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東人(東人)  拼音:dōng rén
主人。《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今日崔寧的東人郡王,聽得說劉兩府恁地孤寒,也差人送一項錢與他?!埂端卧獞蛭妮嬝?。王祥臥冰》:「不想遇著強(qiáng)賊至,把大官人背剪入山去,……我的東人在那里?」也稱為「東家」、「東翁」。
《漢語大詞典》:東邦(東邦)
(1).古代泛指 齊 魯 (相當(dāng)今 山東省 )地區(qū)。 唐 許棠 《送劉校書游東魯》詩:“內(nèi)閣勞讎校,東邦忽縱游?!眳⒁姟?東魯 ”。
(2).指 日本 。在我國之東,故稱。 郭沫若 《瓶》詩之二二:“郵差過了兩遍了,送來了些東邦的時報?!?/div>
《國語辭典》:蔽芾  拼音:bì fèi
茂盛的樣子。《詩經(jīng)。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顾巍V祆洹对娂瘋?。卷一。召南。甘棠》:「蔽芾,盛貌?!?/div>
《國語辭典》:毛公  拼音:máo gōng
人名。戰(zhàn)國時趙國的處士,生卒年不詳,藏于博徒,和信陵君結(jié)交。
《漢語大詞典》:毛薛
戰(zhàn)國 時 趙 處士 毛公 與 薛公 的合稱。 毛公 藏于博徒, 薛公 藏于賣漿家。 魏 公子 信陵君 客 趙 ,聞二人名,折節(jié)往從之游。后 秦 兵攻 魏 , 信陵君 不歸,二人力勸其歸救 魏國 ,終于大破 秦 軍。事詳《史記·魏公子列傳》。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唐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卻之武陵立馬贈別》詩:“ 邯鄲 能屈節(jié),訪博從 毛 薛 ?!?清 陳維嵩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詞:“我詎不如 毛 薛 輩,君寧甘與 原 嘗 亞?”
分類:處士毛公
《漢語大詞典》:毛傳(毛傳)
《毛詩故訓(xùn)傳》(一作《毛詩詁訓(xùn)傳》)的簡稱。為 漢 人訓(xùn)釋詩經(jīng)之作。漢書·藝文志著錄三十卷,但言 毛公 作,未著其名。 東漢 鄭玄 詩譜稱“ 魯 人 大毛公 為《詁訓(xùn)傳》於其家, 河間獻(xiàn)王 得而獻(xiàn)之,以 小毛公 為博士。”至 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始言 大毛公 為 漢 魯國 人 毛亨 , 小毛公 為 漢 趙國 人 毛萇 。后世因以《故訓(xùn)傳》為 毛亨 作,亦有以為乃 毛萇 作或 毛亨 作而 萇 有所增益者。其詁訓(xùn)大抵本先 秦 學(xué)者的意見,保存了許多古義,雖有錯誤,但仍為研究詩經(jīng)的重要文獻(xiàn),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即采用《毛傳》。 東漢 鄭玄 《毛詩傳箋》及 唐 孔穎達(dá) 毛詩正義,為箋釋疏解《毛傳》之作。 清 代研究《毛傳》,著名的有 陳奐 的詩毛氏傳疏和 馬瑞辰 的毛詩傳箋通釋。參閱 王國維 《觀堂集林別集·書〈毛詩故訓(xùn)傳〉后》
分類:著錄
《漢語大詞典》:毛子檄
后漢書·劉平王望等傳序:“ 廬江 毛義 少節(jié) ,家貧,以孝行稱。 南陽 人 張奉 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 義 守令, 義 奉檄而入,喜動顏色。 奉 者,志尚士也,心賤之,自恨來,固辭而去。及 義 母死,去官行服……后舉賢良,公車徵,遂不至。 張奉 嘆曰:‘賢者固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斯蓋所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為孝子不貪利祿,只為養(yǎng)親而出仕之典實。 明 高啟 《送倪雅》詩:“交游結(jié)深歡,離別生遠(yuǎn)念。聊持 毛子 檄,暫脫 劉生 劍?!?/div>
《國語辭典》:鎬京(鎬京)  拼音:hào jīng
古地名。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灃河?xùn)|岸,簡稱為「鎬」。為周武王建都的地方。也稱為「西都」、「宗周」。
《漢語大詞典》:方召
亦作“ 方邵 ”。 西周 時助 宣王 中興之賢臣 方叔 與 召虎 的并稱。后借指國之重臣。宋書·王鎮(zhèn)惡傳:“﹝ 鎮(zhèn)惡 ﹞實捍城所寄,國之 方 邵 也。” 隋 盧思道 《勞生論》:“ 方 邵 重臣,外揚(yáng)武節(jié)?!?唐 李華 《盧中郎齋居記》:“廟堂有風(fēng)力之臣,征鎮(zhèn)皆 方 召 之老?!?span id="kk2il2d" class="book">《舊唐書·太宗紀(jì)上》:“ 周宣 驅(qū)馳 方 召 ,亦能制勝 太原 ?!?/div>
《國語辭典》:頖宮(頖宮)  拼音:pàn gōng
周代諸侯的學(xué)宮?!抖Y記。王制》:「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也稱為「泮宮」。
《國語辭典》:周頌(周頌)  拼音:zhōu sòng
《詩經(jīng)》三頌之一,三十一篇,為周初宗廟樂歌。
《國語辭典》:臨雍(臨雍)  拼音:lín yōng
古稱天子親臨視學(xué)?!逗鬂h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jì)》:「登臺觀云,臨雍拜老?!?/div>
《國語辭典》:二周  拼音:èr zhōu
