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7,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應(yīng)詔
詔命
丹詔
優(yōu)詔
溫詔
鳳詔
承詔
特詔
制詔
詔除
恩詔
六詔
中詔
漢詔
詔諭
《國語辭典》:應(yīng)詔(應(yīng)詔)  拼音:yìng zhào
1.應(yīng)天子的詔命。《后漢書。卷二七。杜林傳》:「時(shí)諸王傅數(shù)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應(yīng)詔。」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固非論經(jīng)于白虎之殿,應(yīng)詔于金馬之門?!?br />2.魏晉以來稱奉君王之命所寫的詩文。如三國魏曹植的應(yīng)詔詩、唐杜審言的望春亭侍游應(yīng)詔詩等。也作「應(yīng)制」。
《漢語大詞典》:詔命(詔命)
皇帝的命令。后漢書·張酺傳:“司徒 呂蓋 奏 酺 位居三司,知公門有儀,不屏氣鞠躬以須詔命,反作色大言,怨讓使臣,不可以示四遠(yuǎn)。” 晉 葛洪 抱樸子·自敘:“小子豈敢茍潔區(qū)區(qū)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故遂息意而恭承詔命焉。”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卷四:“兩 漢 詔命,皆由尚書出。”
《國語辭典》:丹詔(丹詔)  拼音:dān zhào
天子的敕命。唐。張蠙 贈(zèng)信安太守詩:「昨日中官說天意,即飛丹詔立新碑。」
《國語辭典》:優(yōu)詔(優(yōu)詔)  拼音:yōu zhào
嘉獎(jiǎng)的詔書?!赌淆R書。卷五一。張欣泰傳》:「上書陳便宜二十條,其一條言宜毀廢塔寺。帝并優(yōu)詔報(bào)答?!固?。皇甫枚《王知古》:「左仆射張直方抗表,請修入覲之禮。優(yōu)詔允焉?!?/div>
《漢語大詞典》:溫詔(溫詔)
詞情懇切的詔書。 宋 朱熹 《次秀野春晴山行紀(jì)物之句》:“側(cè)聞溫詔詢耆艾,好趁春風(fēng)入殿衙。”明史·齊王榑傳:“王性兇悖,朕溫詔開諭至六七,猶不悟,教授輩如王何?”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寧古塔紀(jì)略》:“天心嗟嘆,溫詔下頒?!?/div>
分類:懇切詔書
《國語辭典》:鳳詔(鳳詔)  拼音:fèng zhào
天子的詔書。唐。李商隱 夢令狐學(xué)士詩:「右銀臺路雪三尺,鳳詔裁成當(dāng)直歸。」元。陳樵〈送李仲積北上〉詩:「峨峨黃金臺,鳳詔求賢才?!?/div>
分類:詔書
《國語辭典》:詔書(詔書)  拼音:zhào shū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書?!段倪x。李密。陳情表》:「詔書特下,拜臣郎中?!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詔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div>
《漢語大詞典》:承詔(承詔)
奉詔旨。說文解字·敘《蒼頡篇》:“幼子承詔?!?span id="wwpfujy"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二》:“四夷朝見,則承詔勞問。臨軒命使冊皇后、皇太子,則承詔降宣命。”
分類:奉詔詔旨
《漢語大詞典》:特詔(特詔)
帝王的特別詔令。后漢書·王充傳:“友人同郡 謝夷吾 上書薦 充 才學(xué), 肅宗 特詔公車徵,病不行?!?span id="19ujatn" class="book">《晉書·平原王榦傳》:“ 榦 有篤疾,性理不恒,而頗清虛靜退,簡於情欲,故特詔留之?!?span id="ccq4cpf" class="book">《宋史·刑法志三》:“初,京師裁造院募女工,而軍士妻有罪,皆配隸南北作坊。 天圣 初,特詔釋之,聽自便?!?/div>
《漢語大詞典》:制詔(制詔)
皇帝的命令。 漢 蔡邕 獨(dú)斷:“ 漢 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dòng)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玄宗 聽從了 房琯 的建議,下出分置的制詔?!?/div>
分類:命令帝王
《漢語大詞典》:詔除(詔除)
詔命拜官授職。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 西京 擾亂,皆不就?!?宋 劉攽 《賀知府某侍讀啟》:“向者叨被詔除,出分郡組,治任戒道,懷謁詣辭?!?清 吳偉業(yè) 《送何省齋》詩:“讀書入中祕,父子被詔除?!?/div>
《國語辭典》:恩詔(恩詔)  拼音:ēn zhào
帝王因特恩所下的詔書。晉。羊祜讓開府表〉:「伏聞恩詔,拔臣使同臺司?!?/div>
《國語辭典》:六詔(六詔)  拼音:liù zhào
詔,蠻夷的王或首領(lǐng)。六詔指唐代西南夷六個(gè)部落的總稱。在今四川及云南二省交界地,即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蒙舍處最南,也稱為「南詔」)。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蠻子朝〉:「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顾?。陸游〈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六詔,俚歌相答帶三巴。」
《漢語大詞典》:中詔(中詔)
宮中直接發(fā)出的帝王親筆詔令。后漢書·陳蕃傳:“宦官由此疾 蕃 彌甚,選舉奏議,輒以中詔譴卻?!?span id="44sfyuh"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中詔所施,或存好問?!?span id="nsja7z2" class="book">《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賜中詔敕之?!?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經(jīng)門下者,謂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div>
《駢字類編》:漢詔(漢詔)
唐 王維 既蒙宥罪旋復(fù)拜官伏感圣恩竊書鄙意兼奉簡新除使君等諸公 忽蒙漢詔還冠冕,始覺殷王解網(wǎng)羅。
《漢語大詞典》:詔諭(詔諭)
皇帝命令;皇帝頒布文書以告喻天下。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皆厚給其衣食,因請送其家屬, 明宗 詔諭不許?!?宋 陸游 《賀蔣尚書出知婺州啟》:“詔諭靡從,藩條初布。上倚承宣之績,士高廉退之風(fēng)。”元史·世祖紀(jì)二:“ 王文統(tǒng) 坐與 李璮 同謀伏誅,仍詔諭中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