節(jié)。紹興九年致仕歸里,卒。見《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書》卷一三,《宋史》卷二三《欽宗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處州縉云人,字師予。幼穎悟,數(shù)歲能屬文,以詩為黃庭堅所賞。哲宗紹圣四年進士?;兆诔鐚庨g除提舉福建學事。高宗建炎末由直秘閣、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知越州,以職事修舉升顯謨閣。紹興二年以違詔科率,責授汝州團練副使,漳州安置。官至浙東安撫使。有《鶴溪集》。全宋詩
陳汝錫,字師予,青田(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兆诔鐚庨g提舉福建學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四年,知越州兼主管兩浙東路安撫司公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一之一○○)。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責授汝州團練副使、漳州安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一)。有《鶴溪集》十二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五引《處州志》。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三二○四
陳汝錫,字師予,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幼穎悟,數(shù)歲能屬文。以詩為黃庭堅所賞。紹圣四年由太學登進士第。崇寧間,除提舉福建學事。建炎三年以直秘閣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次年知越州(后升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遷直顯謨閣。為右相秦檜所惡,紹興二年初責授汝州團練副使。著有《鶴溪集》。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三九、四○、五一,《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五引《處州志》。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77—1157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汝直。汪洙子?;兆谡投?,以太學上舍生中進士。授登封縣尉。歷提舉江西鹽茶公事、知衢州、湖州,官至太府少卿、權(quán)知臨安府、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器資精悍,居官任事,修水利,平獄訟,頗有政績。割田以助鄉(xiāng)里士族之貧者,為鄉(xiāng)里倡。全宋詩
汪思溫(一○七七~一一五七),字汝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洙子?;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知馀姚縣。高宗時,知衢、湖二州,入為太府少卿,知臨安府。紹興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一。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七二《汪公墓志銘》,《寶慶四明志》卷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嗣深。黃廉子。哲宗元祐六年進士。累官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市舶。以疏言嶺表所產(chǎn)不足以奉玉食被免官,未幾復職,遷戶部尚書致仕。有文集、奏議、《春秋講義》等。全宋詩
黃叔敖(?~一一三八),字嗣深,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進士。官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荊湖北路刑獄。高宗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一四)。以通議大夫致仕。八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七)。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黃叔敖(一○六六——一一三八),字嗣深,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廉幼子,庭堅從弟。元祐六年登進士第,為封丘縣主簿。政和中為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市舶,移湖南。宣和中官吏部郎中,除直秘閣、直顯謨閣,為河北轉(zhuǎn)運副使。靖康末直徽猷閣、知襄陽府。建炎初,以遇盜委棄城守,落職,降充監(jiān)當。后為中書門下省檢正官,復直徽猷閣。紹興元年,詔以叔敖「文學吏事皆有可觀」,除給事中,又兼侍讀。二年,遷戶部侍郎,仍兼侍讀,提領榷貨務、兼修政局詳議官。尋遷戶部尚書。四年,御史劾其職業(yè)不修,降充徽猷閣待制、奉祠。八年五月卒,年七十三。有文集及奏議二十卷、《春秋講義》五卷。見《山谷別集》卷九《叔父給事行狀》,黃?《山谷先生年譜》卷一,《楚紀》卷五二,《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三四、三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九、二四、五○、五四、五六、七七、一一九,《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廷,號九峰。蘇轍族孫。幼孤力學,長于《春秋》,善屬文?;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累官太常少卿。外和內(nèi)勁,不妄與人交。言者論元老蘇軾從孫,且為元祐邪說,其學術(shù)議論,頗仿軾、轍,不宜在中朝。罷為提點明道宮,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全宋詩
蘇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號九峰,眉山(今屬四川)人。軾從孫。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diào)廣都主簿,遷漢川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除國子博士,歷秘書正字、將作少監(jiān),比部考功員外郎。出為成都路轉(zhuǎn)運副使。宣和六年,因元祐黨禁罷,提點明道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四),未幾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九、《宋史新編》卷一一三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蘇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號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軾從孫。崇寧五年進士,調(diào)廣都簿,歷漢州教授、西京國子博士,通判彭州。尋除成都路轉(zhuǎn)運副使,為軍器監(jiān)、司農(nóng)、衛(wèi)尉、太常少卿。宣和六年以元祐黨籍罷,提舉明道宮,未幾卒,年四十七。著有《九峰集》。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一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九《蘇轍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閣為河北路轉(zhuǎn)運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職(《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九)。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元德,一作成德,或作成科。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兆谛腿陱椭胁W宏詞科。累官宗正卿。素為呂頤浩、朱勝非所知。歷兩浙發(fā)運使,官至工部侍郎。有《潛堂詩話》及文集。全宋詩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成德,臨川(今屬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一○)進士。授臨江軍司戶,改知分寧縣,除敕令所刪定官?;兆谛腿辏ㄒ灰欢唬?,復中博學宏詞科,除淮浙發(fā)運使,入為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疾致仕(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高宗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二)。平居與謝逸、曾季貍相倡和,有文集、宮詞百馀篇及《潛堂詩話》(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已佚。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元德,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宣和三年復中博學宏詞科。除淮浙轉(zhuǎn)運使,累官至朝請大夫。建炎二年,工部侍郎康直權(quán)舉為從官。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中奉大夫致仕。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著有《潛堂詩話》及文集。見《大隱集》卷二,《北海集》卷二所載除官制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四二,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一。
