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語詞(語詞)  拼音:yǔ cí
1.指語法中「述語」、「說明語」、「表語」或「謂語」。
2.詞或詞組的合稱??勺鳛榫渥拥慕Y構成分。也作「語辭」。
《漢語大詞典》:語辭(語辭)
(1).訴訟之辭。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或有縱罪惡之吏,害告訴之人,斷絶語辭,蔽藏其情?!?br />(2).文言虛字。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案諸字書,‘焉’者鳥名,或云語辭,皆音於愆反?!?金 王若虛 《謬誤雜辨》:“論語稱夫子‘便便言,唯謹爾’。‘唯’,語辭也?!?清 俞樾 群經平議·論語一:“詩·大東篇‘睠言顧之’,荀子·宥坐篇作‘眷焉’,后漢書·劉陶傳作‘睠然’,‘焉’與‘然’皆語辭,則‘言’亦語辭?!?/div>
《國語辭典》:古語詞(古語詞)  拼音:gǔ yǔ cí
已有現代語詞的古代詞。使用古語詞有修辭作用。
《國語辭典》:發(fā)語詞(發(fā)語詞)  拼音:fā yǔ cí
文章中用于句首,揭舉事物的虛詞性助詞。文言中有「夫」、「維」、「蓋」等。「詞」文獻異文作「辭」。晉。郭璞〈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訓詁之指歸」句下邢炳。疏:「夫者,發(fā)語辭,亦指示語?!挂卜Q為「發(fā)端詞」。
《漢語大詞典》:發(fā)語辭(發(fā)語辭)
文言助詞的一種,用于一篇或一段文章的開頭。 郭璞 《〈爾雅〉序》“夫爾雅者” 宋 邢昺 疏:“夫者,發(fā)語辭,亦指示語。”亦作“ 發(fā)語詞 ”。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發(fā)語詞:“經書發(fā)語詞,尚書最多,都、俞、吁、咨、嗟、猷等是也。”
《國語辭典》:歷史語詞(歷史語詞)  拼音:lì shǐ yǔ cí
專指目前已經不用的歷史現象、事物的語詞。如司徒、司寇等。
《國語辭典》:凡語(凡語)  拼音:fán yǔ
普通通行的詞語。《爾雅。釋詁》「如、適、之、嫁、徂、逝,往也」句下宋。邢炳。疏:「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div>
《國語辭典》:上帝  拼音:shàng dì
1.天帝?!兑捉?。豫卦》:「《象》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奉上帝敕,往燒汝家?!?br />2.君主、帝王?!对娊?。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jié)h。毛亨。傳:「上帝,以托君王也。」《后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李膺》:「頃聞上帝震怒,貶黜鼎臣?!?br />3.基督教徒稱所信仰、崇拜的神為上帝?!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咐杞淌空f聲:『可憐好好的人,把他捉來當禽獸看待,這還對得住上帝嗎?』」
《國語辭典》:又是  拼音:yòu shì
表示重復、反覆的語詞。如:「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一直睡不著,看來又是一個失眠的夜晚?!?/div>
《國語辭典》:詞源(詞源)  拼音:cí yuán
1.比喻文詞層出不窮,有如水源。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br />2.書名。宋末張炎撰,二卷。上卷論五音十二律及宮調管色;下卷論制曲、句法、字面、虛字等。是研究宋詞音樂的重要參考書。現存以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奉恩后據元鈔重刊本為最早。
3.一種探究語詞來源的工具書。
《國語辭典》:新語(新語)  拼音:xīn yǔ
1.新的話題、語詞。唐。杜甫解悶〉詩一二首之六:「即今耆舊無新語,謾釣槎頭縮項鳊。」
2.書名。漢陸賈著,二卷,十二篇。漢代子書中,以《新語》最純最早,貴仁義,賤刑威,卓然儒者之言。
《國語辭典》:可就  拼音:kě jiù
加重語氣表示肯定的語詞?!?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五五回:「如今平空又生出一兩件事來,可就了不得了!」
《漢語大詞典》:敬止
敬仰。止,語詞。《詩·大雅·文王》:“穆穆 文王 ,於緝熙敬止?!?朱熹 集傳:“止,語辭……言穆穆然 文王 之德,不已其敬如此,是以天命集焉?!?span id="be5fnfn" class="book">《北史·隋紀下·煬帝》:“瞻望郊廛,緬懷敬止?!?/div>
分類:敬仰語詞
《國語辭典》:幾頓(幾頓)  拼音:jī dùn
危敗?!秶Z。周語上》:「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黄錈o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
分類:危敗語詞
《漢語大詞典》:語典(語典)
(1).即語法。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jié):“又 中國 語言文字分離,向無文典語典,languagegrammar之教,因此措辭設句之法,不能分明?!眳⒁姟?語法 ”。
(2).典故之一類。指詩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語詞。相對于“事典”而言。參見“ 事典 ”。
《國語辭典》:語法(語法)  拼音:yǔ fǎ
1.講求語言構造合宜,音調優(yōu)美的方法。也稱為「話法」。
2.語詞、語句形成的規(guī)律。有時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與「文法」一詞相近。
《漢語大詞典》:事典
(1).治事的規(guī)章。周禮·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span id="c51khu6" class="book">《左傳·文公六年》:“ 宣子 ( 趙宣子 )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杜預 注:“典,常也?!?唐 蘇颋 《命姚崇等北伐制》:“入敷事典,省閣稱其閑練;出綜條察,吏人畏其嚴明?!?br />(2).專門輯集有關禮制事件的類書。明史·藝文志三有 徐袍 著《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類。指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別于語典。
《國語辭典》:音譯(音譯)  拼音:yīn yì
翻譯時直接模仿原語的語音而不把它意思翻譯出來。
《漢語大詞典》:恒辭(恆辭)
習用的語詞。 明 歸有光 《應制論·孟子敘道統而不及周公顏子》:“至于 談 之與 遷 ,同稱太史, 彪 之與 固 ,同號 班 書,蓋昔人之恆辭也?!?/div>
分類:習用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