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萍蹤不定(萍蹤不定)  拼音:píng zōng bù dìng
行蹤如浮萍。比喻四處飄泊,行跡不定。如:「他常年在國外游歷,萍蹤不定?!?/div>
《國語辭典》:潛骸竄影(潛骸竄影)  拼音:qián hái cuàn yǐng
隱藏行蹤,不敢露臉。《魏書。卷五九。劉昶等傳。史臣曰》:「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馀,并潛骸竄影,委命上國。」
《國語辭典》:臥鼓偃旗(臥鼓偃旗)  拼音:wò gǔ yǎn qí
放倒軍旗,停敲戰(zhàn)鼓。指軍隊肅靜,不暴露行蹤?!吨軙?。卷一八。王思政傳》:「東魏太尉高岳、行臺慕容紹宗、儀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城內臥鼓偃旗,若無人者?!挂沧鳌纲绕煜⒐摹?。
《國語辭典》:臥旗息鼓(臥旗息鼓)  拼音:wò qí xí gǔ
放倒軍旗,停敲戰(zhàn)鼓。指軍隊肅靜,不暴露行蹤?!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南朝宋。裴松之。注:「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挂沧鳌纲绕煜⒐摹?。
《國語辭典》:遠遁山林(遠遁山林)  拼音:yuǎn dùn shān lín
隱匿于山林中。比喻隱避行蹤,遠離世俗?!度龂萘x》第三六回:「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
《國語辭典》:變跡埋名(變跡埋名)  拼音:biàn jī mái míng
改變行蹤,隱藏姓名,讓人不知自己身分。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一○出:「想起那浮生易往,先路難期,練色徵聲,都歸欲界。輕財任使,也屬微塵。雖已變跡埋名,還要棄家訪道。」
《國語辭典》:追星族  拼音:zhuī xīng zú
對于明星偶像因迷戀而打探追隨其行蹤的族群。如:「那個偶像團體巡回演出,許多追星族瘋狂地一路跟隨?!?/div>
《國語辭典》:躲躲藏藏  拼音:duǒ duo cáng cáng
躲避、隱藏行蹤。如:「這名通緝犯無法忍受躲躲藏藏的生活,終于出面自首了?!?/div>
《國語辭典》:車塵馬跡(車塵馬跡)  拼音:chē chén mǎ jī
車馬走過的痕跡。后亦引申為行蹤、蹤跡。宋。朱熹〈臥龍庵記〉:「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廢壤之馀,而又幸其深阻夐絕,非車塵馬跡所能到?!挂沧鳌杠囖H馬跡」。
《國語辭典》:朝西暮東(朝西暮東)  拼音:zhāo xī mù dōng
早上在西,晚上在東。形容行蹤不定或不專一。明。無名氏《四賢記》第二二出:「朝西暮東,齊、梁、燕、宋,生涯不同?!挂沧鳌赋瘱|暮西」。
《國語辭典》:朝東暮西(朝東暮西)  拼音:zhāo dōng mù xī
早上在東,晚上在西。形容行蹤不定或不專一。明。徐霖《繡襦記》第二九出:「如今他在那里,朝東暮西,那有蹤跡?!姑?。楊柔勝《玉環(huán)記》第五出:「調弦弄管,持觴舉杯,吟風詠月,朝東暮西,怎能勾真誠君子獻明珠?!挂沧鳌赋髂簴|」。
《漢語大詞典》:浮跡浪蹤(浮跡浪蹤)
謂行蹤不定。 明 陳鐸 《山坡羊·怨別》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跡,終須是有個相逢?!币嘧鳌?浮蹤浪跡 ”。 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機,故至今羨為勝事。余獨不然,浮蹤浪跡,當凄霰嚴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div>
分類:行蹤不定
《國語辭典》:鬼頭風(鬼頭風)  拼音:guǐ tóu fēng
行蹤飄忽不定,難以捉摸的人?!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二六出》:「勸你莫圖它做老公,它畢竟是個鬼頭風?!?/div>
《漢語大詞典》:潛蹤躡跡(潛蹤躡跡)
謂藏匿行蹤。 明徐元《八義記·鉏麑觸槐》:“聽得譙樓鼓二更,是我潛蹤躡跡,欲刺權臣?!?/div>
分類:藏匿行蹤
《漢語大詞典》:神龍見首(神龍見首)
清 趙執(zhí)信 談龍錄:“ 昉思 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究苓又唬骸娙缟颀?,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后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清 王韜 《〈續(xù)選八家文〉序》:“揚葩吐藻,濯魄流芬,天馬行空,神龍見首--此 朝宗 之文也。”亦以“神龍見首不見尾”喻行蹤神秘。 清 黃宗羲 《黎眉郭公傳》:“朝廷物色之不可得,后有見於 蜀 中者。神龍見首而不見尾,若公者,焉知其不猶在耶?” 茅盾 《劫后拾遺》一:“ 史柏堅 到 印度 履新去了, 劉美美 也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從此報紙上少了吸引人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