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顧云程(1535年—1608年),字務遠,號襟宇,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三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八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進士。授浙江淳安縣知縣,調(diào)嘉興縣,十三年七月擢云南道試監(jiān)察御史,出為江西按察司僉事,十七年二月升貴州布政司右參議分守思仁,升云南按察司副使,二十一年七月升四川右參政,轉(zhuǎn)左參政,十一月調(diào)山東左參政兼僉事、整飭霸州,二十七年正月升為山東按察使、管永平道兵備事。二十八年四月升河南右布政,永平士民保留,留任山東右布政,照舊管事。三十五年官至南京太常寺卿。卒年七十三。
人物簡介
胡心得(1537年—1616年),字元靜,號襟寰,浙江仁和人,德清縣籍,進士出身。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五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聯(lián)捷二甲第六十一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十二月授刑部主事,隆慶三年(1569年)三月升員外,四年二月升郎中,九月出為廣東廣州府知府,平定巨盜林道乾、賴元爵,萬歷元年(1573年)八月丁憂歸。四年(1576年)十二月補安慶府知府,有政績,巡撫、巡按交相推薦,七年(1579年)五月升云南兵備副使,平定云南土司岳鳳、與緬甸莽應里入寇。十年七月升廣東右參政。萬歷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被兵科都給事中張鼎思等追究云南之事,革職為民。萬歷二十年(1592年)六月,復補福建左參政,次年八月轉(zhuǎn)廣西按察使,二十三年(1595年)升廣東右布政使,二十六年五月轉(zhuǎn)湖廣左布政使。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三十三年(1605年)被劾回籍。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四月卒。
人物簡介
沈楩(1537年—?),字材叔,號襟江,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匠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四名進士。通政司觀政,本年八月授鳳陽府推官,隆慶二年(1568年)六月升刑部主事,丁憂。萬歷二年(1574年)六月改湖廣道御史,三年八月差查刷光祿寺,四年四月養(yǎng)病。六年十一月復除本道,差巡按應天,七年二月升四川僉事,四月患病致仕。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湖廣潛江人,字襟河。萬歷十一年進士。為漢中知府。郡有張桓侯廟,里人每年為神娶婦,謂否則多水火瘟疫。應同至,焚其廟,桓侯娶婦之說亦隨之而滅。維基
劉應同,字春卿,號襟河,湖廣承天府潛江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三十一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四十名,登二甲第六十七名進士。官刑部郎中,疏請開豁疑滯,重辟百有六人,有手著《昭獄錄》。遷漢中府知府,值大荒,捐俸賑饑,不能給,妻戴銷簪珥以繼之,民歡呼載道。所蒞監(jiān)司勉修故事,饑民大嘩,監(jiān)司忌之,欲搆陷應同,后知其廉,乃釋。及守保寧府,時郡有張桓侯廟,歲娶婦以巫夜分納幣女家,晨啟門視之,則黃白紙牘,里人大醵錢買女,合鼓吹笙帛納廟,越三日出其骨。里人不應,則多水火疾疫橫死者。至期,太守主之,其太守不欲舉行,則殃先太守。應同至,先期作表告桓侯,臨事則火其廟,稿懸其首,一郡震懾,妖遂以平,郡人戴德,立祠以祀。
人物簡介
張邦俊,字襟黃,陜西西安府韓城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進士。出鄒泗山先生之門,初任四川安縣知縣,二十六年任河南儀封縣知縣。由縣令行取戶部主事、南京河南道御史,巡按直隸,督學河南,湖廣備兵,升云南布政司右參政。御史時,抗言起廢,棄廣用賢,請?zhí)映鲩w講學。又疏請增浙閩秦齊解額,四省各得五人;增會試額,天下得五十人,定為例。議應從祀者一人,應補謚者十四人。劾稅珰梁永、高淮,救直臣王邦才等,俱載國史。
人物簡介
浦士衡(1557年—?),字殷卿,號襟海,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人,匠籍。壬午鄉(xiāng)試六十四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二百二十三名,登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刑部觀政,
人物簡介
