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弦詩(弦詩)
(1).謂配樂唱詩。墨子·公孟:“或以不喪之間,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孫詒讓 間詁:“禮記·樂記云:‘弦謂鼓琴瑟也?!?br />(2).猶賦詩。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fēng)告示》:“由制義以及弦詩對策,仿闈試而略有變通,加經(jīng)解而迨論史勒銘,備眾體而學(xué)兼今古?!?/div>
《國語辭典》:作詩(作詩)  拼音:zuò shī
賦詩、寫詩?!度龂萘x》第四回:「董卓時常使人探聽。是日獲得此詩,來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詩,殺之有名矣。』」《紅樓夢》第三七回:「我們七個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會作詩,須得讓出我們?nèi)齻€人去。」
《國語辭典》:觴詠(觴詠)  拼音:shāng yǒng
飲酒賦詩。唐。白居易 老病幽獨偶吟所懷詩:「觴詠罷來賓閣閉,笙歌散后妓房空?!骨濉?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某觯骸赴寻澈榕?,對寒風(fēng)雪海冰山,苦陪觴詠?!?/div>
《漢語大詞典》:文酒
謂飲酒賦詩。梁書·江革傳:“優(yōu)游閑放,以文酒自娛?!?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撤去燈燭:“八月十五日夜,於禁中直宿,諸學(xué)士翫月,備文酒之宴?!?漢 司馬光 《和君貺宴張氏梅臺》:“淹留文酒樂,璧月上瑤臺。” 嚴(yán)復(fù) 《論中國教化之退》:“游於其校,圖書滿屋,咿唔相聞;立於其朝,貂蟬盈座,文酒從容?!?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小說二集序三》:“即使間有出軌之作,那是為了偶受著文酒之風(fēng)的吹拂,終于也回復(fù)了她的故道了?!?/div>
《國語辭典》:分題(分題)  拼音:fēn tí
舊時詩人聚會分派題目而賦詩。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體》:「有擬古,有連句,有集句有分題?!?/div>
《漢語大詞典》:詞筆(詞筆)
指有韻和無韻的文字,亦指賦詩作文的才能。陳書·文學(xué)傳·岑之敬:“ 之敬 始以經(jīng)業(yè)進(jìn),而博涉文史,雅有詞筆,不為醇儒?!?宋 姜夔 《暗香》詞:“ 何遜 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fēng)詞筆。” 蔣智由 《久思》詩:“久思詞筆換兜鍪,浩蕩雄姿不可收。”
《國語辭典》:文會(文會)  拼音:wén huì
文士觀摩切磋詩文的集會。《舊唐書。卷六二。楊恭仁傳》:「師道退朝后,必引當(dāng)時英俊,而文會之盛,當(dāng)時莫比。」《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鄉(xiāng)試年,做了幾個文會?!?/div>
《國語辭典》:文字飲(文字飲)  拼音:wén zì yǐn
以文字佐酒,即一邊飲酒,一邊賦詩論文。唐。韓愈醉贈張秘書〉詩:「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國語辭典》:分韻(分韻)  拼音:fēn yùn
作詩時,舉定數(shù)字為韻,各自拈取或互相分派,各依所拈派之韻以成句。唐。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素壁聯(lián)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埂度辶滞馐贰返谝话嘶兀骸浮何彷吔袢昭偶豢蔁o詩?!划?dāng)下拈鬮分韻。趙先生拈的是『四支』?!?/div>
《漢語大詞典》:文宴(文讌)
亦作“ 文燕 ”。 賦詩論文的宴會。 清 曹寅 《廣陵載酒歌》:“從來 淮海 盛文讌,近時翰墨崇賢科?!?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五:“ 沈謙之 在 蔣樹存 先生家文燕,坐客 王虛舟 ……等七人?!?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七:“﹝ 楊愷 ﹞晚年歸老,具盛饌招余文讌?!?/div>
《漢語大詞典》:腕力
(1).臂力。 清 查慎行 《初六日隨東宮射獵蒙賜全鹿野雉恭紀(jì)》詩之八:“萬鈞腕力強(qiáng)于弩,朝射貔貅夜賦詩?!?蕭紅 《生死場》二:“他丟下鞭子,從圍墻宛如飛鳥落過墻頭,用腕力擄住病的姑娘?!?br />(2).特指寫字或賦詩作文時運筆的力量。 宋 范成大 《喜收知舊書復(fù)畏答書》詩之二:“強(qiáng)裁尺素答相思,兩目眵昏腕力疲?!?清 查慎行 《南書房敬觀宸翰恭紀(jì)》詩:“萬鈞腕力皆天授,欲補(bǔ)虞戈一筆難?!?清 葉燮 原詩·內(nèi)篇下:“而眼光從無著處,腕力從無措處,即歷代之詩陳於前,何所決擇?何所適從?”
《國語辭典》:疊韻(疊韻)  拼音:dié yùn
兩個字的韻母相同,稱為「疊韻」。如逍遙、徜徉、盤桓。
《漢語大詞典》:酒賦(酒賦)
西京雜記卷四:“ 梁孝王 游於忘憂之館,集諸游士,各使為賦…… 鄒陽 為《酒賦》?!焙笏煲浴熬瀑x”指喜好飲酒賦詩。 唐 王勃 《郊園即事》詩:“閒居饒《酒賦》,隨興欲抽簪。”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拙被林泉滯,生逢《酒賦》欺?!?/div>
《漢語大詞典》:三體(三體)
(1).指的風(fēng)、雅、頌三體?!捌咴铝骰稹?唐 孔穎達(dá) 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內(nèi)備有風(fēng)、雅、頌,而此篇獨有三體者。”
(2).指 唐 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 宋 周弼 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3).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原注:“依韻,用在一韻,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chuàng)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后。”
(4).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后漢書·儒林傳序:“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span id="lbekel3" class="book">《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jīng)》?!?span id="xktytd7" class="book">《宋史·文苑傳三·句中正》:“﹝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jīng)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br />(5).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新唐書·柳公權(quán)傳:“ 宣宗 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br />(6).史學(xué)中稱編年、紀(jì)傳與紀(jì)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jì)傳體始于史記,后 宋 袁樞 創(chuàng)紀(jì)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漢語大詞典》:進(jìn)牘(進(jìn)牘)
(1).古代進(jìn)奉寫字用的木板或紙箋。多指請人賦詩作文。 唐 楊炯 《宴皇甫兵曹宅詩序》:“抽毫進(jìn)牘,皆請賦詩。” 宋 陳造 《延綠亭賦》:“因援毫而進(jìn)牘,聊想像而陳辭?!?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詩集〉自序》:“今則對客進(jìn)牘,字惟談歡;舉杯當(dāng)歌,聲必論慼。”
(2).進(jìn)呈書表。 宋 蘇舜欽 《詣匭疏》:“諫官御史亦不聞進(jìn)牘白見,鋪陳災(zāi)害之端,以開上心?!?清 吳兆騫 《竹賦》:“顧賓御而長懷,招 季重 而進(jìn)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