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22,分102頁顯示  上一頁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旋運
運功
運平
運渠
運掌
運舟
平運
中運
革運
像運
物運
鹽運
代運
運軍
回運
《漢語大詞典》:旋運(旋運)
運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婦歸,再轉其磨,則力幾不勝,非夙昔之旋運自如矣?!?/div>
分類:運轉
《國語辭典》:運功(運功)  拼音:yùn gōng
中國武術中指運行體內所存的氣能。如:「他學會運功的工夫,氣色也變好了?!?/div>
《漢語大詞典》:運平(運平)
運行調節(jié)。后漢書·李固傳:“今陛下之有尚書,猶天之有北斗也……斗斟酌元氣,運平四時?!?/div>
《漢語大詞典》:運渠(運渠)
指運輸水渠。明史·河渠志三:“曰 南旺 ,東西二湖,周百五十餘里,運渠貫其中。”
分類:運輸水渠
《漢語大詞典》:運掌(運掌)
運用在手掌之中。比喻容易。語本孟子·公孫丑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明 朱有燉 《義勇辭金》第一折:“憑著俺,取群雄,如運掌?!?span id="yasvivc" class="book">《明史·李應昇傳》:“大臣捐私曲,則千里運掌。” 陳其美 《致黃克強書》:“乘機而起,積極進行,撥亂反正,殆如運掌?!?/div>
《漢語大詞典》:運舟(運舟)
猶行船。語出《楚辭·九章·哀郢》:“將運舟而下浮兮,上 洞庭 而下 江 ?!?姜亮夫 校注:“運,運之使行也?!?漢 劉向 列女傳·夏桀末喜:“﹝ 夏桀 ﹞昏亂失道,驕奢自恣,為酒池,可以運舟?!?span id="arz505l"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九四九引 晉 成公綏 《陰霖賦》:“百川泛濫潢潦流,灶中生鼃庭運舟?!?/div>
分類:行船
《漢語大詞典》:平運(平運)
謂時運平順。后漢書·荀爽傳論:“平運則弘道以求志,陵夷則濡跡以匡時?!?/div>
分類:時運平順
《駢字類編》:中運(中運)
史記孔子世家:殷運之三代。注:正義曰。殷、中也。又中運夏、殷周之事也。 月令廣義:素問:天干主降。地支主升。五運則主于升降。行乎天地之間。乃謂之中運。是謂天地之道。
分類:中運
《漢語大詞典》:革運(革運)
國運變更。 南朝 宋明帝 《天符頌》:“天符革運,世誕英皇?!?span id="spc0jbp" class="book">《隋書·蘇威傳》:“時 高熲 與 威 同心協(xié)贊,政刑大小,無不籌之,故革運數(shù)年,天下稱治?!?/div>
《漢語大詞典》:像運(像運)
像法之時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論:“是時 姚興 竊號,跨有皇畿,崇愛三寶,城塹遺法,使夫慕道來儀,遐邇煙萃,三藏法門,有緣必覩,自像運東遷,在茲為盛。”
分類:像法時運
《漢語大詞典》:物運(物運)
猶世運。后漢書·張純等傳論:“況物運遷回,情數(shù)萬化,制則不能隨其流變,品度未足定其滋章,斯固世主所當損益者也?!?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近觀物運,遠訪師圣,聲數(shù)后彰,律理前定?!?/div>
分類:物運世運
《漢語大詞典》:鹽運(鹽運)
食鹽的運輸。晉書·杜預傳:“ 預 乃奏立藉田……興常平倉,定穀價,較鹽運,制課調,內以利國,外以救邊者五十餘條,皆納焉?!?span id="qjgdv5d" class="book">《宋史·河渠志七》:“其 運港 止可捺堰,不可置牐。不惟瀕海土性虛燥,難以建置;兼一日兩潮,通放鹽運,不減數(shù)十百艘,先后不齊,比至通放盡絶,勢必晝夜啟而不閉,則咸潮無緣斷絶。”
《漢語大詞典》:代運(代運)
謂交替運行。 晉 慧遠 《答何鎮(zhèn)南》:“陰陽陶鑄,受左右之體;昏明代運,有死生之説。人情咸悅生而懼死,好進而惡退?!?/div>
分類:交替運行
《漢語大詞典》:運軍(運軍)
指漕運軍隊。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轉運兌運長運:“將民運糧儲於 瓜州 、 淮安 ,補給腳價,兌與運軍,自是轉運變?yōu)閮哆\?!?span id="o1vdqta"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戶部·漕運》:“僉選運軍: 順治 九年覆準,舊例用黃快船以運貨物,設運船以輓漕糧,邇年運軍苦於運糧,每多竄入黃快丁,該管官嚴行清句?!?span id="fdqikx1" class="book">《清史稿·食貨志一》:“諭各省勘實屯地,檄屯戶稅契執(zhí)業(yè),改屯餉為丁糧,歸州縣徵解。除屯丁、運軍名目,裁衛(wèi)官?!?/div>
分類:漕運軍隊
《漢語大詞典》:回運(迴運)
回環(huán)運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巧者迴運,彌縫文體,將令數(shù)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