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輻射計(輻射計)  拼音:fú shè jì
測量輻射能強度的裝置。
《國語辭典》:輻射熱(輻射熱)  拼音:fú shè rè
不須經(jīng)由介質(zhì)而以電磁波方式傳出的熱。
《國語辭典》:輻射線(輻射線)  拼音:fú shè xiàn
從一點發(fā)出,取直線徑路向四方發(fā)射的光線,稱為「輻射線」。如光線、紅外線、紫外線(化學線)等。
《國語辭典》:背景輻射(背景輻射)  拼音:bèi jǐng fú shè
人類所處自然環(huán)境中的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及生物體內(nèi)、外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輻射。
《漢語大詞典》:輻射對稱
較原始而低級的生物體型。生物通過主軸可形成許多對稱面。如水母等腔腸動物,是對水中固著或漂浮生活的適應。
《國語辭典》:輻射能(輻射能)  拼音:fú shè néng
以電磁輻射形式來發(fā)射傳遞的能量。
《漢語大詞典》:輻射平衡
物體之間時刻不停地以輻射的方式交換著熱量,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物體的輻射收支差值,稱“輻射平衡”。地表的輻射平衡,等于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和支出的有效輻射之差值。
《漢語大詞典》:反輻射導彈
即“反雷達導彈”。
《漢語大詞典》:地球輻射帶
存在于地球周圍的高能帶電粒子被地磁場俘獲后形成的區(qū)域。主要由高能電子和質(zhì)子組成。按分布的空間區(qū)域分為兩帶:(1)內(nèi)輻射帶。起于離地面幾百千米,厚約5000千米,主要由兆電子伏以上的高能質(zhì)子組成。(2)外輻射帶。起于離地面12000千米,延伸到40000多千米,主要由1兆電子伏以上的電子組成。輻射帶與極光、磁暴和氣輝等地球物理現(xiàn)象密切有關。
《漢語大詞典》:地面輻射(地面輻射)
地面以輻射形式(主要波長在4--80微米)向上空放出的熱量。地面溫度愈高,地面輻射愈強。這種輻射晝夜不停。
《漢語大詞典》:大氣逆輻射
大氣輻射中指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輻射,恰好與地面輻射方向相反,所以稱之為大氣逆輻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實際損失的熱量少了一些,起到了保溫作用。這種保溫作用,也稱之為“大氣效應”。
《漢語大詞典》:大氣輻射
指由大氣放射出的輻射。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均能強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長波輻射,同時也吸收少量的太陽輻射。大氣因此而獲得熱量,也就不停地向外放出輻射。氣溫越高、水汽含量越大,大氣輻射就越強。
《漢語大詞典》:受激輻射
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原子在外界光輻射的作用下向某對應低能態(tài)躍遷的輻射過程。如果外界光輻射的光子能量為hν=e2-e1,則原子將從激發(fā)態(tài)e2躍遷到較低能態(tài)e1,同時放出與外界光輻射(入射光)相同頻率、相同位相和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受激輻射是激光器中的基本物理過程之一。
《國語辭典》:熱輻射(熱輻射)  拼音:rè fú shè
由物體內(nèi)帶電粒子因熱運動而產(chǎn)生的電磁波輻射。物體的熱透過電磁波輻射,無需經(jīng)由媒介物質(zhì),直接傳送到遠處。如我們所感受到的太陽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