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1—? 【介紹】: 宋泗州郫縣人,字巖老,號牧齋。高宗紹興五年進士。守漢嘉,有惠愛。范成大、趙雄言其賢,詔轉一官,除直秘閣,不就。孝宗淳熙五年,授利州路轉運判官,時年六十六,乞致仕。
全宋詩
孫松壽(一一一一~?),字巖老,號牧齋(《宋元學案》卷五○),郫縣(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進士,曾知嘉州。孝宗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時年六十六,直秘閣致仕。年九十馀卒。事見民國《郫縣志》卷三。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四五九五
孫松壽(一一一一——?),字巖老,人稱牧齋先生,成都府郫縣(今四川郫縣)人。紹興五年類試進士,歷官州縣。淳熙三年除利州路轉運判官,時年六十六,遂乞致仕。見嘉慶《四川通志》卷一四四,《宋元學案》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字釋之,號堅叟。黃孝先玄孫。以恩補丞務郎。薦知金溪縣,議諸鬻州縣閑田,得錢五百萬緡,高宗嘉之,除度支郎。歷浙東提刑、兩浙轉運副使,兩知臨安府。移知贛州卒。
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黃仁榮,字擇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以祖實蔭假承務郎,為泰和主簿。建炎中,任杭州錄事參軍,歷知金溪縣、廣德軍,入浙西安撫司幕,遷提舉浙西常平茶鹽。為人所誣,罷歸奉祠。后知信州。紹興二十六年為江南東路轉運判官,知衢州、溫州,遷直秘閣、行度支員外郎,又出為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尋改知秀州,為兩浙轉運副使。紹興三十年,升直敷文閣、知臨安府。尋丁母憂。服闕,起提點坑冶鑄錢公事。隆興二年,再知臨安府,未幾又坐不獲盜賊罷。起知贛州,卒。有《永嘉集》三卷。見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黃好謙傳》附《黃仁榮傳》,又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六、二七、二九、三○,《乾道臨安志》卷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一五六、七一之九,《宋史·藝文志》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2—1177 【介紹】: 宋江州湖口人,字敏中。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孝宗隆興元年知建陽縣,以邑人陳洙、游酢、陳師錫皆有學行可師,立三賢祠祀之,以風勵后學。擢監(jiān)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國子祭酒,官終秘閣修撰、湖南轉運副使。
全宋詩
蕭之敏(一一一二~一一七七),字敏中,九江(今屬江西)人。固子。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二十年,知歸州秭歸縣,二十七年,調(diào)建康府觀察推官。孝宗隆興間知建寧府建陽縣。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監(jiān)察御史。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出提點江東刑獄。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遷國子祭酒。三年,提點浙西刑獄,除湖南轉運副使。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見《周文忠集》卷三三《秘閣修撰湖南轉運使蕭公之敏墓志銘》。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陽人,字能甫。王庶子。以父任補京秩。高宗紹興中為秦檜構獄,以毀謗朝政罪除名,編管梅州。孝宗初知光化軍,歷知興元兼利州路安撫。乾道八年賜進士第,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罷為淮南安撫使,知揚州。在鎮(zhèn)三月而罷,領祠西歸,卒于途。有《易傳》及奏議。
全宋詩
王之奇(?~一一七三),字能甫,慶陽(今屬甘肅)人。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父任補京秩。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知光化軍。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除淮南轉運判官。三年,改利路漕運使兼四川宣撫使參議官。四年,以直秘閣安撫利州兩路兼知興元府。八年,賜進士第、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九年,除資政殿學士、淮南安撫使兼知揚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一之一一三),卒。事見《定齋集》卷一四《故端明殿學士王公行狀》。
全宋文·卷四六七二
王之奇(?——一一七三),字能甫,慶陽府(治今甘肅慶城)人,王庶子。紹興初以父蔭授京秩,后庶貶道州卒,之奇亦謫居梅州十馀年。二十五年,甄敘元官,調(diào)瀘南鈐轄司干官。入朝,權戶部左曹郎官。出權知閬州,除淮南轉運判官。乾道三年,虞允文辟為四川宣撫司參議官,安撫利州兩路、知興元府。再入為權兵部侍郎兼侍講。八年,賜進士及第,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正月解機政,知揚州,在鎮(zhèn)三月而罷,奉祠西歸,卒于途次。之奇長于《》,有《易傳》及奏議各若干卷。見蔡戡《故端明殿學士王公行狀》(《定齋集》卷一四),《南宋書》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舉。李邦彥弟。歷直秘閣,荊湖南路、兩浙西路轉運判官。孝宗乾道二年為夔州路提刑,六年為興元路提刑。有《省心雜言》。
全宋詩
李邦獻,字士舉,懷州(今河南沁陽)人。邦彥弟。高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為夔州路安撫司干辦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四年,通判長寧軍(同上書卷七七)。二十六年知撫州,遷荊湖南路轉運判官,兩浙、江西轉運副使(同上書卷一七三、一七四)。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恭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七)。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李邦獻,字士舉,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邦彥弟。紹興二十八年權江南西路計度轉運副使,累官至直敷文閣。著《省心雜言》一卷。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八之四,《宋史》卷三五二《李邦彥傳》,《宋元學案補遺別附》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4—1178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謙之,號艾軒。孝宗隆興元年進士。通《六經(jīng)》,從學者眾,南渡后以伊、洛之學倡行東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曾率郡兵擊敗入境之茶民軍。召為國子祭酒,除中書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舉興國宮。卒謚文節(jié)。有《艾軒集》。
