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英甫。師事陸九淵。不為先儒經(jīng)學所拘,雖伊洛諸儒議論,亦不茍同。領(lǐng)袖郡學,誘掖后進,為士論所歸重。晚年與章節(jié)夫等講論,多所發(fā)明。卒年七十七。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洛陽人,字仲雄??当R嶙印R愿溉螢楣┓罟?。真宗咸平二年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累官至左衛(wèi)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嚴于馭軍,厚于撫宗族。卒年七十一。
人物簡介
【生卒】:985—1051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子喬。以父戰(zhàn)契丹死,授丹陽主簿。真宗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仁宗天圣五年,除樞密副使。七年,拜參知政事。因與宰相呂夷簡不合,復為樞密副使??刀ㄖ谐兾鹘?jīng)略安撫使,怯于用兵西夏,自請解兵權(quán),改判河中府。慶歷三年召拜樞密使,為臺諫所攻,改知亳州。七年,復為樞密使,旋再被論罷,出知河南府。有才智,然尚權(quán)術(shù),性貪婪,世人目為奸邪。卒謚文莊。有《文莊集》、《古文四聲韻》。全宋詩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初以父蔭為潤州丹陽縣主簿,后舉賢良方正,通判臺州。召直集賢院,編修國史,遷右正言。仁宗初遷知制誥,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罷知襄州。歷知黃、鄧、壽、安、洪、潁、青等州及永興軍。慶歷七年(一○四七)為宰相,旋改樞密吏,封英國公。罷知河南府,徙武寧軍節(jié)度使,進鄭國公?;实v三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莊(《東都事略》卷五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三有傳?!∠鸟翟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文莊集》為底本,參校清張杰過錄、孔繼涵跋本(簡稱孔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簡稱院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史記》、《三國志》、《天臺續(xù)集》等書。另從《天臺續(xù)集》、《宋詩略》等書輯得集外詩六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三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喬,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父承皓,與契丹力戰(zhàn)死,錄竦為潤州丹陽縣主簿。景德四年舉賢良方正科,累遷知制誥,出知諸州。天圣三年復知制誥,充翰林學士兼侍讀、龍圖閣學士,遷樞密副使。七年拜參知政事。與呂夷簡不合,尋罷為樞副,復出知州府。寶元初,入為三司使,趙元昊反,出知永興軍,徙涇州,還判永興軍兼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自請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改知亳州,復拜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判并州。慶歷七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樞密使,封英國公。罷知河南府,加兼侍中,進鄭國公?;实v三年卒,年六十七,謚文莊。竦資性明敏,好學,經(jīng)史百家,外至佛老,無不通曉。文章典雅藻麗,朝廷典策多以屬之。有集一百卷,策論十三卷,又著《古文四聲韻》五卷(存)。見《華陽集》卷三五《夏文莊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二八三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端州高要人,字子厚。仁宗天圣中同學究出身。授象州司理參軍,歷橫州、白州、欽州推官,所至以廉能稱。神宗熙寧中交人攻城,其一家十三人俱死于難。
人物簡介
釋洪英(一○一二~一○七○),俗姓陳,號寶峰英禪師,邵武(今屬福建)人。初依曹山雅禪師,后為黃龍南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七),南岳下十三世。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居廬山圓通寺。二年,開法于石門。遷隆興府泐潭(同上書)。三年卒,年五十九?!抖U林僧寶寶傳》卷三○有傳。今錄偈五首禪林僧寶傳·卷第三十
禪師名洪英。出于陳氏。邵武人。幼警敏讀書。五行俱下。父母鐘愛之。使為書生。英不食。自誓懇。求出家。及成大僧。即行訪道。東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之辭去。登云居。眷巖壑勝絕。為終焉之計。閱華嚴十明論。至為真智慧無體性。不能自知無性。故為無性之性。不能自知無性。故名曰無明。華嚴第六地。曰不了第一義。故號曰無明。將知真智慧本無性。故不能自了。若遇了緣而了。則無明滅矣。是謂成佛要門。愿以此。法紹隆佛種。然今諸方。誰可語此。良久喜曰。有積翠老在。即日造黃檗。謁南禪師于積翠。夜語達旦。南公加敬而已。時座下龍象雜還。而英議論。嘗傾四座。聲名籍甚。嘗游西山。遇南昌潘居士。同宿雙嶺。居士曰。龍?zhí)兑娞旎蕰r節(jié)。冥合孔子。英驚問何以驗之。曰??鬃釉?。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師以為如何。英笑曰。楚人以山雞為鳳。世傳以為笑。不意居士。此語相類。汝擎茶來。我為汝接。汝行益來。我為汝受。汝問訊。我起手。若言是說。說個什么。若言不說。龍?zhí)逗我员阄颉4怂^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以世尊之辯。亦不能加此兩句耳。學者但求解會。譬如以五色。圖??虛空。鳥窠無佛法可傳授。不可默坐。閑拈布毛吹之。侍者便悟。學者乃曰。拈起布毛。全體發(fā)露。似此見解。未出教乘。其可稱祖師門下客。哉九峰被人問。深山里有佛法也無。不得已曰有。及被窮詰無可有。乃曰。石頭大者大。小者小。學者卜度曰。剎說眾生說。三世熾然說。審如是教乘自足。何必更問祖師意旨耶。要得脫體明去。譬如眼病人。求醫(yī)治之。醫(yī)者但能去翳膜。不曾以光明與之。居士推床驚曰。吾憂積翠法道。未有繼者。今知盡在子躬厚自愛。雙嶺順禪師問。庵中老師。好問學者。并卻咽喉唇吻。道取一句。首座曾道得么。英乾笑已。而有偈曰。阿家嘗醋三赤喙。新婦洗面摸著鼻。道吾答話得腰裈。玄沙開書是白紙。于是順公屈服。以為名下無虛士。有同參在石門。分座接納。英作偈寄之曰。萬鍛爐中鐵蒺藜。直須高價莫饒伊。橫來豎去呵呵笑。一任傍人鼓是非。熙寧元年。首眾僧于盧山圓通寺。學者歸之如南公。明年春。南公下世。冬十月英開法于石門。又明年六月。知事紛爭。止之不可。初九日謂眾曰。領(lǐng)眾不肅。正坐無德。吾有愧黃龍。呼維那。鳴鐘眾集。敘行腳始末曰。吾滅后火化。以骨石藏普通塔。明生死不離清眾也。言卒而逝。閱世五十有九。坐四十三夏。 贊曰。英厭紛爭之眾。而趨死。又誡以骨石藏普通塔。其以死生為兒戲乎。晉魏舒喪其室。一慟而止。曰。吾不及莊周遠甚?;笢匾蠛苾簳r戲。溫棄鞭。而浩取之。溫后喜曰。吾固知浩出吾下。古人哭泣戲劇之間。自驗其材如此。英嘆領(lǐng)眾不肅。而愧黃龍。自鞭不赦。可以為法哉。