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詞典 1分類詞匯 12
《國語辭典》:補(bǔ)遺(補(bǔ)遺)  拼音:bǔ yí
書籍正文還有遺漏,列在后面另加說明,稱為「補(bǔ)遺」。或?qū)⒃瓡z漏的部分另作專冊,也稱為「補(bǔ)遺」。如阮元的《三家詩補(bǔ)遺》。
《國語辭典》:黃閣(黃閣)  拼音:huáng gé
丞相廳事閣。因漢代丞相府里的廳事門為黃色,故稱為「黃閣」。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一折:「你看他是白屋客,我道他是黃閣臣?!?/div>
《漢語大詞典》:護(hù)邊(護(hù)邊)
守邊。舊唐書·賈耽傳:“如圣恩遣將護(hù)邊,新書授律,則 靈 慶 之設(shè)險在目, 原 會 之封略可知?!?宋 范鎮(zhèn) 東齋記事補(bǔ)遺:“先朝用才如 何承 矩 ,護(hù)邊累年,官止諸司使。”
《國語辭典》:七律  拼音:qī lǜ
一種詩體。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三、四句及五、六句對仗,平仄有一定格式。
《漢語大詞典》:外編(外編)
正書以外帶補(bǔ)遺、補(bǔ)缺性質(zhì)的別編。宋史·藝文志一:“ 程迥 易章句十卷,又《外編》一卷?!?清 雷浚著 說文外編:“因取見于群經(jīng)和玉篇、廣韻說文不載的字,故以外編為名?!?/div>
《漢語大詞典》:佚史
散失、隱沒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追論及補(bǔ)遺五:“有此數(shù)器之綜合研究,可得幾項結(jié)論以補(bǔ)苴或修正 周 初之佚史?!?/div>
《漢語大詞典》:訂補(bǔ)(訂補(bǔ))
訂正補(bǔ)遺。 清 錢謙益 《徐霞客傳》:“其書數(shù)萬言,皆訂補(bǔ) 桑 《經(jīng)》《注》,及 漢 宋 諸儒疏解《禹貢》所未及。” 清 王先謙 《〈韓非子集解〉序》:“書都二十卷,舊注罕所揮發(fā),從弟 先慎 為之集解,訂補(bǔ)闕譌,推究義藴,然后是書釐然可誦?!?/div>
《國語辭典》:宣室志  拼音:xuān shì zhì
書名。唐張讀撰。十卷。補(bǔ)遺一卷。內(nèi)容為鬼神靈異的神話傳說。因取漢文帝宣室受釐,召賈誼問鬼神事的典故作為書名,故稱為「宣室志」。
《國語辭典》:隨園詩話(隨園詩話)  拼音:suí yuán shī huà
書名。清袁枚撰,十六卷,補(bǔ)遺十卷。其論詩主性靈之說,反對崇古模仿。
《國語辭典》:補(bǔ)缺拾遺(補(bǔ)缺拾遺)  拼音:bǔ quē shí yí
補(bǔ)正缺失,彌補(bǔ)遺漏?!逗鬂h書。卷二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伏湛》:「柱石之臣,宜居輔弼,出入禁門,補(bǔ)缺拾遺?!?/div>
《漢語大詞典》:得一元寶(得一元寶)
即得壹元寶。新唐書·食貨志四:“ 史思明 據(jù) 東都 ,亦鑄‘得一元寶’錢,徑一寸四分,以一當(dāng)‘開元通寶’之百?!?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補(bǔ)遺:“ 后唐 同光 三年 洛京 積善坊 得古文錢曰‘得一元寶’、‘順天元寶’,史不載何代鑄此錢。近見朝士 王儀 家有 錢氏 《錢譜》云:‘ 史思明 再陷 洛陽 ,鑄得一錢,賊黨以謂得一非佳號,乃改順天?!w 史思明 所鑄錢也?!眳⒁姟?得壹元寶 ”。
分類:補(bǔ)遺
《漢語大詞典》:得壹元寶(得壹元寶)
古錢名。 唐 乾元 二年 史思明 據(jù) 洛陽 時所鑄。形制略似開元通寶。亦省稱“ 得壹錢 ”、“ 得壹 ”。 宋 洪遵 泉志·偽品下·史思明得壹錢:“得壹錢,唐書·食貨志曰:‘ 史思明 據(jù) 東都 鑄“得壹元寶”錢,徑寸四分,以一當(dāng)“開元通寶”之百?!?span id="nqna6re" class="book">《舊譜》曰:‘得臺錢,徑寸三分,重十三銖?!喟创隋X重十二銖六絫?!?宋 沈括 夢溪筆談·器用:“ 熙寧 中,嘗發(fā)地得大錢三十餘千文,皆‘順天’、‘得壹’,當(dāng)時在庭皆疑古無‘得壹’年號,莫知何代物。予按唐書, 史思明 僭號,鑄‘順天’、‘得壹’錢。 順天 乃其偽年號,‘得壹’特以名鑄錢耳,非年號也。”
《漢語大詞典》:霹靂楔(霹靂楔)
即霹靂斧。 唐 劉恂 嶺表錄異補(bǔ)遺:“﹝ 雷州 ﹞每大雷雨后……又如霹靂處或土木中得楔如斧者,謂之霹靂楔。小兒佩帶皆辟驚邪?!眳⒁姟?霹靂斧 ”。
分類:補(bǔ)遺
《漢語大詞典》:霹靂斧(霹靂斧)
傳說中雷神打雷所用石斧。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霹靂石:“人閒往往見細(xì)石,赤色,形如小斧,謂之‘霹靂斧’,云:‘被霹靂處皆得此物。’……俗謂之‘霹靂楔’。” 明 陸琛 《愿豐堂漫書》:“雷若有象,則火毬近是霹靂斧?!?/div>
分類:雷神打雷
《漢語大詞典》:嫚娒
亦作“ 嫚侮 ”。 輕蔑侮辱。漢書·張良傳:“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義不為 漢 臣?!?顏師古 注:“嫚與慢同。娒,古侮字?!?span id="fdac5ul" class="book">《漢書·魏豹傳》:“今 漢王 嫚侮人,駡詈諸侯羣臣如奴耳?!?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補(bǔ)遺:“ 孟嘉 落帽,恐如 禰正平 褻服摻撾嫚侮 曹瞞 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