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飛詔(飛詔)
(1).指詔書。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唐 李山甫 《賀邢州盧員外》詩:“紫泥飛詔下金鑾,列象分明世仰觀。”
(2).飛傳詔書。 唐 李冗 獨(dú)異志卷上:“ 陶弘景 隱居 茆山 , 梁武帝 每有大事,飛詔與之參決。時人謂 隱居 為‘山中宰相’?!?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即飛詔釋 李先生 ,就詣 會昌 為壽?!?/div>
分類:詔書
《漢語大詞典》:詔恩(詔恩)
天子賜予的恩惠。《漢書·馮野王傳》:“夫三最予告,令也;病滿三月賜告,詔恩也。令告則得,詔恩則不得,失輕重之差。” 宋 曾鞏 《待制王堯臣知單州制》:“雖付之刺督,考驗(yàn)甚明,而既更詔恩,法當(dāng)貸爾?!?/div>
《國語辭典》:頒詔(頒詔)  拼音:bān zhào
發(fā)布皇帝的詔書、命令?!冻蹩膛陌阁@奇》卷二:「高宗聽得甚是慘然,頒詔特加號福國長公主,下降高世綮,做了駙馬都尉。」
《漢語大詞典》:詔墨(詔墨)
詔令上的墨跡。 宋 龔明之 中吳紀(jì)聞·陸彥猷:“陛下求直言,有云‘言之者無罪’,今詔墨猶未乾,奈何以直言罪人?” 宋 陸游 《謝王宣撫啟》:“玉音親錫於儒科,奎翰特嘉於樸學(xué)。曾未乾於詔墨,已亟遠(yuǎn)於周行?!?/div>
分類:詔令墨跡
《國語辭典》:密詔(密詔)  拼音:mì zhào
秘密的詔令?!逗鬂h書。卷九。孝獻(xiàn)帝紀(jì)》:「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泄。」
分類:秘密詔書
《漢語大詞典》:詔函(詔函)
詔書。 宋 劉攽 《回賀蘇學(xué)士詔啟》:“伏審光奉詔函,擢躋史觀,本朝厚方聞之選,儒士榮藏室之華。” 宋 劉攽 《賀制置發(fā)運(yùn)某待制啟》:“竊審光被詔函,擢躋廷閣,伏惟慶慰?!?/div>
分類:詔書
《駢字類編》:三詔(三詔)
明一統(tǒng)志:三詔堂,在平陽府中條山王官谷中,唐司空圖隱居之處。
《韻府拾遺 哿韻》:詔可(詔可)
唐書張獻(xiàn)甫傳:獻(xiàn)甫請復(fù)鹽州及洪門洛原鎮(zhèn)屯兵,詔可。
《漢語大詞典》:詔語(詔語)
(1).詔書上的話。 明 葉盛 水東日記·何文淵自經(jīng):“ 何文淵 嘗告人曰:‘詔語“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傳之子”出自手筆?!?br />(2).告誡吩咐。 清 王夫之 《顯考武夷府君行狀》:“或有詔語於子孫僮僕,皆下氣怡聲?!?/div>
《漢語大詞典》:申詔(申詔)
申令告誡。《漢書·宣帝紀(jì)》:“朕既不明,數(shù)申詔公卿大夫務(wù)行寬大,順民所疾苦。”
分類:告誡
《漢語大詞典》:答詔(答詔)
皇帝回答臣下奏疏的詔書。 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三》:“奏疏諫,請薄其葬,有答詔優(yōu)奬?!?/div>
《漢語大詞典》:詔爵(詔爵)
謂詔賜以爵位。周禮·夏官·司士:“司士掌羣臣之版……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祿,以能詔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武帝紀(jì)》:“古者以德詔爵,以庸制祿,雖下士猶食上農(nóng),外足以奉公忘私,內(nèi)足以養(yǎng)親施惠?!?唐 儲光羲 《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時任下邽縣》詩:“大君忽霆震,詔爵冠軍侯?!?/div>
分類:爵位
《漢語大詞典》:詔文(詔文)
謂詔書文字。《漢書·王莽傳上》:“詔文始書,反虜大敗;制書始下,反虜畢斬?!?唐 韓愈 《唐故秘書少監(jiān)獨(dú)孤府君墓志銘》:“時故相太常 權(quán)公 掌出詔文?!?明 陶宗儀 輟耕錄·詔西番:“累朝皇帝於踐祚之始,必布告天下,使咸知之。惟詔西番者,以粉書詔文於青繒,而綉以白絨?!?/div>
《漢語大詞典》:詔檢(詔檢)
即詔書。語本后漢書·公孫瓚傳:“﹝ 袁紹 ﹞矯刻金玉,以為印璽,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檢,文稱詔書?!?宋 宋祁 《回知郡主客啟》:“伏自執(zhí)事嚮膺詔檢,即領(lǐng)郡麾?!?宋 王圭 《謝宣詔入院奏狀》:“仙扃遣使,甫馳及于窮廬;詔檢飛文,遽進(jìn)登于內(nèi)署?!?/div>
分類:詔書
《漢語大詞典》:詔誥(詔誥)
文體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發(fā)布的命令、文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兩 漢 詔誥,職在尚書?!?span id="ikx1fr6"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二》:“今進(jìn)士純用經(jīng)術(shù)。如詔誥、章表、箴銘……其文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闕,且無以兼收文學(xué)博異之士?!?清 錢泳 《履園叢話·閱古·鐵券》:“按自 忠懿王 納土后,至 太宗 之 淳化 元年, 杭州 守臣以前券及竹冊、玉冊各三副,詔誥百餘函進(jìn)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