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吳俊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俊,字伯英,武功左衛(wèi)人,直隸蘇州府常熟縣軍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五名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三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進士。
張英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英,字彥實,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軍籍。福建鄉(xiāng)試第六十一名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會試第二百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出按河南。累官貴州左參政。
陳云衢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陳云衢(1502年—?),字邦英,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福建鄉(xiāng)試第五十八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會試第三百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二十二名進士。官至南京戶部主事。
楊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寧化人。擅畫樓閣山水,尤長畫古松。嘉靖間屢召直畫院,不就,竟自傷其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7—1567 【介紹】: 即朱厚熜。明朝皇帝。憲宗孫,興獻王朱祐□子。正德十六年,因大臣議,以武宗從弟身份入繼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即位后議興獻王尊稱。群臣據(jù)禮教,謂當(dāng)以孝宗為“皇考”,稱本生父為叔。帝怒,謂父母不可更易。進士張璁迎合帝意,上疏請加興獻尊號,于是“大禮議”起。自元年至三年,初則勉從眾意,稱本生父母為興獻帝后,不加“皇”字;終則尊為皇考。首輔楊廷和、蔣冕、毛紀先后因而罷去,廷臣下獄者一百數(shù)十人,廷杖致死者十七人。張璁、桂萼等由此進用。以后余波不息,助長報復(fù)奔競之風(fēng),朝政益紊。帝又欲服藥求仙,中葉以后,用事之臣皆以“青詞”(醮祀時告神之文)得信用,嚴嵩自嘉靖二十一年入閣,二十三年為首輔,至四十一年始罷,以一人而系二十余年之朝局。輔臣如夏言,敢言者如楊繼盛皆遭殺害。韃靼俺答兵臨京師城下,東南倭患嚴重。嚴氏敗后,帝仍深居西苑,專事齋醮,終以服金石藥中毒,卒于四十五年十二月。
明詩紀事·甲簽·卷一(上)
世宗諱厚熜,興獻王子,憲宗之孫。武宗無子,入繼大統(tǒng),建元嘉靖。在位四十五年崩,葬永陵。有《詡學(xué)詩》一卷,《宸翰錄》一卷,《詠和錄》一卷,《詠春同德錄白鵲贊和集》一卷。 (《名山藏》:世宗中興藩服,淹貫經(jīng)史,杰作奇思,遠繼高帝。 《殿閣詞林記》:嘉靖八年,正月元夕,臣道南應(yīng)制撰燈詞十五首以進。上親制一章云:「黃道開蓬殿,青陽溢泰穹。賞春才令節(jié),養(yǎng)志自慈宮。珠佩軒車從,霞觴祝頌同。千秋還萬歲,物阜與民豐。」九年七月,敬一亭成,上復(fù)命儒臣落成,錫宴進詩。十年,演馬環(huán)碧殿,御制歌詞賜同游,諸臣和之。十三年,臣自徽州賜環(huán),上親灑《鐘粹宮詞》,命和之,賜金綺有差。 《弇山堂別集》:肅廟以禮部尚書席書病目,賜詩問之,期以弼亮。以刑部尚書趙鑒致仕,賜詩送之,嘉其止足。皆龍箋禦墨,天書煥爛,真?zhèn)骷抑翆?,耀世之盛事也?《野獲編》:世宗初政,每于萬幾之暇,喜為詩,時命大學(xué)士費宏、楊一清更定,或御制詩成,令二輔臣屬和以進,一時傳為盛事。而張璁等用事,自愧不能詩,遂露章攻宏,誚其以小技希恩。上雖不詰責(zé),而所出圣制漸希矣。上嘗命一清擬賦《上元詩》進呈,有「愛看冰輪清似鏡」,上以為似中秋,改云「愛看金蓮明似月」。一清疏謝,以為「曲盡情景,不問而知為元宵矣。圣資超悟,殊非臣下所及」,信乎非一清所及也,惜為璁輩所撓,使天縱多能,不遑窮神知化耳。)

人物簡介

維基
馬鐘英,字君儲,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人,民籍。廣東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會試第十名,登第三甲第二十四名進士。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廣西南寧府知府。

人物簡介

維基
光懋(1515年—1580年),字子英,號吾山,山東濟南府陽信縣人,民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二十四名進士。戶部觀政,本年六月授真定府推官,隆慶二年(1568年)九月選吏科給事中,三年五月升刑科右,五月升吏科左,四年升本科都,丁憂。萬歷三年(1575年)二月復(fù)除戶科,五年四月患病。六年三月復(fù)除兵科,七年五月升江西參政,六月改河南,八年七月卒。

