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自發(fā)(自發(fā))  拼音:zì fā
不假外力自己發(fā)動或自然產(chǎn)生。如:「自動自發(fā)」。
《國語辭典》:思惟  拼音:sī wéi
1.思量?!稘h書。卷五九。張衡傳》:「使專精神,憂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國志。卷一○。魏書。荀攸傳》:「我每有所行,反覆思惟,自謂無以易;以咨公達,輒復過人意。」也作「思維」。
2.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將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經(jīng)由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步驟的認識活動的過程。也作「思維」。
《國語辭典》:知津  拼音:zhī jīn
津,渡口。知津指知道渡河口。語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弧购蟊扔髂鼙孀R路徑。唐。許敬宗〈安德山池宴集〉詩:「獨嘆高陽晚,歸路不知津?!?/div>
分類:認識渡口
《國語辭典》:感知  拼音:gǎn zhī
1.感激知遇。唐。李商隱〈為滎陽公上西川李相公狀〉:「空吟風水,感知懷戀?!?br />2.外在客觀的環(huán)境或事物,通過感官接收,所引發(fā)的感覺與知覺反應。
《國語辭典》:共識(共識)  拼音:gòng shì
共同體認的觀念、想法。如:「大家經(jīng)過不斷地開會溝通,最后終于達成共識?!?/div>
《國語辭典》:教訓(教訓)  拼音:jiào xun
1.教導訓戒?!度辶滞馐贰返谌换兀骸附鼇砻缮贍?shù)慕逃?,才曉得書是該念的?!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咐戏蜃咏逃柕脴O是,兄弟偏見了。」
2.從失敗或錯誤的經(jīng)驗中取得的認識。如:「你應牢記這一次的教訓,下次才不會再犯?!?/div>
《漢語大詞典》:獨照(獨照)
謂獨到的眼光;獨特的認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闚意象而運斤?!?元 馬臻 《自適》詩:“我心苦用拙,綿綿抱獨照?!?/div>
《國語辭典》:明達(明達)  拼音:míng dá
對事理有明確透澈的認識。如:「他為人明達公正,頗受大家尊敬。」
《國語辭典》:遍行  拼音:biàn xíng
到處發(fā)布、通行?!段宕菲皆挕V苁?。卷上》:「宣赦已畢,遍行天下?!埂度龂萘x》第四回:「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
《國語辭典》:見識(見識)  拼音:jiàn shì
1.接觸事物、增廣見聞?!都t樓夢》第二九回:「倒要將哥兒的這玉請了下來,托出去給那些遠來的道友并徒子徒孫們見識見識?!埂段拿餍∈贰返谝话嘶兀骸纲Z家三兄弟也要同去見識見識?!?br />2.經(jīng)驗、知識?!度龂萘x》第一七回:「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見識,大是不同,將來名位不在你我之下?!?br />3.計謀、手段?!段饔斡洝返谌寤兀骸改悄Р恢莻€見識,只道是句老實言語?!?/div>
《國語辭典》:體認(體認)  拼音:tǐ rèn
體察、認識?!吨熳诱Z類。卷六。仁義禮智等名義》:「將愛之理在自家心上自體認思量,便見得仁?!?/div>
分類:體察認識
《國語辭典》:賞識(賞識)  拼音:shǎng shì
認識別人的才能而加以欣賞重視?!端问?。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埂独蠚堄斡洝返谌兀骸敢驗樗k強盜辦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宮保賞識非凡?!?/div>
《漢語大詞典》:知行
認識與實行。禮記·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夫婦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漢 鄭玄 注:“言匹夫匹婦愚耳,亦可以其與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極也?!?br />智慮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則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淺薄。” 楊倞 注:“言智慮德行至淺薄?!?/div>
《漢語大詞典》:九變(九變)
(1).復雜多變。漢書·武帝紀:“云:‘九變復貫,知言之選?!?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九,數(shù)之多也。”《南齊書·高帝紀上》:“公忠誠慷慨,在險彌亮,深識九變,妙察五色?!?章炳麟 《訄書·商鞅》:“ 鞅 之作法也,盡九變以籠五官,覈其憲度而為治本。”
(2).多次演奏。周禮·春官·大司樂:“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鄭玄 注:“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也?!?唐 鮑防 《元日早朝行》:“九韶九變五聲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宋史·樂志九》:“樂諧九變,獻舉重觴?!眳⒁姟?九成 ”。
(3).指用兵的多種機變。孫子·九變:“圯地無舍,衢地合交,絶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zhàn);涂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于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用矣。”
(4).謂認識大道的九項內(nèi)容及其次序。莊子·天道:“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賞罰已明而愚知處宜……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九變而賞罰可言也?!?/div>
《國語辭典》:九成  拼音:jiǔ chéng
1.成,樂曲終止。「九成」指樂聲九變?!稌?jīng)。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若五音之變化,濟九成之妙曲?!?br />2.九層。比喻極高。南朝齊。謝朓〈觀朝雨詩〉:「既灑百常觀,復集九成臺?!?br />3.百分之九十。如:「這事的成功率高達九成?!?/div>
《國語辭典》:眼生  拼音:yǎn shēng
見而不識或不熟悉。《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忽田中驚起一鳩,那馬眼生,竄入麥中,踐壞一大塊麥田?!埂都t樓夢》第七七回:「王夫人又滿屋搜檢寶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捲的捲,著人拿到自己房內(nèi)去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