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單州成武人,字懋賢。龐籍子。仁宗至和二年賜同進士出身。神宗元豐五年任朝請大夫、主客郎中,在省四年。后歷鴻臚少卿,知晉州。所著《文昌雜錄》,記任主客郎中時聞見及朝章典故,多可證《宋史》之舛漏。全宋詩
龐元英,字懋賢(《宋元學案補遺》卷八),成武(今屬山東)人。籍子。仁宗至和二年(一○五五)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二),為光祿寺丞。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官群牧判官(同上書職官六六之一一)。五年,為主客郎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九)。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出知晉州(同上書卷四一二)。有《文昌雜錄》七卷(《宋史·藝文志》)。事見《宋史》卷三一一《龐籍傳》。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龐元英,字懋賢,單州成武(今山東成武)人,龐籍次子。至和二年賜同進士出身,元豐初為群牧判官、都官郎中;五年任朝請大夫、主客郎中。后為中散大夫、鴻臚少卿。元祐三年知晉州。著《文昌雜錄》六卷(存),有文集三十卷。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八、三○二、三三九、四一二,《宋史·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大名清平人,字仲賢。王巖叟父。歷知恩、澶、棣州。嘗入洛見邵雍,議論勁正,有過人之處,雍喜之。后為韓琦客。
人物簡介
張汝賢,字祖禹,世為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儀真(今江蘇儀徵)。汝明兄(《宋史》卷三四八《張汝明傳》)。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清乾隆《江西通志》卷四九)。元豐七年(一○八四)由監(jiān)察御史進侍御史知雜事,由言事失當,出知信陽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二、三四七)。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由右司郎中加龍圖閣直學士為江淮等路發(fā)運副使(同上書卷三七五)。清順治《吉安府志》卷二七有傳。全宋文·卷二○一七
張汝賢,字祖禹,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徙居儀真(今江蘇鎮(zhèn)江)。熙寧六年進士。元豐七年由監(jiān)察御史為侍御史知雜事,尋坐言事失當,落侍御史,知信陽軍;次年擢吏部郎中、察舉福建路鹽法、右司郎中。元祐初為直龍圖閣、江淮等路發(fā)運使、左司郎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二、三四七、三五四、三五八、三五九、三七五、四○六,《宋史》卷三四八《張汝明傳》,順治《吉安府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思賢。登進士第。仁宗皇祐間除起居舍人,尋拜中書舍人、兵部侍郎。蔡京用事,以顯謨閣待制知通州。工畫山水,嘗作風煙欲雨之景,非陰非霽,殊有深思。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黃齊,字思賢,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崇寧五年進士及第。政和中,為禮部員外郎。歷起居舍人、大司成。宣和中,遷兵部侍郎。四年,因事黜,以顯謨閣待制知通州。后以朝散大夫、兵部侍郎致仕。齊工畫,其《風煙欲雨圖》尤為著名。見《宣和畫譜》卷一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二二、職官六九之一○、選舉一之一五、選舉一九之二二,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舜卿。第進士。知福清縣,當官不私,邑人信愛?;兆谛统跬ㄅ信d化軍,權(quán)郡事??び袊逄粒苋?,溉田數(shù)千頃,歲久不修,汝賢鳩工增筑,民賴其利。后以朝請大夫知瓊州,黎洞蠻叛,殺略居民,汝賢設(shè)方略,前后掩獲數(shù)百,降其酋豪,州境以寧。以功增秩奉祠。全宋詩
郭汝賢,神宗熙寧間知福清縣(清光緒《福清縣志》卷八)。
人物簡介
【生卒】:1074—? 【介紹】: 宋榮州人,字周彥。王夢易子。七歲能屬文。十三歲喪父,哀憤深切,閉戶窮經(jīng)史百家書傳注之學,尋師千里,究其旨歸?;兆诔鐚帟r,應(yīng)能書,為首選。因上書論時政得失,下第徑歸,奉親養(yǎng)志。后復舉八行,大司成考定為天下第一,詔旌其門,賜號處士,尋改潼川府教授,賜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辭不受。雖處山林,唱酬賦詠,皆愛君憂國之言。卒謚賢節(jié)。全宋詩
王庠(一○七一~?)(清道光《榮縣志》卷一七引張商英所作其父王夢易墓表),字周彥,榮州(今四川榮縣)人。蘇軾侄婿(《東坡先生全集》卷四九《與王庠書》)?;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e八行,考定為天下第一,賜號廉遜處士(《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一五)。尋改潼川府教授,賜進士出身,辭不受。有集五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一二一
王庠(一○七一——?),字周彥,榮州(治今四川榮縣)人,夢易子。年十三喪父,哀憤深切,閉戶讀書,其文為呂陶、蘇轍所器重。崇寧元年應(yīng)能書科試,為首選,下第徑歸,不應(yīng)舉者八年。后復舉八行,大司成考為天下第一,賜號處士,尋改潼川府教授,賜出身及章服,終不受,隱居山林而卒。孝宗淳熙元年謚曰賢節(jié)。有文集五十卷(佚)。《宋史》卷三七七有傳,又見《宋代蜀文輯存》卷一四張商英《大宋故贈通議大夫王公墓表》,《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一五,《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宋史新編》卷一七七,《宋元學案補遺》卷九七。
人物簡介
【介紹】: 遼天錫帝耶律淳妻,名普賢女。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破中京,天祚出逃夾山,淳在燕京即位,冊為德妃。淳死,遺命遙立天祚子秦王定,德妃為皇太后,稱制守燕。金兵至,德妃逃歸天祚,被天祚所殺。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陜府雞足山人,一名式,又名道原,字太源。嘗為僧,法號紫賢,又號毗陵禪師。云游長安,留開福寺。后為道士。徽宗崇寧五年寓郿,遇石杏林傳授口訣真要,乃注解《悟真篇》,作《復命篇》及《丹髓歌》。高宗紹興中壽至一百十四歲卒。全宋詩
薛道光(一○七八~一一九一),一名式,一名道源,雞足山(今河南陜縣西南)人。一云閬州(今四川閬中)人,字太原。嘗為僧,法號紫賢,又號毗陵禪師。留長安開福寺,參長老修嚴及僧如環(huán),因桔槔頓悟?;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于郿縣遇道人石泰,遂棄佛入道。據(jù)說壽一百十四歲,光宗紹熙二年卒。事見《道藏》冊五《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Φ拦庠姡瑩?jù)《歷世真仙體道通鑒》所收,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薛道光(一○七七——一一九一),名式,又名道源,字太原,陜府雞足山(今屬河南陜縣)人,一云閬州(治今四川閬中)人。嘗為僧,法號紫賢,一號毗陵禪師。云游長安,因觀桔槔有感,念談禪不能長生,遂志向金丹大道,得《悟真篇》,知性命雙修術(shù)。后遇石泰,乃棄僧伽,致力修道。著《復命篇》及《丹髓歌》行世。道光為南宗第三祖,道稱紫賢真人。見《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道藏》第五冊,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