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40詞典 9分類詞匯 331
共331,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廟廷
論理
諷議
俗論
論辯
私議
莊語
廟議
評議
筆論
眾歡
廷論
沸羹
發(fā)論
群口
《國語辭典》:廟廷(廟廷)  拼音:miào tíng
廟院?!稌x書。卷三五。裴秀傳》:「咸寧初,與石苞等并為王公,配享廟廷?!?/div>
《國語辭典》:論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論說道理,邏輯學(xué)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則辯證正誤的方法。《史記。卷八七。李斯傳》:「諫說論理之臣聞于側(cè),則流漫之志詘矣。」
2.照道理說。《紅樓夢》第二九回:「論理,我比不得別人,應(yīng)該里頭伺候?!埂度辶滞馐贰返诰呕兀骸刚摾?,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該先到他家相見訂交?!?/div>
《漢語大詞典》:諷議(諷議)
諷諫議論;婉轉(zhuǎn)地發(fā)表議論。后漢書·張衡傳:“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唐 白居易 《采詩官》詩:“不是章句無規(guī)刺,漸及朝廷絶諷議。” 王闿運 《陳景雍傳》:“知督撫不和,數(shù)數(shù)諷議,列縣羣傳其迂,誠不知時變?!?/div>
《漢語大詞典》:俗論(俗論)
世俗的議論。后漢書·黃瓊傳:“自頃徵聘之士, 胡元安 、 薛孟嘗 、 朱仲昭 、 顧季鴻 等,其功業(yè)皆無所採,是故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清 黃景仁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階下紫牡丹一本開盛有二百馀頭》詩:“ 魏 家千葉本冠世,苦被俗論相髠鉗?!?/div>
分類:世俗議論
《國語辭典》:論辯(論辯)  拼音:lùn biàn
各自據(jù)理說明自己的看法,并駁斥對方的缺失。如:「關(guān)于這件提案,應(yīng)由持正、反意見的雙方進行論辯,再交由大會表決。」
《國語辭典》:論辨(論辨)  拼音:lùn biàn
1.評量、辨析?!抖Y記。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后使之?!埂度龂?。卷二。魏書。文帝記》:「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聽斷大政,論辨得失?!?br />2.文體名。其體蓋源自古代諸子,旨在論證說理。如清朝姚鼐的《古文辭類纂》有論辨類。今多稱為論說文。
《漢語大詞典》:私議(私議)
(1).私下議論。禮記·曲禮下:“公事不私議?!?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杜延年傳》:“羣下讙譁,庶人私議,流言四布, 延年 竊重將軍失此名于天下也。” 艾青 《大西洋》詩:“夜晚,在某個大廈的燈光透亮的會議室里,也正有人私議著,如何進攻一個年輕的共和國?!?br />(2).謂個人的看法或主張。管子·法法:“私議立則主道卑矣。”《商君書·修權(quán)》:“世之為治者,多釋法而任私議,此國之所以亂也。”漢書·吾丘壽王傳:“於是 秦 兼天下,廢王道,立私議,滅而首法令。”
《國語辭典》:莊語(莊語)  拼音:zhuāng yǔ
莊重的言論。指探討宇宙、人生真理的言論。《莊子。天下》:「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挂卜Q為「莊論」。
《國語辭典》:廟議(廟議)  拼音:miào yì
朝廷的謀議。也作「朝議」。
《國語辭典》:評議(評議)  拼音:píng yì
商量、討論而加以評斷。《后漢書。卷八五。東夷傳。高句驪傳》:「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為奴婢?!埂段簳?。卷六○。程駿傳》:「詔百僚評議,群臣咸以為宜依舊事,駿獨以為不可?!?/div>
《國語辭典》:筆論(筆論)  拼音:bǐ lùn
1.以文字發(fā)表議論。漢。王充《論衡。超奇》:「安危之際,文人不與,無能建功之驗,徒能筆論之效也。」
2.文章名。東漢蔡邕撰,收入宋代陳思《書苑菁華》,為中國書論史重要著作。論述書法抒發(fā)情懷的藝術(shù)本質(zhì)與書家創(chuàng)作應(yīng)有的精神狀態(tài)。
《漢語大詞典》:眾歡(衆(zhòng)讙)
眾人的議論或喧嘩。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養(yǎng)名顯行,以息眾讙?!?顏師古 注:“讙,譁,眾議也?!?span id="2vdunet" class="book">《新唐書·李景讓傳》:“常怒牙將,杖殺之,軍且謀變,母欲息眾讙,召 景讓 廷責(zé)?!?/div>
《漢語大詞典》:廷論(廷論)
(1).在朝廷上辯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上怒內(nèi)史曰:‘公平生數(shù)言 魏其 、 武安 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吾并斬若屬矣?!?晉 袁宏 后漢紀·章帝紀下:“上善《穀梁》,后大儒 蕭望之 等廷論二家同異,多從《穀梁》。由是《穀梁》學(xué)復(fù)興?!?宋 陳亮 《王珪確論如何》:“諸公亦奮然并見其才,而無相媢之意,雖至於廷論之際,辯其所長,如數(shù)黑白,則諸公豈不各以自慰哉!”
(2).朝廷上的議論。 明 王世貞 《少保王公督府奏議序》:“下有不一之將心,而上有不一之廷論?!?/div>
《國語辭典》:沸羹  拼音:fèi gēng
形容笑語嘈雜,如湯羹之沸狀。語本《詩經(jīng)。大雅。蕩》:「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論(發(fā)論)
發(fā)表議論。 唐 孟浩然 《襄陽公宅飲》詩:“談笑光六義,發(fā)論明三倒。” 唐 劉知幾 史通·論贊:“《春秋左氏傳》,每有發(fā)論,假君子以稱之?!?/div>
《漢語大詞典》:群口(羣口)
眾人的議論。 明 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甲辰科首題:“元卷為士子所聚譁,主考有憂之,索性以冠廷對,冀弭羣口?!?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此等詞曲,幸而出自 元 人;若出我輩,則羣口訕之,不識置身何地矣!”
分類:眾人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