人物簡介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歷荊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義縣,遷知建昌軍??傤I湖廣、京西、江西諸路錢糧,移總領淮南東路軍馬錢糧。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閣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請大夫直秘閣林公墓志銘》。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學,選于禮部,政和二年賜上舍出身,授荊南府府學教授,除睦州州學教授。歷知武義、永嘉、平陽三縣,知建昌軍。擢尚書度支員外郎,進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閣為江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江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紹興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請大夫。見孫覿撰《林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七)。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49 【介紹】: 宋濟南人,字慶曾,號兩河。徽宗崇寧三年進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檜,力主和議。任御史中丞,劾罷宰相趙鼎。任參知政事,與秦檜合謀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quán)。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堅拒償韋太后為犒從者而向金使所貸金,帝欲誅之,為檜所救。尋奉祠歸。有《兩河集》。全宋詩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今屬山東)人。早年聚徒授業(yè),號兩河先生。后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州、處州,廣西轉(zhuǎn)運判官。諂附秦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參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鑾,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人。入太學,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處州。秦檜居朝,以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講,改御史中丞。希檜意,論罷趙鼎。紹興十年,擢參知政事。后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一六,《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28 【介紹】: 宋開封人,字和卿。向敏中玄孫。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累官京東轉(zhuǎn)運副使,劾屬郡郭奉世進羨余。高宗建炎初知淮寧府,金兵來攻,率諸弟守城,城陷,不屈死。謚忠毅。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溫州瑞安人,字貴勤?;兆诔鐚幎赀M士。累官大宗正丞,出為江東轉(zhuǎn)運使。江寧軍校周德叛,良顯聞變,率眾與戰(zhàn),力不勝而死。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67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字叔言,一作叔偃。以伯父黃實蔭入仕。徽宗大觀間,調(diào)相州儀曹。高宗紹興中,歷知臺州、池州,政尚中和。檢察六邑稅籍,唯青陽稅重,奏為蠲減,百姓呼舞而建祠祀之。累官右朝議大夫致仕。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黃子游(一○八○——一一六七),字叔言,本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家宛丘(今河南淮陽)。好謙曾孫。少從伯父實蔭為假承務郎。崇寧中,父宰上封事忤蔡京,子游兄弟訟冤于朝,由是知名。調(diào)相州儀曹。建炎中,版授汝陰令。紹興初,入監(jiān)左藏庫,權(quán)度支員外郎,擢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兼隨軍轉(zhuǎn)運副使。改知臺州、徙池州,有惠政。求歸,奉祠五年,遂致仕,卜居明州奉化縣。乾道三年卒,年八十八。見周必大《黃公子游墓志銘》(《周文忠公集》卷三三)。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33 【介紹】: 宋河間人,字朝美?;兆诔鐚幩哪晟仙岬堑?。調(diào)滄州教授。入為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高宗建炎中,知東平府,金人圍急,死守數(shù)月,城破,猶力戰(zhàn),突圍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有治聲。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次年除簽書樞密院事,獻“十議”以圖中興。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有遺稿《瀛海殘編》。全宋詩
權(quán)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今屬河北)人?;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M士,授青州教授。歷睦親西宅宗子正,提舉河東學事,除太學博士,改國子司業(yè)。宣和初,遷左司員外郎使遼,還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間歷知東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入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除簽書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上》卷一)。有《瀛海殘編》十卷,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樞密兼參知政事權(quán)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權(quán)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府樂壽(今河北獻縣)人。崇寧四年登太學上舍第,授從事郎、青州教授,調(diào)滄州教授。歷太學博士、國子司業(yè),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還,命知荊南府,改東平府。金人破城,突圍奔行在,除寶文閣直學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謚質(zhì)肅。著有《瀛海殘編》十卷。見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楊公墓志銘》,楊萬里《權(quán)公墓志銘》(《誠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