人物簡介

維基
曾承芳(1519年—?),字英遇,福建泉州府惠安縣人,軍籍。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三甲177名進士。二十九年任浙江鄞縣知縣,三十三年五月選授河南道試御史。
屠羲英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屠羲英(1523年—1582年),字淳卿,號秤石,直隸寧國府寧國縣人,民籍。己酉科(1549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一十三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二甲第四十七名進士。通政司觀政,授戶部主事,四十年升員外,四十一年升郎中,四十三年調(diào)禮部祠祭郎中,九月升浙江提學(xué)副使,督學(xué)浙江,校士嚴正,抑浮華,絕干請,雖要津朝貴書,概束不省,都人士咸心服焉。隆慶五年正月復(fù)除四川提學(xué)副使,升山西右參政,六年九月升太仆寺少卿。萬歷元年三月,改任鴻臚寺卿,十月以水土不調(diào),改補南京衙門,十二月改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又升南太常寺少卿。張居正當(dāng)國,萬歷四年十二月薦升南光祿寺卿,改南京太常寺卿、管國子監(jiān)祭酒事。以論張居正奪情事,與都御史張岳、御史朱鴻謨并稱為南畿三鳳。會祭酒秩滿當(dāng)遷,上曰:屠羲英不愧為士楷模,當(dāng)令久掌成均。御書“春風(fēng)化雨,蔚為人宗”八字賜之。萬歷六年二月,南京戶科給事中王蔚參論屠羲英乖謬有虧師范,部覆本官任成均以來,振飭改觀,未免生徒叢怨,既經(jīng)論列,暫且回籍聽用。尋病乞歸,構(gòu)精舍山居,讀書終老。居正既歿,朝臣交薦,堅臥不出,萬歷十年十月卒。萬歷四十四年四月,贈原任南京太常寺卿屠羲英為南刑部右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大寧衛(wèi)人,字育吾。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累遷至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出為福建布政司右參議。著有《星學(xué)大成》、《三命通會》。
維基
萬民英(1523年—1603年),字子才,湖廣江夏縣人,大寧都司茂山衛(wèi)右所軍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六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一百三十六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進士。擔(dān)任過河南道御史、福建布政司右參議。

人物簡介

維基
黃文豪(1528年—?),字國英,號滄泉,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軍籍。乙卯科(1555年)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二甲第二十一名進士。戶部觀政,授工部主事,三十八年升員外、郎中,四十年升廣東廉州府知府,卒于官。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三八九
鐘繼英,字樂華,號心渠。東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成進士。選庶吉士。隆慶間改監(jiān)察御史。丁太孺人憂,起補河南道,遷廣西提學(xué)副使。后補湖廣副使,以有心病,不果行。明郭棐撰《粵大記》卷一八、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維基
鐘繼英(1529年—?),字樂華,號心衢,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軍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廣東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乙丑科會試第二百四十一名三甲第三十四名進士。之后出任通政司觀政、翰林院庶吉士,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出任云南道御史,三年出任南畿學(xué)校提督,四年十月養(yǎng)病。萬歷元年(1573年)后出任南直隸提學(xué),四年九月出任廣西提學(xué)副使,十一年十二月患病致仕。

人物簡介

維基
周邦杰,字英甫,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3—1610 【介紹】: 明蘇州吳江人,字伯英,號寧庵,又號詞隱。萬歷二年進士。授兵部主事,尋補禮部員外,改吏部,降行人司正,升光祿寺丞。留心邊事,精于六書,而畢生深究者,則為戲曲聲律,罷官后三十年精力盡瘁于此。著《南九宮譜》,為作曲者之準繩。論文則尚樸質(zhì)而反對雕鑿。與湯顯祖同時,才遜于顯祖,提倡之功則遠出其上。所撰戲曲有《義俠記》、《埋劍記》、《雙魚記》等十七種,總稱《屬玉堂傳奇》,另改削湯氏《牡丹亭》為《同夢記》,《紫釵記》為《新釵記》,然其作品實不如顯祖。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英,吳江人。萬歷甲戌進士,除兵部主事歷吏部員外降行人司正升光祿寺丞
維基
沈璟(1553年—1610年),字伯英,號詞隱,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省吳江市)人,軍籍,散曲作家。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會試第三名,殿試登二甲第五名進士。歷任兵部、禮部、吏部諸司主事、員外郎。因請求給王恭妃封號,忤旨,降行人司正,升光祿寺丞,次年充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因科場舞弊案受人攻訐,中年即告病歸里,家居三十年,專注于戲曲創(chuàng)作。

人物簡介

維基
洪有第(1535年—1561年),字懋學(xué),號肖英,福建南安人,徙居晉江,同進士出身。銅仁府同知洪庭實長子。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中式戊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次年聯(lián)捷己未科進士。授直隸新城縣知縣。縣內(nèi)多顯貴之人,常憑藉自己背后有靠山,便肆意妄為、為非作歹,見到有第處理公務(wù)精細周詳,便全都收斂不敢再放肆。饑荒時,有第率先開放糧倉賑濟災(zāi)民,很多災(zāi)民因而被救活。不久,調(diào)任廣東新會縣知縣,百姓們紛紛攀轅泣別。還未上任,竟因操勞過度,旋即病逝于京杭大運河的官船上,享年二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