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講書(講書)  拼音:jiǎng shū
舊時提學(xué)初到一地時所舉行的儀式。即先將寫有學(xué)生姓名的竹簽置于一大竹筒內(nèi)。由提學(xué)抽簽,令中者講述四書一章,若講述不對,則責(zé)罰之。后凡教師命學(xué)生闡釋書中義理,稱為「講書」。《紅樓夢》第八二回:「我今兒晚上還要看書,明日師父叫我講書呢?!?/div>
分類:解釋講課
《國語辭典》:義疏(義疏)  拼音:yì shù
本指解釋佛教經(jīng)典。后泛指闡釋經(jīng)義的書。如周易義疏十九卷。
《漢語大詞典》:集解
(1).匯輯諸家對同一典籍的語言和思想內(nèi)容的解釋,斷以己意,以助讀者理解。 三國 魏 何晏 《〈論語注疏解經(jīng)〉序》:“今集諸家之善,記其姓名;有不安者,頗為改易,名曰《論語集解》?!?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采經(jīng)傳百家并先儒之説,豫是有益,悉皆抄內(nèi)。刪其游辭,取其要實,或義在可疑,則數(shù)家兼列……以 徐 為本,號曰《集解》?!?張守節(jié) 正義:“ 裴駰 採‘九經(jīng)’諸史并《漢書音義》及眾書之目而解史記,故題《〈史記集解〉序》?!?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序》:“名為‘雧解’,合二十一卷?!?br />(2).匯合“經(jīng)”與“傳”,為之解釋。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故特舉 劉 、 賈 、 許 、 潁 之違,以見同異。分《經(jīng)》之年,與《傳》之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jīng)傳集解》?!?孔穎達(dá) 疏:“ 杜 言集解,謂聚集《經(jīng)》《傳》為之作解。 何晏 《論語集解》,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語,言同而意異也?!?/div>
《國語辭典》:小序  拼音:xiǎo xù
1.《毛詩》有〈大序〉和〈小序〉之分,冠于《詩經(jīng)》之首,統(tǒng)論全詩之義者為〈大序〉;冠于每篇之首,分論各詩之義者為〈小序〉。
2.詩詞文章前的序文。如:「這篇文章前的小序,說明了作者寫作的動機?!?/div>
《國語辭典》:大序  拼音:dà xù
毛詩篇首〈關(guān)雎小序〉之后,總論詩義的序文,稱為「大序」。作者說法不一。相對于小序而言。
《國語辭典》:主義(主義)  拼音:zhǔ yì
對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張,是一種觀念和信仰的形態(tài),可形成一股思潮或?qū)W說。如資本主義、寫實主義。
《國語辭典》:經(jīng)解(經(jīng)解)  拼音:jīng jiě
1.解釋經(jīng)義的書。如《皇清經(jīng)解》、《通志堂經(jīng)解》等書。
2.《禮記》篇名,記六藝政教的得失。
《漢語大詞典》:詁訓(xùn)(詁訓(xùn))
(1).解釋古語。后漢書·桓譚傳:“博學(xué)多通,徧習(xí)《五經(jīng)》,皆詁訓(xùn)大義,不為章句。” 李賢 注引說文:“詁,訓(xùn)古言也。”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於是編次論語,各以羣分,窮源造極,為之詁訓(xùn)?!?郭沫若 《集外·〈管子集校〉敘錄》:“ 宋 代言管子者以 張嵲 《讀管子》一文最見功力,其文雖不足四百字,而詁訓(xùn)精確,洞見閫奧?!?br />(2).古語的意義。 晉 郭璞 《〈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xùn)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宋 歐陽修 《尹源字子漸序》:“君之名 源 ,而字 子淵 。夫源發(fā)於淵,深且止也,於詁訓(xùn)不類,又無所表發(fā)其名之美,甚非稱?!?清 曾國藩 《書〈學(xué)案小識〉后》:“ 惠定宇 、 戴東原 之流,鉤研詁訓(xùn),本 河間獻(xiàn)王 實事求是之旨,薄 宋 賢為空疏?!?/div>
分類:解釋意義
《漢語大詞典》:解義(解義)
解釋詞義或文義。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況他國之所謂字,拼母得音,即音成句,有專指而無兼義,求音誠捷矣,而解義殊繁?!?/div>
《國語辭典》:內(nèi)傳(內(nèi)傳)  拼音:nèi zhuàn