全宋詩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再試禮部不第,往從尹焞游。通六經(jīng)百氏,從學者數(shù)百人,伊洛之學倡于東南自光朝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及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知永??h。召試館職。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歷著作佐郎、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廣南東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勞,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為孝宗講解《中庸》稱善,除中書舍人。因封還謝廓然遷殿中侍御史詞頭,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軒集》二十卷(本集宋劉克莊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鄭岳據(jù)傳錄本選刊為十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 林光朝詩,以明鄭岳刊《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五○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未上召對,改知永??h。大臣論薦不已,復召試館職,遂除秘書省正字兼史職,歷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乾道八年,進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刑,移廣東。淳熙二年,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奉命講《中庸》,稱旨,除中書舍人,為誥有古風。后改權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謚曰文節(jié)。光朝博學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學倡東南,從學者常數(shù)百人,時稱「南夫子」。著有《艾軒集》。見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載《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胡堅常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一
胡堅常(一一一五——一一七八),字秉彝,祖籍豫章,后為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胡宿曾孫。少以蔭補官,初尉建昌之南城。兩除兩浙轉運副使,除江東轉運判官,升副使。淳熙四年為戶部郎中,明年遷將作監(jiān),太府少卿。丐外,以直寶文閣提點浙西刑獄。未赴,以疾免,尋得祠。終,享年六十有四,官至朝議大夫。事見蔡戡《朝議大夫直寶文閣學士胡公墓志銘》(《定齋集》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德元。尹焞門人。張浚宣撫州陜,辟為計議官。焞入蜀,稽中唯焞是依。焞以己年老,凡學者來問,皆以屬稽中。
全宋詩
呂稽中,字德元,壽州(今安徽鳳臺)人。從尹焞學。張浚宣撫川陜時辟為計議官。隨尹焞入蜀。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知邵州。三十一年,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任主管臺州崇道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一九四)。事見《宋元學案》卷二七。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一七
呂稽中,字德元,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呂本中兄弟行,尹焞門人。張浚宣撫川陜,辟為計議官。紹興二十一年為右朝請郎、知邵州。三十一年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任主管臺州崇道觀。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二、一九四,《宋元學案》卷二七。
謝師稷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5—1194 【介紹】: 宋邵武人,字務本。以蔭補將仕郎。孝宗淳熙中為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有善政。以中大夫致仕。平居操行端潔,治家有法。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謝師稷(一一一五——一一九四),字務本,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以世賞補將仕郎,為寧德丞。乾道中提舉湖北常平,淳熙中歷夔路運判、福建提刑,又知明州,九年除秘閣修撰,后以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紹熙五年卒,年八十。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二之二二、職官六二之二四、職官七二之一二、選舉二五之二九及《宋本四朝名臣言行錄別集》卷一四,《吳郡志》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6—1183 【介紹】: 宋孟州濟源人,字安道。傅察子。父死于金,從母徙居晉江。以蔭補承務郎。為福建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使者李公懋,剛介好面折僚吏,獨屈意待自得,委以訟牒。歷知興化軍、漳州,所至有聲績。淳熙九年在福建轉運司任。有《至樂齋集》。
全宋詩
傅自得(一一一六~一一八三),字安道,南渡后僑居泉州(今屬福建)。察子。以蔭為福建路提點刑獄司干辦公事。主管臺州崇道觀,通判漳州,知興化軍,以忤秦檜罷。孝宗即位,再知興化軍。召為吏部郎中。出為福建路轉運副使,改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尋主管武夷山?jīng)_佑觀。淳熙十年卒,年六十八。有《至樂齋集》四○卷(《宋史》卷二○八),已佚。事見《晦庵集》卷九八《朝奉大夫直秘閣主管武夷山?jīng)_佑觀傅公行狀》。
全宋文·卷四六七六
傅自得(一一一六——一一八三),字安道,孟州濟源(今河南濟源)人。以蔭補承務郎,為福建提刑司干辦公事,有能聲,累遷至尚書吏部郎中。乾道九年,除直秘閣、福建路轉運判官,尋遷本路計度轉運副使。歷知興化、漳、寧國等州府,淳熙間累官浙東提刑、福建路轉運使。淳熙十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至樂齋集》。見《朱文公文集》卷九八《傅公行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二八。
薛良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六
薛良朋(一一一六——一一八五),字季益,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紹興八年進士,歷知麗水、徽州,隆興二年以左朝奉大夫、直顯謨閣、兩浙轉運副使知臨安府,乾道元年除直龍圖閣,二年權工部侍郎,遷吏部,出守福、泉、荊南、成都,制置四川。食祠祿于家十年,淳熙十二年卒,年七十。見《止齋文集》卷四九《敷文閣直學士薛公壙志》,《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一四七、職官二○之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浦城人,徙家居吳,字良佐。楊億四世孫。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為太學博士,調(diào)通判信州,尋以大理卿改湖南漕,遷秘書丞、著作佐郎。兩遷禮部,官至起居郎、中書舍人。嘗從王蘋游,探研理學。