1.西周、東周二代。《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馀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唐。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然而鄒魯舊邦,臨淄遺俗,俱穆二周之化。」
2.兩年?!段倪x。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jī)詩》:「自我離群,二周于今。」
《漢語大詞典》:少正
古官名。 西周 始置。為六卿之長“正”的副職。書·酒誥:“厥告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孫星衍 疏:“少正者,正人之副?!?span id="2x2wmnz" class="book">《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夏, 晉 人徵朝於 鄭 , 鄭 人使少正 公孫僑 對?!?杜預(yù) 注:“少正, 鄭 卿官也?!?宋 鄧名世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三三:“ 周 制六官之長曰正,則其貳謂之少正。”
《國語辭典》:官學(xué)(官學(xué))  拼音:guān xué
古時由政府設(shè)立,教育官吏子弟的學(xué)校。如清朝設(shè)有八旗官學(xué)。
《漢語大詞典》:禹鼎
(1).傳說 夏禹 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明 沈德符 野獲編·釋道·毀皇姑寺:“觀 世宗 屢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鏡?!?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即今一卷《荷戈》詩,己如 禹 鼎鑄魅魑?!?清 何世麟 《感賦》詩:“ 越 裳依舊防 倭 寇, 禹 鼎何時鑄 漢 奸。”
(2).即九鼎。傳說 禹 鑄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國家領(lǐng)土、政權(quán)。 陳毅 《贛南游擊詞》:“賊子引狼輸 禹 鼎,大軍抗 日 渡 金沙 ?!?br />(3). 西周 晚期青銅器。 宋 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五字,記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 周 王作戰(zhàn),俘獲 鄂侯 事。1942年 陜西 岐山 又出一鼎,與 宋 代著錄相同,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漢語大詞典》:二都
(1). 西周 都城 鎬京 與 東周 都城 洛邑 的合稱。詩·王風(fēng)·王城譜 孔穎達(dá) 疏:“《車攻序》云‘復(fù)會諸侯於東都’,謂王城也。 周 以 鎬京 為西都,故謂王城為東都。王城即 洛邑 ?!焙笠蜓匾苑Q 長安 和 洛陽 。 長安 為 西漢 都城, 鎬京 在其西南; 洛陽 為 東漢 都城,即 東周 的 洛邑 。文選·干寶〈晉紀(jì)總論〉:“擾天下如驅(qū)羊,舉二都如拾遺芥?!?呂延濟(jì) 注:“二都, 洛陽 長安 也?!?br />(2).兩個都邑。《文選·張協(xié)〈七命〉》:“形震 薛燭 ,光駭 風(fēng)胡 ;價兼三鄉(xiāng),聲貴二都?!?李善 注引越絕書:“ 勾踐 示 薛燭 純鈞,曰:‘客有買之者,有市之鄉(xiāng)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
《漢語大詞典》:兩周(兩周)
(1). 戰(zhàn)國 時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東周 兩個小國的合稱。戰(zhàn)國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過兩 周 ,踐 韓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span id="tqpfaal" class="book">《史記·周本紀(jì)》:“ 秦 借道兩 周 之間,將以伐 韓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束晳傳》:“是故兩 周 爭東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br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殺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東遷 洛邑 ,遷都前史稱 西周 ,遷都后稱 東周 ,合稱“兩 周 ”。北史·文苑傳序:“逮乎兩 周 道喪,七十義乖?!?/div>
《漢語大詞典》:五學(xué)(五學(xué))
(1). 西周 大學(xué),設(shè)東學(xué)、西學(xué)、南學(xué)、北學(xué)和太學(xué),總稱五學(xué)。見大戴禮記·保傅、漢書·賈誼傳周禮·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灋” 孫詒讓 正義:“ 周 制,國中為小學(xué),在王宮之左;南郊為五學(xué),是為大學(xué)…… 鄭鍔 云:‘ 周 五學(xué),中曰辟雍,環(huán)之以水;水南為成均,水北為上庠,水東為東序,水西為瞽宗?!眳㈤?span id="d67sysu" class="book">《大戴禮記·保傅》。
(2).指《樂》、、、、春秋。漢書·藝文志:“至于五學(xué),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