王之彥(1558年—?),字仲美,號襟渭,直隸大名府??h人,民籍。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七十六名舉人,十四年(1586年)中式丙戌科會試第九十七名,三甲第九十八名進士。禮部觀政,授山東寧陽縣知縣。十七年(1589年)丁母易孺人憂還鄉(xiāng)。服闋,起補長洲縣知縣,擢升戶部主事,二十四年(1596年)五月丁父憂。三十三年(1605年)任太平府知府。丁憂去任。
人物簡介
王雅量(1566年—1633年),字有容,號襟海(左海),山東兗州府沂州費縣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第三名,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三十三年授山西陽城縣知縣,三十八年丁憂,四十三年補廣西道御史,二月奉命遼東巡按,四十六年六月陜西巡按。天啟元年升廣東右參政,本年終養(yǎng)。五年六月以御史高弘圖推薦,起補四川道御史,京畿道刷卷,六年升太仆寺少卿,本年升大理寺左少卿,十二月以年力衰邁被令致仕,崇禎三年起光祿寺卿,五年以母病告歸,六年病卒,贈戶部侍郎,鄉(xiāng)民為他立碑紀念。
人物簡介
暴謙貞,字襟漳,山西潞州屯留縣人。暴孟奇之孫。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選庶吉士,后任刑科、工科、吏科給事中,升太常寺卿,提督四譯館,擢河南巡撫,因與權(quán)貴忤,未任。
人物簡介
王家相(1576年—1613年),字維樞,號襟寰,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民籍。癸卯浙江鄉(xiāng)試十四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二百二十二名,第二甲第三十三名進士。吏部觀政,三十九年辛亥授刑部福建司主事,四十年壬子貴州主考,四十一年癸丑卒。
人物簡介
張弘襟,字象南,陜西西安府鄠縣花原里人。端謹醇懿,篤于孝友,文學尤其所長。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除知山東萊蕪縣,調(diào)清苑縣,升禮部主客司員外郎、郎中,擢山西參議,提督學政,兼按察僉事。時崇禎六年癸酉一榜舉領(lǐng)案三十一人,眾服識拔之精。逆闖入關(guān),強公以偽職,寧死不受,賊亦不加害也。清朝定鼎,優(yōu)游太平二十余年乃卒。
人物簡介
張鵬翀(?—1639年),字凌虛,號襟溟,直隸保定府祁州束鹿縣人。天啟元年(1612年)辛酉,左光斗督學直隸,拔選為舉人,明年(1622年)成壬戌科進士,與黃道周、倪元璐同出于左諭德韓日纘門下,三人相友善。授河南確山縣知縣,縣沖疲役,有馬戶夫頭,值者家立破產(chǎn)。鵬翀用額設(shè)工食募應,不以病里甲,民德之。確山南至信陽有百八十里,中途無稅駕所,鵬翀自明港驛設(shè)皇華,行者稱便。又蠲俸粥荒,活周澤等千余家。時魏忠賢柄政,以齟齬中乙丑計典,降為應天府學博士。轉(zhuǎn)國子監(jiān)學正,七年升戶部主事,以丁憂去職。服闋,起補原職,司天津、遼東及中原練餉,秩滿,戶部尚書畢自嚴愛其才,復任之。再歲晉寇南向入懷慶、衛(wèi)輝,神州孔棘,尚書侯恂舉薦為河南睢陳兵備道副使,募兵六千人,自傾家產(chǎn)俸金養(yǎng)軍,時為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自是日起,領(lǐng)軍剿寇。七年八月,三十萬大小七十二營賊寇進入睢陳抄掠,蔡溝有鄭貴北二毛,平頭垛有郭三海,西平有侯鷺鶿,嘯聚數(shù)萬,鵬翀擐介胄,疊戰(zhàn)擒之,當提兵下西平,軍饑浹旬不食,啜野菜以飽,有覓得面餅進者,鵬翀卻之曰:忍民兵枵,獨果腹乎?由是三軍感激泣下,爭用命,諸賊悉平。九年正月,賊犯永城,鵬翀與副將祖大樂御之,鏖戰(zhàn)至辰至西,斬賊渠混天王,隔旬再至再破之,賊精銳幾盡,余眾奔宿州。鵬翀有紅旗軍千人,皆選銳,賊望旗驚竄,曰:張長頭兵來矣!謂其好赴斗也。越三年,不敢犯其境。鵬翀兼攝臬守學驛,綰五篆,歷六載不遷,后升山西口北道右參政。鵬翀官睢陳,心力俱困,不時嘔血,移節(jié)赴口北,道卒于封丘之郵署。
人物簡介
王瓆(1594年—1670年),字藍璧,號襟白,晚年自號秋露道人,陜西平?jīng)龈o寧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兵部觀政,授山西孝義縣知縣,六年任山西鄉(xiāng)試同考官,九年升兵部武選司主事,本年調(diào)用,改任紹興府推官。又調(diào)黃梅縣知縣,升戶部浙江司主事,歷員外、郎中,崇禎十五年冬,升湖廣按察司分巡武昌監(jiān)軍道僉事。十六年五月,張獻忠攻入湖廣,武昌、黃州、漢陽三府俱陷,王瓆家口數(shù)十人皆死于戰(zhàn)亂。他突圍至潯陽,泣請大將左良玉救援發(fā)兵,左派兵援助,王瓆會同總兵方國安力戰(zhàn),收復三府。明亡后,隱居荒野,后經(jīng)家人遍訪,始歸故鄉(xiāng)。清初以不愿剃發(fā),曾被逮捕,為門生王廷諫所救。順治八年(1651年)與其兄王琪、州人何永嗣、李淳、郭敦、王宗鶴等六人組成“娛老雅社”,著有《芝蘭齋詩》若干卷,曾刊行于世,卒年七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