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躑躅(躑躅)  拼音:zhí zhú
1.徘徊不前的樣子。漢。秦嘉〈贈婦詩〉三首之二:「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埂稑犯娂>砥呷?。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br />2.山躑躅的簡稱。參見「山躑躅」條。
《國語辭典》:紅躑躅(紅躑躅)  拼音:hóng zhí zhú
杜鵑花的別名。參見「杜鵑花」條。唐。王建〈宮詞〉一○○首之七四:「敕賜一窠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
分類:杜鵑花
《國語辭典》:山躑躅(山躑躅)  拼音:shān zhí zhú
植物名。杜鵑科杜鵑屬,小灌木,小枝被褐色剛毛。葉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四至六月開花,花二至三朵簇生,花冠朱紅至紫紅色,漏斗形,五中裂,雄蕊五枚。蒴果圓錐形。原產(chǎn)日本。也稱為「紅躑躅」。
分類:杜鵑花
《國語辭典》:羊躑躅(羊躑躅)  拼音:yáng zhí zhú
植物名。杜鵑科杜鵑屬,落葉灌木。幼枝被柔毛及剛毛,葉倒長卵形或披針形,有細鋸齒,具毛茸。春季開黃花,總狀傘房花序頂生,具九至十三朵花,花冠鐘狀及漏斗狀,雄蕊五枚。蒴果卵狀圓柱形。全株有毒,可作殺蟲劑。也稱為「巴山虎」、「鬧羊花」。
《漢語大詞典》:黃躑躅(黃躑躅)
羊躑躅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羊躑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