全宋詩
楊邦弼,字良佐,億四世孫。其先建寧浦城人,從王蘋學,徙家震澤(今江蘇吳江西南)。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為太學博士。逾年,通判信州,遷湖南轉運使。官終中書舍人。事見《王著作集》卷五。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八九三
楊邦弼(?——一一六一),字良佐,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楊億四世孫。來從王蘋學,遂居平江府吳江。紹興十二年進士第三,選為太學博士。逾年通判信州,尋以大理卿改湖南漕。遷秘書丞,著作佐郎,禮部郎,起居舍人,起居郎,中書舍人。紹興三十一年九月卒。見《王著作集》卷五《楊邦弼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二。
黃永存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七五六
黃永存(一一一七——一二○四),字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中美子。以蔭補官,為虔州信豐尉。歷知鉛山縣、通判潭州。乾道四年知蘄州,歷通、嚴、溫、和等州。又曾任大理正,兼左曹、刑部、度支。淳熙十一年為淮南轉運判官兼淮西提刑。后降官,得奉祠歸。紹熙初再任,明年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八十八。有詩文十卷、奏議三卷。見何澹《黃公墓志銘》(《永樂大典》卷七六五○),《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四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8—1187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徙居上饒,字無咎,號南澗。韓元龍從弟。以蔭為龍泉主簿。歷知建安縣。符離之役,嘗上書張浚勸勿輕舉,浚不聽。遷知建安府,大興學校,創(chuàng)修郡志。累官吏部尚書,封潁川郡公。師事尹焞,曾與呂祖謙講讀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蔭舊話》、《南澗甲乙稿》、《焦尾集》。
全宋詩
韓元吉(一一一八~?),字無咎,號南澗翁,祖籍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南渡后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維玄孫,淲父。早年嘗師事尹焞,初與從兄元龍試詞科不利,后舉進士,為南劍州主簿。高宗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縣。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為江南東路轉運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兩知婺州,一知建寧府等,入朝為中書舍人、大理少卿、龍圖閣學士、吏部侍郎等,中間曾出使金國。官至吏部尚書、潁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澗甲乙稿》七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二十二卷。事見本集有關詩文?!№n元吉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南澗甲乙稿》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簡稱聚珍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韓元吉(1118-1187) 字無咎,號南澗。許昌人,徙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曾與張元干、張孝祥、范成大、陸游、辛棄疾等以詞唱和。有《南澗甲乙稿》、《南澗詩余》。
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韓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無咎,號南澗,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南渡后居上饒(今江西上饒)。韓維玄孫。初以蔭入仕,為龍泉縣主簿,調(diào)南劍州主簿。紹興末歷知建安縣,召為司農(nóng)寺主簿。乾道中,歷江東轉運判官、守大理少卿、權中書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淳熙初出知婺州,入為正奉大夫、吏部尚書。乞外,復以龍圖閣學士知婺州,后罷職奉祠。爵至潁川郡公。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元吉學于尹焞而友朱熹,呂祖謙為其婿。著有《易系辭解》、《焦尾集》、《南澗甲乙稿》等。見《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6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初名慎言,字伯仁,號酌古居士。王勛子。以蔭授將仕郎,歷知州縣,與父皆以廉直聞。為廣南西路轉運判官,反對行客販鈔鹽。累官秘閣修撰、浙西提刑。以疾求歸,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工詩文,為范成大所稱賞。
全宋詩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號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寧波)人。歷豐城縣主簿,婺州司法參軍。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陰軍、饒州,以事罷。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廣南西路轉運判官兼提舉鹽事(《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東路轉運判官除直寶文閣(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六),秘閣修撰。出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以疾,主管武夷山?jīng)_祐觀。寧宗慶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九《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原名慎言,字正之,避孝宗諱改今名,字伯仁,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以蔭授將仕郎、婺州司法參軍,知泰州海陵縣。隆興初入對稱旨,除宣教郎,權司農(nóng)寺主簿,知江陰軍。上備禦江防事宜七條,事皆深切明著,歷知饒、嚴州,主管臺州崇道觀,權右司郎官。移湖北、廣西、江東轉運判官。遷太府卿,除秘閣修撰、江東提刑。以末疾奉祠,轉朝議大夫致仕,慶元二年三月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文集》。見樓鑰《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九九),《寶慶四明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