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鄭如蘭(1835~1911),字香谷,號芝田,清淡水廳竹塹人,鄭崇和三子用錦之次子。少年勤學,取進生員,因成績優(yōu)異而補增生,受知于臺灣道丁曰健。光緒十五年(1889),因為辦團練有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后加道銜。家業(yè)素豐,但自奉甚儉,尤不喜以財富誇耀于人,唯對公義之事則未有吝色,凡邑中所需困急,莫不慷慨捐輸,故人人稱誦其德行善舉,頗能克承鄭崇和、鄭用錫、鄭用鑒鄉(xiāng)賢之風范。 鄭如蘭對詩歌創(chuàng)作及詩社活動頗為熱愛,廣結林亦圖、鄭鵬云、王松、吳澄秋……等詩人,在北郭園中詩酒酬唱,風雅不輟,甚受騷壇雅士的推崇,繼鄭用錫、林占梅之后,成為竹塹文壇領袖。平生寫作不少,頗多散佚,生前亦未付梓,棄世后三年(1913),其孫鄭肇基始裒輯之,并托囑王松擔任校讎,委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出版印刷。詩集名為《偏遠堂吟草》,乃因如蘭書齋之名而得。計有古今體詩一百五十八首,涵蓋清代及日治時期之創(chuàng)作,尤以清代為主。民國八十一年(1992),龍文出版社據(jù)此版本重新影印,是目前市上通行本,以下所錄,即據(jù)此編校。關于鄭如蘭之詩作,鄭家珍以為與陶潛詩風近似;吳曾祺譽其風格沖融凝遠,讀之使人和靜;陳衍也以為「偏遠堂詩專主性情,其學陶、白也固宜?!?/blockquote>
《國語辭典》:人亡政息  拼音:rén wáng zhèng xí
本指為政在于得人則政行,不得其人則政廢。語本《禮記。中庸》:「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弧购笥靡灾笀?zhí)政者不在其位,則他所制定的政策也隨著廢棄了。
《國語辭典》:人存政舉(人存政舉)  拼音:rén cún zhèng jǔ
語本《禮記。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怪甘┱咴谖?,則其主導之政教措施便得以推行。《花月痕》第四六回:「只這議論,都是認真擔當天下事的文字;人存政舉,便自易易?!?/div>
《國語辭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拼音: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諺語)做好事會有好結果,做壞事會有壞結果。元。無名氏《朱砂擔》第二折:「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若不降嚴霜,松柏不如蒿草?!弧?/div>
《國語辭典》:樂善好施(樂善好施)  拼音:lè shàn hào shī
語本《史記。卷二四。樂書》:「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怪笜酚谛猩?,喜好施舍、濟助他人。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四:「夫心處九宮驚門主智,使人樂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則心和而形全也。」也作「好施樂善」、「好善樂施」。
《國語辭典》:樂善好義(樂善好義)  拼音:lè shàn hào yì
樂于行善,講求義氣。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div>
分類:行善喜好
加行善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于生得善而言。與所謂方便善及修得善同義。即加行方便所得之善心也。俱舍論七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種,謂加行得生得別故?!褂址ㄔ妨x林章六末曰:「若于三藏,要用功力,所生明勝覺慧之善心,名加行善。由功力起,性極明了。讀解文義,加行而起,名為聞慧?!褂执蜗略唬骸复巳惢?,皆非生得,非闇味故。并為加行得加行善故。」皆是也。
【佛學常見辭匯】
指加行方便所得的善心,與方便善及修得善同義。
行善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于止善而言。為進趣之善所謂諸善奉行也。與作持同義。
同行善知識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觀行之人,互相策發(fā),切磋琢磨,并心齊志,如乘一船,故名同行善知識。
行善憍如鳩
【三藏法數(shù)】
謂人恃己能行少善,便即凌慢有德之人,如鳩性雖純,不知自拙,故名行善憍如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