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40詞典 9分類詞匯 331
共340,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口語
口碑
言議
談?wù)f
唇舌
理言
指論
口聲
論酬
辯義
咨論
稽論
說議
譚說
風評
《國語辭典》:口語(口語)  拼音:kǒu yǔ
1.專指談話所用的語言。唐。劉知幾《史通。卷六。言語》:「而后來作者,通無遠識,記其當世口語,罕能從實而書。」
2.議論。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口語遇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3.誹謗。漢。楊惲 報孫會宗書:「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br />4.訴訟關(guān)系人受審時,與案情有關(guān)的陳述。《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知縣錄了口語,喝退胡阿虎,便叫周四上前來問。」也稱為「口供」、「口詞」。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這門上見他是外國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挂卜Q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挂卜Q為「口氣」。
3.語音學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語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碑  拼音:kǒu bēi
眾人的口頭傳頌,有如文字鐫刻于碑石。語本《五燈會元。卷一七。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比喻眾人的口頭稱揚?!独蠚堄斡洝返谝话嘶兀骸改侵牢醇耙粋€時辰,已經(jīng)結(jié)案,沿路口碑嘖嘖稱贊。」
《漢語大詞典》:言議(言議)
議論;言論。墨子·公孟:“因左右而獻諫,則謂之言議。” 宋 曾鞏 《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 英宗 ﹞自踐東朝,淵默恭慎,無所言議施為,而天下傳頌稱説,德號彰聞。”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于是哲人 洛克 首出,力排政治宗教之積弊,唱思想言議之自由,轉(zhuǎn)輪之興,此其播種?!?/div>
分類:議論言論
《漢語大詞典》:談?wù)f(談?wù)h)
議論;談?wù)摗?span id="dkz9nhy" class="book">《莊子·徐無鬼》:“辯士無談?wù)h之序則不樂。”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十八:“ 王先生 正在和他們談?wù)f什么。”
《國語辭典》:唇舌(脣舌)  拼音:chún shé
1.比喻口才?!稘h書。卷九二。游俠傳。樓護傳》:「谷子云筆札,樓君卿唇舌?!?br />2.言語?!度辶滞馐贰返谝凰幕兀骸笧檫@件事,不知費了多少唇舌!」
《漢語大詞典》:理言
議論。 宋 姜夔 《白石詩說》:“乍敘事而間以理言,得活法者也?!?/div>
分類:議論
《漢語大詞典》:指論(指論)
議論。 三國 魏 曹丕 《答辛毗等令》:“諸卿指論,未若孤自料之審也。” 宋 蘇舜欽 《和韓三謁歐陽九之作》:“圖書堆滿牀,指論極根柢。” 清 吳敏樹 《與梅伯言先生書》:“隨又得接侍一二次,備聞指論?!?/div>
分類:指論議論
《漢語大詞典》:口聲(口聲)
(1).猶開口。 元 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又不曾麻搥下腦箍,你怎么口聲的就招伏?!?br />(2).語氣,口氣。《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 秋公 見口聲來得不好,老大驚訝。”
(3).指口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他妻子﹞又換了一個口聲,道:‘我乃 陳 妾 丁氏 ,大娘死與我何干?’”參見“ 口音 ”。
(4).議論。紅樓夢第四回:“等我再斟酌斟酌,壓服得口聲才好?!?span id="r4s7u7n" class="book">《紅樓夢》第五五回:“二奶奶的事,他還要駁兩件,才壓得眾人口聲呢!”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段拿餍∈贰返诙兀骸高@門上見他是外國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也稱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也稱為「口氣」。
3.語音學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語中的a、e、o、b、p、f等。
《漢語大詞典》:論酬(論酬)
(1).答謝。 宋 曾鞏 《謝杜相公啟》:“然義未足以論酬,而言又不得以敘謝。”
(2).議論。 宋 王令 《龍角歌和崔公度伯易》:“嘗聞螾出 軒轅 丘,其長百尋圍十牛,民驚臣愕爭論酬。”
分類:議論答謝
《漢語大詞典》:辯義(辯義)
猶議論。義,通“ 議 ”。《淮南子·泰族訓》:“寬裕簡易者,《樂》之化也;刺幾辯義者,春秋之靡也?!?/div>
分類:議論
《漢語大詞典》:咨論(咨論)
議論;商討。世說新語·政事“ 亮 亦尋為賄敗”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選用之事,與 充 咨論, 充 每不得其所欲?!?/div>
分類:議論商討
《漢語大詞典》:稽論(稽論)
猶議論。后漢書·蘇竟傳:“而稽論當世,疑誤視聽?!?/div>
分類:議論
《漢語大詞典》:說議(説議)
議論;談?wù)摗?span id="npbpexm" class="book">《墨子·非儒下》:“有強執(zhí)有命以説議曰:‘壽夭貧富,安危治亂,固有天命,不可損益;窮達賞罰幸否有極,人之知力,不能為焉?!?span id="l9rizq7" class="book">《韓非子·八奸》:“其於説議也,稱譽者所善,毀疵者所惡,必實其能,察其過,不使羣臣相為語。” 漢 王充 論衡·定賢:“復召為光祿大夫,常居左右,論事説議,無不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