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出樽 ”。
(1).古代國君與貴賓宴飲,尊在兩楹間,坫在尊之南,獻酬皆自尊南出,故稱。
《禮記·明堂位》:“山節(jié)、藻棁、復(fù)廟、重檐、刮楹、達鄉(xiāng)、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廟飾也?!?孔穎達 疏:“出尊者,尊在兩楹間,坫在尊南,故云出尊?!?span id="f6ia0da" class="book">《
隋書·牛弘傳》:“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以簠簋邊豆,牛羊之俎,四海九州美物咸設(shè),復(fù)須席上升歌,出樽反坫,揖讓升降,亦以隘矣。”
(2).指出尊之地。
《穆天子傳》卷五:“ 許男 不敢辭,升坐於出尊,乃用宴樂。天子賜 許男 駿馬十六, 許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及暮,天子遣 許男 歸?!?郭璞 注:“坐之於尊邊,使為酒魁,欲以盡歡酣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