1.古人專門解釋經(jīng)義的書,與廣引事例、推廣本義的外傳相對。如《左傳》為《春秋》的內(nèi)傳。
2.一種傳記。以記述遺聞逸事為主。如《隋書經(jīng)籍志》有《漢武內(nèi)傳》三卷。
《漢語大詞典》:申解
(1).說明、解釋。左傳·莊公二十六年“ 虢 人又侵 晉 ” 晉 杜預(yù) 注:“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究其本末,故傳不復(fù)申解,但言傳事而已?!?br />(2).申辯。后漢書·馬嚴(yán)傳:“ 嚴(yán) 數(shù)薦達(dá)賢能,申解寃結(jié),多見納用?!?span id="kp1nw2t" class="book">《新唐書·趙憬傳》:“時 杜黃裳 遭奄人讒詆, 穆贊 、 韋武 、 李宣 、 盧云 等為 裴延齡 構(gòu)擯,勢危甚, 憬 救護申解,皆得免?!?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僧亦不自申解,但閉目不復(fù)有言?!?br />(3).申報。 宋 岳飛 《奏措置虔賊狀》:“山寨賊首 羅誠 等二百餘人,見拘管在寨未審,令臣一面處置,惟復(fù)申解朝廷,伏望圣慈速賜指揮?!?br />(4).指上報的文書。 元 李翀 日聞錄:“ 徐子方 為 陜西省 郎中,有屬路申解,內(nèi)漏落頭行一圣字,吏欲問罪,以為不敬?!?明 陶宗儀 輟耕錄·厚德:“有屬路申解到省,誤漏圣字,案吏指為不敬?!?/div>
《漢語大詞典》:解駮
亦作“ 解駁 ”。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 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xué)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qū)憚e紙附之?!?/div>
《漢語大詞典》:解駁(解駁,解駮)
(1).離散間雜。 唐 韓愈《南海神廟碑》:“云陰解駮,日光穿漏。” 宋 陸游 《昆侖行》:“陰云解駁朝暾紅, 黃河 直與 昆侖 通。” 金 元好問 《賦邢州鵲山》詩:“蒼茫失層疊,解駁見縈帶?!?清 錢謙益 《游黃山記》之三:“云氣解駮,如浪文水勢?!?br />(2).解釋辯正。 清 毛岳 《贈奉直大夫福建臺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始編修君問學(xué)淹沉,穿并奧賾。凡有所考覈解駮,都不纂述,輒注于簡,或?qū)憚e紙附之?!?
《漢語大詞典》:索解
尋求解釋;探索意義。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 安公子 ﹞偶然遇著個未曾經(jīng)歷、無從索解的去處?!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yù)備立憲》:“即于原奏所謂欽遵諭旨所決公論之精神,亦多相反背;而文義字句不可索解者尤甚。” 茅盾 《三人行》四:“ 柏先生 的小眼睛擠得更細(xì)地看著 許 的面孔,似乎想在 許 的沉郁的容貌上索解出真實的內(nèi)容?!?/div>
《國語辭典》:序卦  拼音:xù guà
》傳十翼之一。相傳為孔子所作,用以解釋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意義。
《國語辭典》:音訓(xùn)(音訓(xùn))  拼音:yīn xùn
1.注音、解義?!侗笔贰>硭亩?。列傳。劉芳》:「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xùn),辯析無疑?!埂杜f唐書。卷一八九。儒學(xué)列傳上。曹憲》:「太宗又嘗讀書有難字,字書所闕者,錄以問憲,憲皆為之音訓(xùn)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br />2.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某字的字義。如:「天,顛也?!?、「水,準(zhǔn)也?!挂卜Q為「聲訓(xùn)」。
《漢語大詞典》:訓(xùn)義(訓(xùn)義)
解釋文詞的意義。 南朝 梁 沈約 《答陸厥問聲韻書》:“此蓋曲折聲韻之巧,無當(dāng)於訓(xùn)義,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 宋 葉適 《黃文叔〈詩說〉序》:“況執(zhí) 秦 漢 之殘書,而徒以訓(xùn)義相宗者乎?” 清 陳澧 《與周孟貽書》:“其吟‘六藝’若何?則沉潛乎訓(xùn)義,反復(fù)乎句讀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