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禪家應(yīng)于佛祖所化之機緣,而提起越格之言語動作之垂示也。后人稱之,名為公案。又曰因緣。公案者,公府之案牘,即律令也。至嚴(yán)而不可犯者,可以為法??梢詳嗍欠恰纳戏鹱嬷故?,是宗門之正令,以判迷悟者類之。故彼擬名公案。所謂千七百則是也。碧巖九十八則評唱曰:「古人事不獲已,對機垂示。后人喚作公案因緣。」同種電鈔曰:「至理絕言,唯對迷機,故不獲已而假言說以顯道,后人將彼垂示語作公案也?!股椒恳乖捝显唬骸腹改擞鞴笭┮?,法之所在而王道之治亂實系焉,公者乃圣賢一其轍,天下同其途之至理也。案者乃記圣賢為理之正文也,凡有天下者未嘗無公府,有公府者未嘗無案牘。(中略)夫佛祖機緣,目之曰公案亦爾?!贡虈?yán)集三教老人序曰:「祖教之書謂之公案者,唱于唐而盛于宋,其來尚矣,二字乃世間法中吏牘語?!乖茥灱唬骸腹刚?,公府之案牘也。所以剖斷是非,而諸祖問答機緣,亦只為剖斷生死,故以名之?!?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禪家指點學(xué)人,在言語或動作上的垂示,叫做公案。
【俗語佛源】
本意是官府?dāng)喟傅墓陌笭?。禪宗認(rèn)為歷代宗門祖師典范性的言行可以判別學(xué)人的是非迷悟,故亦稱公案。明·株宏《正訛集》指出:「公案者,公府之案牘也,所以剖斷是非。而諸祖問答機緣,亦只為剖斷生死,故以名之?!苟U宗自稱「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然而從唐代始,禪門各宗就傳誦著許多祖師言行和內(nèi)省經(jīng)驗,后來陸續(xù)記載在各類語錄和燈錄中。如風(fēng)幡、立雪、柏樹子、西來意、拈花微笑、當(dāng)頭棒喝等,均燴炙人口。「公案」被視為禪門傳法的「血脈」,祖師「直指」的法門。其作用在于對機開示,打破情識之網(wǎng),進而悟入「無分別智」。正如宋·圓悟《碧巖錄》第九八則評唱指出:「古人事不獲已,對機垂示,后人喚作公案因緣?!苟U宗的公案號稱有千七百則。如果僅在字面上兜來兜去,不去悟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未公案便成糾纏的葛藤了?!腹阜v舊葛藤」(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韻》詩),這是不足為訓(xùn)的。公案不但有一針見血的機鋒和理趣,而且還有詼諧活潑的語言和簡潔生動的情節(jié),對話本和公案小說的發(fā)展有其影響。此外,公案在俗語中亦指一樁事件或糾葛,如謂:了卻一樁公案。(李明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