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2
詞典
7
分類詞匯
4
佛典
1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得 → 淂得”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詞典
見得
怎見得
不見得
未見得
眼見得
何以見得
也不見得
分類詞匯
博見
見破
相見恨晚
人比人,氣死人
佛類詞典
見得
《國語辭典》:
見得(見得)
拼音:
jiàn dé
1.看得出來,能夠確定。通常用于疑問句或否定句中。如:「何以見得?」《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過經費無多,館況是不見得很佳的,你愿意謀事,我就替你去運動起來。」
2.看起來、顯得。如:「經過一番梳洗整理之后,見得清爽多了。」
分類:
見得
知道
看出
《漢語大詞典》:
怎見得(怎見得)
(1).猶言怎么知道,怎么看得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
卷五:“怎見得有如此事來?”
《西游記》
第六七回:“怎見得人心不齊?”
《
兒女英雄傳
》
第六回:“請放心,倒的不是 安公子 !怎見得不是 安公子 ?怎見得不是 安公子 呢?”
(2).猶言且看如何。
《秦併六國平話》
卷上:“ 王翦 為招討,領兵起離 秦國 京兆府 ,往 冀州 滅 趙 。怎見得滅 趙 ?行經但見金瓜柄短,銀鉞柯長?!?/div>
分類:
如何
知道
看得
得出
《國語辭典》:
不見得(不見得)
拼音:
bù jiàn de
不一定?!端疂G傳》第四五回:「原來這婆娘倒不是個良人。莫教撞在石秀手里,敢替楊雄做個出場,也不見得?!埂秲号⑿蹅鳌返谝痪呕兀骸嘎犉鸢怖蠣斶@幾句話,說得來也平淡無奇,瑣碎得緊,不見得有甚么驚動人的去處。」
分類:
不見得
言說
說不定
不一定
《漢語大詞典》:
未見得(未見得)
說不定;不一定。 清
李漁
《凰求鳳·酸報》
:“據我看來,這封書札,還不可盡信,或者像
《荊釵記》
的故事,被人套寫了休書,也未見得。” 洪深
《香稻米》
第一幕:“難道他們三人,會于 黃 家有什么不利么?也未見得。不過總是使人惴惴地覺得不會有什么好事!”
分類:
說不定
不一定
《國語辭典》:
眼見得(眼見得)
拼音:
yǎn jiàn de
顯然?!端疂G傳》第一一回:「眼見得又不濟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別處安身立命。」《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眼見得我今日回家,又要聽他吵了?!?/div>
分類:
分明
顯然
《國語辭典》:
何以見得(何以見得)
拼音:
hé yǐ jiàn dé
憑什么知道?!?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翰林道:『老先生何以見得?』」
分類:
什么
知道
《國語辭典》:
也不見得(也不見得)
拼音:
yě bù jiàn dé
也說不定、也有可能?!毒┍就ㄋ仔≌f。菩薩蠻》:「好言好語告?zhèn)€消乏,或者可憐你的,一兩貫錢助了你也不見得。」元。曾瑞《留鞋記》第二折:「梅香休慌,再等一等,或者醒來,也不見得。」也作「也不見的」、「也未見得」。
分類:
說不定
可能
《漢語大詞典》:
博見(博見)
(1).見得多,看得遠。
《
荀子·勸學
》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br />(2).謂廣博。 南朝 梁
劉勰
《
文心雕龍·神思
》
:“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一患:理鬱者苦貧,辭溺者傷亂;然則博見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div>
分類:
見得
得多
廣博
看得
《國語辭典》:
見破(見破)
拼音:
jiàn pò
見得、看出。宋。楊萬里〈微雨〉詩:「要知微雨密還疏,空里看來直是無;不被波間三兩點,阿誰見破妙工夫?」也作「瞧破」。
分類:
見得
看出
楊萬里
微雨
《國語辭典》:
相見恨晚(相見恨晚)
拼音:
xiāng jiàn hèn wǎn
遺憾認識得太晚。語本《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傳》:「天子召見三人,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形容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宋。
方千里
〈
六么令。照人明艷
〉詞:「當時相見恨晚,彼此縈心目。」也作「相逢恨晚」。
分類:
相見
見得
意氣
相投
《國語辭典》:
人比人,氣死人(人比人,氣死人)
拼音:
rén bǐ rén,qì sǐ rén
(諺語)人生在世各有境遇,各見得失,若事事與人比較長短,則徒然自尋煩惱,落得生氣頹喪。如:「張先生家境富裕,為人又聰明干練,你偏喜歡和他比長較短,這不是『人比人,氣死人』嗎?」
分類:
諺語
境遇
見得
得失
見得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七圣之一。舊譯為見得,新譯為見至。聲聞乘之人,入于修道之位而為利根者。利根自見法得理,故云見得。得由因之見至果之見,謂之見至。見四教儀集注中。
【三藏法數】
謂前法行之人,轉入修道,以利根故,見法得理,故名見得。
【三藏法數】
見得者,謂此人根利,若見于法,即能得理也。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